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到点子上 群众笑开颜
——国网江西电力精准扶贫工作侧记

2018-10-24彭海燕通讯员王玉兰连浩宇

江西电力 2018年9期
关键词:国网贫困地区用电

文_本刊记者 彭海燕 通讯员 王玉兰 连浩宇

萍乡市莲花县神泉乡周屋冲村的贫困户张新民怎么也想不到,是国网“电e宝”电商平台,让他的农产品走出了山窝窝,让他一个夏天的辛劳没有白费。

张新民今年种植了10余亩西瓜,在西瓜产销高峰期,销售却成了大问题。电力扶贫队员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后,及时与国网电商平台取得联系,通过农田查勘、采样检验、品质保证、运输协调等环节,让他的西瓜成功在国网电商平台上线销售,五天内卖出近两万斤,创收18000余元。之前愁眉苦脸的张新民终于笑开了颜。

扶贫,关键是要扶到点子上。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立足行业特点,以加强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全力服务光伏扶贫项目并网、帮助定点扶贫点培育特色产业等为着力点,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做足文章,持续担负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时代使命。截至2018年8月,公司4993户结对贫困户中,已有4281户脱贫,占总帮扶贫困户的85.7%。精准扶贫,让贫困户的脱贫路越走越顺。

精准改造 贫困地区用电有保障

赣州是革命老区,辖区有11个县(市、区)属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随着扶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赣州各地结合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农村扶贫开放,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种植业、养殖产业。

发展特色产业,离不开电力支撑。公司在资金项目上持续向贫困地区倾斜。2015年到2017年,该公司累计投入140.17亿元,用于贫困县域农网改造升级;完成了148个农网“整乡整镇”配电网建设改造,累计治理“长期低电压”43万户;累计完成6396个自然村电网改造,实现村村通电力电,惠及590多万群众用电,直接助推226万人脱贫。

作为省级贫困村,赣州市信丰县虎山乡中心村的村民真切地感受到了用电带来的变化。刘梅芬在中心河边盖了一家农家乐,每个包间都装有空调、彩电。是电网的改造升级,让她家下定决心扩大经营,重新装修了店面,并请了几个贫困户在店里干活。“现在电足了,几台空调能同时打开,生意也更好做了……”刘梅芬高兴地说道。

随着该村玉带桥知名度的提升和用电质量的改善,像她这样开农家乐、开商铺的村民不在少数。在暑假旅游旺季,各家各户纷纷开启家中的各种家用电器,喜迎各地宾客。

“电压稳定了,不仅生活方便了,还带动了产业发展,村里的脐橙、生猪养殖、蔬菜基地、香菇厂、灵芝基地等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中心村书记刘志福说:“村民整天忙个不停,腰包渐渐鼓了起来,以往外出打工的村民现在也都回村置业,带动了更多贫困户脱贫。”

中心村用电的变化,仅是江西广袤农村用电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江西省所有县域电网实现110千伏线路“双电源”供电,贫困县电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81%,综合电压合格率提升至99.78%,综合线损率降至5.9%。

用好电,顺民意,得民心。今年,赣州会昌庄埠乡正坑村127位村民满怀深情,自发向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寄送联名信,感谢电力帮扶全村脱贫攻坚。

对贫困地区的倾斜远没停下脚步。“全面梳理贫困地区电网情况,优先解决29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该公司系统143个定点扶贫点配电网突出问题,实施‘销号’管理。全力推进信丰、东乡等8个‘小康用电示范县’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在2018年“两会”上,公司扶贫攻坚作出新的安排。

随着小康用电示范县覆盖面的拓宽,贫困地区在用电质量上将提至新高度。

精准对接 贫光伏扶贫项目早见效

装机容量5.4兆瓦的鸬鹚扶贫光伏项目是乐平市一个建档立卡180户深度贫困户的脱贫项目。7月23日,在该项目投运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江西联合能源公司行政总监余胜昌联合江西省乐平市扶贫办主任章国忠来到国网赣东北供电公司,送来绣有“阳光扶贫解民困,绿色电网助攻坚”的锦旗,以示谢意。

余胜昌很清楚,该项目不到半年就投产已算很快了,特别是在接网时电力公司是真正为贫困户办了一件大好事。在供电公司的建议下,鸬鹚扶贫光伏项目选择了从附近300米左右的龙口光伏电接入电网,显然这是最合理、最省钱的接入方案。余胜昌曾找人算过一笔账,如果另选接入,将要新建6千多米线路到35千伏梅岩变电站,并增加相应的自动化装置,整个项目投入要多花近百万资金。

降成本、优环境,让光伏扶贫项目早投产、早见效,类似鸬鹚这样的故事,正以不同版本在江西各地上演。这两年赣东北公司共投资了1亿多元用于光伏项目接网,带动了20多万户贫困户脱贫。该地区光伏扶贫电站接网容量攀升至31.84万千瓦时,位居全省第一。

不单单是赣东北,如今在赣州、上饶、萍乡……全省各地的光伏扶贫项目均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顺应这种迅猛的增长势头,公司变“坐等申请”为“上门服务”,一方面主动向省级主管部门汇报,引导光伏扶贫建设规模与电网接纳能力匹配,一方面主动走访各光伏扶贫项目,了解各方诉求,提供精准服务。

公司发展部翟亚军介绍:“省公司将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网项目接入系统评审和批复权限、10千伏及以下接入项目配套送出工程立项下放市公司。各单位也建立了服务光伏项目的绿色通道,客户几乎不用跑。”

服务的跟进,换来的是效率的提升。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已完成5415个村级电站接入和消纳条件核实,出具32份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电力消纳保障意见函。除本体工程原因未并网的3个项目外,其余30个2017年集中式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均已并网,总装机容量45.8万千瓦,圆满完成光伏扶贫接网工作阶段性任务,光伏所发电量实现全额消纳。

据余胜昌介绍,鸬鹚扶贫光伏项目运转一切正常,预计年发电量436万千瓦时,每个贫困户将获得分红3000元。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正从光伏扶贫中稳定受益。

精准搭桥 特色优势产业扶上路

2017年,在外务工的宜春市宜丰县棠浦镇村民江见生想利用自己掌握的米粉制作技术回乡创业,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场地。国网宜丰县供电公司驻袁谢村的扶贫第一书记易启仁了解情况后,不仅很快帮江见生在袁谢村找到了一块厂房用地,而且建议他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当年10月份,江见生投资12万元筹建的土扎米粉加工厂顺利落户,吸纳了11户贫困户入股进行生产参股,股金100元到500元不等。

此后,易启仁继续牵线搭桥,帮合作社将米粉推销到各单位食堂或土特产店铺。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个小小的合作社获得纯收入10万元,贫困户人均获得分红1200元,有6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今年来,这个步入正轨的加工厂继续呈现产销两旺的喜人景象。棠浦镇还将此列入“一村一品”重点推荐产业,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增收。

无独有偶。赣州市全南县水口村属市级贫困村,多数贫困户无稳定收入来源,缺乏一技之长,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国网全南县供电公司在摸清了该贫困村的劳动力水平、土壤环境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后,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扶持该村大力培育发展韭菜种植产业。该合作社年吸纳劳动力100余人,每年户均实现增收约6000元。

路子找对了,村民都笑了。如今,在公司143个挂点扶贫点中,各扶贫点各显神通,在产业扶贫、电商扶贫上积极尝试,一批变“输血”为“造血”的产业扶贫新模式被孵化出壳,一个个体现地方特色的扶贫产业正在茁壮成长,成为贫困地区最耀眼的脱贫元素,为贫困户增收拓宽了渠道。

猜你喜欢

国网贫困地区用电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创新成果展示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圆满完成春节长假保电任务
国网浙江电力 多措并举抓好电力保供和能耗双控“头等大事”
安全用电知识多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的几点思考
为生活用电加“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