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评估综述

2018-10-23陈坚许国刘邦罗金梦

价值工程 2018年32期
关键词:应急物流绩效评估综述

陈坚 许国刘邦  罗金梦

摘要:应急物流网络弹性是指物流网络在弹性限度内,遇到突发性外力干扰后,能快速恢复到正常有序状态的能力。通过构建应急物流弹性绩效评估,可以有效保证物资在流通中的安全和稳定。该文章在对现有应急物流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将 LPI和传统系统弹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相结合,综述了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评价系统,并在此条件下,对传统应急物流绩效评估进行建议。

Abstract: The elasticity of emergency logistics network refers to the ability of the logistics network to quickly return to the normal ordered state after experiencing sudden external force interference within the elastic limit. By constructing an emergenc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mergency logistics, it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materials in circulation.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existing emergency logistics performance. Combining LPI with traditional system elasticit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paper reviews the elast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emergency logistics network, and under this condition, makes recommendations for traditional emergency logistic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關键词:弹性;应急物流;绩效评估;综述

Key words: elasticity;emergency logistics;performance evaluation;review

中图分类号:F252;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2-0107-05

1 现有应急物流绩效评估研究

1.1 应急物流绩效评估概述

对于应急物流绩效评估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徐莉,柳瑞禹(2004),认为绩效评价即评价主体根据工作目标、绩效标准、规章制度等,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员工或部门的工作业绩、工作行为等进行全面系统评价的过程。张强(2014)基于军地应急物流配送模型,认为绩效评估是应用数值分析、运筹学、统计学等数学方法及原理,按照既定程序对某一系统的工作效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张乃平等学者(2016)运用证据推理评价方法研究绩效评估,认为应急物流绩效评价是指在有限时间内,以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为依据,对相关应急物流部门或组织在应急信息确认、应急需求准备、优化整合物流资源等全过程中所做的工作进行科学、全面、系统评价的动态过程。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应急物流绩效评估即应急物流绩效评估主体依据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应用数学的评估方法对应急物流绩效评估客体所做的客观、全面的动态评价,以期实现评估目标的过程。

对于绩效评估的原则,张强(2014)基于军地应急物流配送模型建立了绩效评估体系的六大原则:公平公正原则、基准唯一原则、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操作可行原则、取主舍次原则、综合性原则;宋爱峰(2013)在突发自然灾害下应急物流的绩效评估研究中提出评估原则是评价主体对客体进行合理评估的前提条件,具有客观公正性、全面完整性、科学合理性、简便实用性(又称可操作性);孙小瑞(2009)提出在构建军地应急配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军事强制性原则、客观公正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目标一致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全面系统性原则、代表性原则等七大原则。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绩效评估的原则具有客观性、综合性等特点。本文基于此,提出应急物流绩效评估的原则:

①客观公正性原则。

在选取应急物流绩效评估指标、标准的时候一定要客观公正,在依据这些指标评价应急物流绩效客体的时候也一定要秉持客观公正原则,这样才能实现绩效评估的最终目的。

②效益第一原则。

应急物流绩效评估应以应急效益为第一基准,应该以能否及时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衡量其效益的首要标准。

③可持续发展原则。

应急物流绩效评估应追求更长远的目标,追求不仅能应用于现有应急物流绩效的评估,还能在将来的绩效评估中发挥效用,切忌急功近利、目光短浅。

④统筹兼顾原则。

应急物流绩效评估的客体是复杂的、多样的,因此评估既要全面系统又要重点突出,不能只评估其中的一两个客体而就此下结论。

⑤实用性原则。

应急物流绩效评估不是最终目的,因此评估的指标以及方法应具有可操作性、简便实用性。

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应急物流绩效评价的因素不都是量化的,因此评估指标、评估方法都应该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1.2 应急物流网络弹性概述

应急物流是在产生突发事件的情境下进行的物流活动。在突发事件的产生下,需对系统应急能力进行完善,从而避免应急物流的瘫痪。而早期应急物流的设计主要考虑了鲁棒性和柔性,但随着物流网络的逐步扩大化、与外部接触的增多,应急物流更容易受到外部干扰。

“弹性”(resilience)是从材料科学中借用过来的名词,不同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从工程学角度出发,弹性被定义为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恢复其原有形状的性质。Helen Peck以生态研究为基础,认为弹性是系统承受干扰后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能力,Martin Chfistopher与Christine Rutherford把弹性的概念应用到更普遍的系统层次,认为弹性是系统在发生故障后回到原始(或更好)状态的能力。刘茵从供给链角度出发,认为弹性是供应链网络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后,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综合上述概念,可以认为,虽然学者侧重点和研究领域有不同之处,但其均有以下特征:

①“变化”是弹性领域的核心。外部环境的干扰与冲击是弹性研究的基础,正是在变化的作用下,系统才有保持有序的状态的需要。系统干扰与弹性存在紧密的关系。

②“恢复能力”是弹力作用的目的。通过弹性对外部冲击的吸收与抵制,降低风险,系统才可以稳定在相对有序的状态。

③“条件性”是弹性实施的限制性因素。弹性只有在一定范围变化的限度下,才能发挥作用。如果超出了本身弹性限度,系统恢复便会受到一定影响。

弹性具有非常复杂而且综合性较强的基本性质,其可以分解为柔韧性、可靠性、协同性等性质。其作为系统的内在属性,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因此,弹性在多个领域的具体实践中均有一定指导意义。与应急物流有较强的联系的应用之一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建设弹性区域”网络的研究。

将弹性引入应急物流中,不仅为我们提供新的研究领域,也为应急物流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通过构建应急物流弹性范式,可以有效保证物资在流通中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基于上述对弹性的理解,可将应急物流网络弹性定义如下:应急物流网络在弹性限度内,遇到突发性外力干扰后,能快速恢复到正常有序状态的能力。

1.3 传统应急物流绩效评估的不足

在绩效评估主体方面,存在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绩效评估主体间权责不清可能出现相互推诿、职责交叉、应急物流绩效评估中存在空白区;并且存在评估主体能力有限。应急物流绩效评估的主体对绩效评估的指标、方法等理解不全面;此外存在沟通障碍问题,由于信息表达不清、相互间不信任以及时间紧迫等原因,导致评估主体间的沟通存在问题。

在绩效评估目标方面,存在重效率而轻效益的问题,绩效评估更看重它的投入产出比而轻视了它带来的社会效益、群众满意度、质量保障等;此外,存在重眼前而轻长远发展的问题,绩效评估的目标往往是眼前利益的实现,而不注重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评估体系

一个完整的应急物流网络绩效评估体系应包含: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目标、评估指标以及评估方法。

2.1 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评估主体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评估的研究较少。宋爱峰(2013)在突发自然灾害下应急物流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中论述了,应急物流绩效评估主体可以是相关政府机构,也可以是社会组织与学术研究所,还可以是物流企业和个人等所有关注应急物流绩效的组织或个人。张强(2014)在军地应急物流配送模型及绩效评估研究中指出绩效评价人员构成一般由军地双方职能部门代表、公众代表和军地应急物流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总人数最少为 11 人,而且公众代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应该多于半数。借鉴学者们的研究,本文将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评估的主体界定为评估动作的发出者,可以大致分为内部评估主体和外部评估主体。内部评估主体即参与应急物流的人員;外部评估主体即应急物流组织以外的人员。

2.2 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评估客体

日前,只有少数学者研究了应急物流绩效评估的客体。宋爱峰(2013)在突发自然灾害下应急物流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中将效评估客体划分为:突发自然灾害、突发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四个方面。本文认为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评估的客体是一个复杂而且庞大的体系,它是评估的对象,与评估主体相对应。

2.3 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评估目标

对于应急物流绩效评估的目标,张乃平等学者(2016)应用证据推理评法,指出评估的目的是为各相关应急物流部门提供一个统一的绩效衡量工具,并应用该工具与行业内优秀的应急物流部门相比较,找出自身潜在的优势与劣势,结合自身实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应急物流综合能力。本文认为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评估的目标是: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评估分析,及时发现现有系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提高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系统的运作效率及效益。

2.4 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评估指标

关于应急物流绩效评估的指标,学界也是硕果累累。张强(2014)在军地应急物流配送模型及绩效评估研究中将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主干层指标、中间层指标以及措施层指标三大指标,并且认为定性定量评估最终依据于措施层指标。宋爱峰(2013)在研究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绩效评估体系时将评估指标定义为,是对评估客体的哪些方面进行评估,是根据评估目的和主体的需要以及客体的特性按照评估原则设计的,以指标形式反映评估客体特征的因素。并强调评估指标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对于应急物流网络弹性评估指标将在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评价过程中详细说明。

2.5 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评估方法

目前,有关应急物流弹性,多从成本和可靠性等传统的供应链网络角度出发。因此,在综合传统的供应网络设计的基础上,本节从宏微观角度出发,简要阐述宏观下的网络弹性模型。

2.5.1 有关弹性基本假设

在研究应急物流弹性理论时,首先需要对弹性理论产生的前提进行基本假设。假设如下:

①假设事件发生是连续的,不存在割裂事件的时间段。因此,事件发生是有因果的。

②假设事件是在外部条件作用下发生变化的,事件作用之前,是没有内力进行的。

③假设事件的目标是达到生产、运输和固定成本最小化。

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事件中的变形超过弹性极限,根据物理学原理,此时事件将处于塑性状态,与原来的状态不是线性关系。

2.5.2 宏观视角下的应急物流模型设计

应急物流网络模型,是由节点(仓储地)集合、连接节点的运输通道的集合以及流(比如通道中物资的数量)组成的,通常用符号(N,A)表示,其中N表示节点(仓储地)的集合,A表示运输通道的集合。而流取决于运输通道的容量。如果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都有运输通道与之相连,则可称其为连通网络。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三种网络模型:

①最小生成树算法模型:通过连接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并使其中运输通道长度最小的算法模型。

②最短路径算法模型:在网络中寻找一条从源点到汇点的最短路径,其一般有Dijkstra算法和Floyd算法。

③最大流量模型:在网络中寻找从源点到汇点且有正向的突破路径。网络中总流量为这些路径中的流构成。在最大流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中,理想状态是输入流等于输出流。

2.5.3 运输模型概述

应急物流运输模型的构成要素与网络模型基本一致,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网络模型侧重运输通道的构成,运输模型侧重流量的大小。该模型的目标是在满足供应约束和需求约束的条件下,求出运输量最大或运输费用最小的情况。

3 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评价过程

3.1 物流绩效指数概述

物流绩效指数(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LPI),由世界银行与芬兰图尔库经济学院合作提出,是评估跨境物流的重要依据, 是衡量商贸流通性能测评的一个综合指标。LPI在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指标。其中,国际物流绩效指数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海关清关效率、物流基础设施质量、国际货物运输便利性、物流服务能力和竞争力、货运全程监控能力和运输及时性。而国内物流绩效指数包括以下四方面:物流基础设施质量、服务、边境手续与时间、供应链可靠性。此外,不同学者进行细化,例如吴爱东,阴伟亮(2011)认为LPI是一个梯度变化的多面评估系统,其在国际物流绩效指数基础上增加了国内物流成本。

在LPC指标方面,学术界一般采用国际物流绩效指数测量方法,并用5分制进行评分,评分越高,代表相应指标绩效水平越高。而在不同指标的评分中,不同学者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同时,LPI也被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例如在国际贸易领域。例如,黄伟新等(2014)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发现物流绩效显著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艾赛提江(2012)等以LPI作为贸易便利化的代理变量,发现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对中亚双边贸易的影响最大。

目前,我国有关LPI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带一路”的领域和跨国领域,在应急物流方面的关注度较低。事实上,LPI主要功能是解决沿线不同地区的物流绩效的异质性问题和重点路径问题,这些都是以高效为原则的应急物流所关注的重点。因此,LPC的研究,是构建应急物流绩效指数有着基础性作用。

3.2 应急物流绩效指数概述

我国有关应急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绩效评价方法上,而忽视了绩效构建。在构建应急物流绩效这方面,主要有钟利军(2009)从宏观角度出发,构建了应急物流系统运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他将该指标体系分为协调能力、运行效率、经济效益、影响度这四个方面。屈龙等人(2010)從微观角度出发,将体系分为应急信息系统、灾情、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政府管理、救灾人员、善后事宜这七个方面。韩松(2010)对此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结合研究,将绩效指标分为运作管理体系、建设水平体系、质量保障体系、技术支持体系、制度支撑体系五方面。李婧(2011)以发展中国家为视角,提出人力资源保障、救灾物资保障、交通运输保障、通讯保障四个指标。

3.3 应急物流系统弹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信息沟通是应急物流最重要的基石,只有在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应急物流才能高效运作,弹性机制才能有序发挥作用。之前的指标定义,部分可划分到信息沟通大类中,例如LPI中的LQC、TTR、BPT等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了信息沟通方面。

高效率是应急物流的运作原则之一,只有在高效率的前提下,应急物流的信息、物资才能有序运转,并及时解决突发事件。也正是在该原则上,应急物流才有另外一个性质,即弱经济性,在应急物流运转期间,成本节约并非目标之一,而是其约束条件。

在高效率原则的作用下,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是必要条件。只有充足的交通建设和先进的人才管理(开发),才能保障物资、人员、安全的流通。其中,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局限于薪酬、激励等方面,而忽视人才的再培养和创新,而在应急物流方面,需要人员的终身学习。因此,有必要在应急物流中强调人力资源的开发。

社会满意水平是物流系统的目的。社会满意水平包括服务对象满意水平、服务人员满意水平、无关人员印象水平。服务对象满意水平是应急物流直接服务的对象的满意程度,无关人员印象水平是与该应急事件无关的人员对物流系统的印象和满意程度。这些需要在信息沟通和跟踪反馈的基础上进行。(表1)

3.4 应急物流弹性系统运作流程

由被动应变转为主动应对、由片面应对转为全面应对、由劣质应对转为优质应对,是应急物流弹性绩效运作的主要目的。通过动态的系统,在一定时间与空间内,将各要素进行整合,实现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

应急物流系统首先需要有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下设信息管理部,运输保障部、人力资源部、物资采购部、物资分发部五个部门。在指挥中心的指挥、协调、监督、控制的基础上,推动应急物流弹性系统的高效运作。

4 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建议

4.1 体系化

建立协调高效的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管理体系。应该着手于建立并完善我国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的指挥系统、应急物流预案体系、网络化的交通运输系统、完备的应急物流指标体系以及利用现代技术和供应链完善管理系统。

建立并完善我国应急物流网络弹性指挥系统,发挥强有力的核心组织的作用,建立各方协调机制,解决权责不清、多级指挥以及相互推诿等一系列问题。一个完备的应急物流预案是高绩效的基础,因此,应该建立完备的应急物流预案体系,充分协调各方预案以解决现有的虽然各部门都有各自的预案但实际运作时仍然存在物资调度难度大、信息沟通困难、运作成本高等问题。我国目前的应急物流交通方式较单一,主要为铁路运输,这就使得应急物流绩效大打折扣,因此,应该建立多样化、网络化的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各运输方式间的配合度。完备的应急物流指标体系需要物资采购指标、物资储备指标以及物资配送指标的不断完善。

4.2 制度化

建立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的保障性法律法规,包括组织主体相关法律、应急物资采购制度、应急物资储备和合理布局制度以及应急物资配送制度性规定。

组织主体领导着整个应急物流的进展,组织主体的腐败、懈怠将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应该制定相关的权责规定限制约束组织主体,使其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由于应急物流物资的采购具有不确定性以及暂时性,应该制定相关制度对应急物资的采购进行监控。我国应急物资储备普遍存在物资数量少、种类单一,同时我国的应急物资集中分布于东部发达地区,但中西部经常发生突发事件,这就导致物资调度困难、效率低。因此,应该建立合理的应急物资储备及布局制度。同时,由于社会捐助物资也是应急物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类物资往往是应急初期存在真空,而到了后期需求已经不旺盛时仍源源不断供给,因此需要建立适宜的应急物资配送制度。

4.3 专业化

建立一支具有专业化素养的组织主体。我国应急物流网络弹性应该构建专业化的网络主体,专门培养一批掌握专业知识、拥有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熟练运用技术的专业化主体,使其能很好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同时不能忽视社会力量,应该努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非盈利性组织、民间团体和慈善机构为主要力量,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物流网络主体。最大程度的发挥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效应,提升应急服务能力,构建完善应急系统,发挥社会资源优势。

4.4 信息化

应急物流网络弹性天生的要求其必须具有先进的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及信息通道。新时代下,掌握了信息就如同掌握了命运,应急物流网络弹性更是如此,建立先进稳定的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和信息通道对于提供绩效、达成目标极其重要。一个先进稳定的应急物流信息平台有助于核心应急指挥机构掌握突发性事件的详细资料以及整个应急物流的运作情况,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新时代下,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的提升应从体系化、制度化、专业化、信息化等四个方面着力优化。

5 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的研究意義

应急物流是在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事件较容易发生的环境下进行的一门学科,它具有极强的放大效应,会对处于上下游的物流网络产生影响。在进行人工规划的过程中,应急物流网络运行流程和结构需要进行合理优化,即增加其弹性设计。在这种方面,我国研究尚处与比较薄弱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进行总结和实践。

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的研究,为各级政府构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和应急物流网络时提供了决策支撑。应急物流网络和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有一定的交叉性,两者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突发事件,使事物回到有序状态。而弹性问题,恰好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通过分析应急物流的弹性,我们可以建立起各节点之间的数学模型,提前规划物流网络节点,使应急物资可以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

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的研究,为物流网络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物流网络节点和路线的影响因素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弹性机制,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物资能有效运作。需要注意的是,应急物流是一个动态系统,存在不可预测性,因此,简单的量化计算远远达不到应急物流的要求。

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的研究,为物流学、危机管理和绩效研究提供了创新思维。弹性研究源于材料学,但因其独特的性质而被各类学科所引用。通过研究弹性,可以保障物流中物资渠道的畅通,增强危机管理处理中的艺术性、完善绩效评价考核中危机的处理指标。

在绩效考核的框架下,构建应急物流弹性原则,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构建保障物资畅通的物质载体,考量影响物资畅通的因素,对提高政府能力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6 总结与展望

本文首先对应急物流绩效和网络弹性进行定义,在分析传统绩效的不足后,对应急物流评估体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LPI和传统的应急物流绩效指标,以此构建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评估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我们侧重于建立弹性指标,以此充分发挥应急物流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物资保障的作用。

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评估不是目的,关键在于应急物流朝着动态、集成及实际应用的方向发展。本文提出的关于应急物流网络弹性绩效评估的体系、过程以及建议都是从理论上的角度出发,具体的发展还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吴爱东.中外物流绩效指数差距与制约因素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9(5).

[2]王丰,等.应急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3]席颖.物流绩效指数视角下中国跨境物流协作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22).

[4]吴爱东,阴伟亮.机制重构:提升中国物流绩效指数的有效途径[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03).

[5]王超,高扬,刘超.物流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及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7(03).

[6]王建伟,马姣姣.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跨境物流协作——基于物流绩效指数(LPI)[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7]韩松,谢慧.应急物流理论与实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8]陈小可.应急物流网络鲁棒性问题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

[9]李婧.应急物流绩效评价指标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2).

[10]吴依伟,赵林度.应急物流网络弹性初探[J].价值工程, 2008(04).

[11]钟利军.应急物流系统绩效评价[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09(03).

[12]李贵春,蒋笑梅.基于结构化视角的供应链绩效研究[J]. 物流技术,2014(19).

猜你喜欢

应急物流绩效评估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面对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完善研究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