APP下载

别让景区成为“野史集散地”

2018-10-25

中外文摘 2018年20期
关键词:野史轶事奇闻

□ 然 玉

有媒体调查发现,旅游景点里的讲解乱象可谓不少:要么同一景点的讲解各异,难辨真假;要么各种格调低俗的轶事大行其道;要么面对游客追问,许多讲解颠三倒四、漏洞百出。

正史不够,野史来凑。景区导游习惯性编造奇闻轶事,可说由来已久了。现实中,一个典型的导游讲解场景,往往是形形色色的传闻秘辛,夹带着声情并茂的调侃打趣。说点真真假假的故事,也便算是走完了流程、活跃了气氛、完成了任务……胡编乱造的景区讲解,归纳而言大可以理解为是“随口一说随便一听”的信息交互模式。讲的人敷衍了事,听的人也是漫不经心。由此,好端端的历史记忆,也便沦为了博人一笑的素材。

景区导游惯用奇闻轶事来讲解,其实也很好理解。毕竟,一部分景区导游本身的人文素养和历史知识都相对有限。他们对于严肃历史的掌握不充分、不到位,并不奇怪。再者说,不少文化遗产类景区的历史,通常都带有极强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工作流动性极强的导游群体,很难沉下心来对所有景区的历史渊源都深入了解。实际的情况是,即便一些导游守住节操不胡言乱语,但是他们能给众多游客讲述的,也多是那些“大路货”。而这,对于游客来说,自然没有太多吸引力。

事实上,导游并不需要对自己讲解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于他们而言,跟旅行团游客讲解某个景区,不是为了传播知识、介绍历史,而仅仅是例行为之的工作而已。或许也可以从另一角度理解:“讲解景区”更像一个搞好关系、熟络感情和积攒人气的手段——不得不承认的是,满嘴跑火车的景区导游,却投合了游客的猎奇心和俗趣味。景区成“野史集散地”,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场逆向选择的结果。

导游这边说得绘声绘色、喋喋不休,游客那边听得有滋有味、啧啧称奇。这一说一听,实在是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好在如今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野史集散地”的危害。为了遏制市场乱象,不少景区开始有意识地强化自身解说员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通过统一的岗位培训来规范并标准化解说的过程,另一方面则借助与地方文史研究机构等加强内容合作以丰富解说的内涵。可以期待的是,经过这一系列努力,景区的讲解有希望跳出奇闻轶事、野史秘辛的低俗套路,而真正成为传承历史脉络的桥梁。

(摘自《燕赵都市报》)

我的吃货老婆

我们准备结婚了,因为家里的一些琐事,我俩吵架了。吵得很凶,从来没有这样过。事后,我想想不应该,特地做了一桌好吃的哄她,当时她本来想说“滚”,结果一开口,口水流出来了……

2013年5月26日家中

为了婚礼上漂亮些,她决定开始减肥,晚上不吃饭。后来太饿了,就买了一个面包,觉得太甜,又买了两根烤肠,觉得胃酸,又下去买了一包苏打饼干,吃完又觉得太干,于是买了碗方便面,特么又太咸,又买了一瓶冰红茶,想到今天是要减肥,准备下去买包酸奶喝喝。……

2013年11月8日

和老婆说我出差一个月,然后给她买了30种零食,让她每天吃一样,吃完我就回来了。后来,我为了给她一个惊喜,第三天就回来了,然后她哭了,说我果然没有骗她,刚吃完我就回来了!

2014年7月27日在家

猜你喜欢

野史轶事奇闻
奇闻趣事
正史和野史哪个更接近真实
野史精神与传奇笔法
科学奇闻60秒
野史在高校“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运用
奇闻趣事
奇闻趣事
棋人轶事
正史、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