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看艾米丽的沉默与抗争

2018-10-23万春雨赵亚珉万佳唯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艾米丽福克纳抗争

万春雨 赵亚珉 万佳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

一、引言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由于深受家庭传统和南方风土人情的影响,福克纳在其作品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南方情结,《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也不例外。基于此,许多专家学者便将重点放在了小说中所透露出的南方特色之上,而忽视了对小说主人公命运和选择的探讨。艾米丽旧时是南方的弱女子,后来时势变迁、家事衰落,父亲也永远离开了她。自此,她变得勇敢、叛逆,甚至杀掉情人来完成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婚姻。细细探究艾米丽的一生,不难发现艾米丽经历了两个阶段,其分割点大致为父亲逝世。这两个阶段里,她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也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沉默与抗争。但无论是哪条道路,在父权压制、工业文明推进和内战后遗症几座大山的重压下,艾米丽的悲剧命运都不可避免。

二、艾米丽的沉默

“形体苗条的艾米丽小姐身着白衣处于景深中,她父亲背对女儿、手攥马鞭、叉腿兀立的剪影在前,一扇敞开的大门将二人框于同一画面中。”[1]不过短短一句话,便将旧时艾米丽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懦弱、胆小、毫无缚鸡之力,更可悲的是没有话语权,自己的婚事都要父亲把握,一直拖到了三十仍未出嫁。不过这也并非出于个人意愿,当时的艾米丽无权也无力反击:家庭关系上父亲在世,自当是父亲做主;时代背景上男权社会,女性没有任何机会反抗,只得顺从。

父亲去世后,谁曾料想艾米丽竟因不愿父亲下葬,而将尸体置于家中,直至散发恶臭影响邻居才被处理掉。想来一直控制自己的父亲离世之后,艾米丽会在痛苦的同时感受到一丝解脱,但她表现出的却是留恋和不愿放手。其实除却父亲是整个家族的支撑外,她还不愿相信父亲已经离开的事实,毕竟她所有的生活都是由父亲操控着,她不知道自己一个人该如何面对这个处在转型期的社会,所以她能做的只有装傻、沉默。

然而,如上的种种沉默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愉快或幸福,她所拥有的只有对父亲的痴迷、依赖以及一桩未解决的婚事。

三、艾米丽的抗争

一方面,三十年来的逆来顺受已经足够,她既未收获爱情又失去了亲情;另一方面,父亲的离世给了她喘息、思考的机会,让她逐渐意识到旧时代的没落,于是下定决心改变。外貌上,她剪短头发,仿佛预示着要告别过去的一切,重新开启自己的生活;性格上,她不再怯懦怕事,变得勇敢、果断,最后甚至将自己最黑暗的一面完全释放,杀掉了“北方佬”荷默·伯隆;爱情上,她挣脱父亲的掌控,开始追寻自己向往的真爱。

艾米丽的抗争始于爱情也终于爱情。她作为贵族家庭的一员,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一个阶级,牵动着杰斐逊小镇上的每一个人。婚姻这件事上,父亲坚持“门当户对”,将每一个登门造访的男青年都赶出了家门。然而就在父亲逝世后不久,她选择和一个“北方佬”在一起。这对当时正处于转型期的小镇居民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起初,人们还会为艾米丽感到高兴,时间一久,便常念叨艾米丽应找个自家人陪着,暗含讽刺艾米丽忘却“贵人德行”之意。而艾米丽则义无反顾地要和伯隆在一起,购入了一系列刻有H.B.(荷默·伯隆英文名字的首字母缩写)的盥洗用具以及男装睡衣,做好了一切结婚的准备。但不久后她发现伯隆并不想和自己成家,便萌生出了杀人的想法。她去药房买了砒霜,在伯隆再次返回小镇后,便毒死了他。自此,她实现了永远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的愿望,同时也永远失去了心爱的伴侣,一个人孤独终老。

艾米丽的抗争还表现在其对待新旧势力、新旧事物的态度上。小说开篇提及征税,无论议员们如何劝说,艾米丽始终坚持自己在杰斐逊无税可缴,理由是原先的镇长碍于艾米丽家族的势力曾发布一项声明,免去艾米丽的一切税责。可讽刺的是萨特里斯上校逝世已经快十年了,艾米丽仍抓着这一份声明不放,一来可能是家中财力不足,二来想要彰显其贵族的架势,暗示艾米丽对旧势力的不放手。后来,小镇施行免费邮政时,艾米丽不肯同意安装门牌号及邮件箱,这一举动则是艾米丽对新势力、新社会以及北方文明的无声反抗。可反抗的结局又如何呢?实际上,艾米丽的悲剧也是美国南方历史的悲剧,无以挽救,无法阻挡。

四、难以避免的悲剧命运

艾米丽的沉默与抗争代表了两个阶段的自己,早期的沉默是作为一个没落贵族小姐的本能展现,而后期的抗争并不完美,只是带着枷锁的抗争,这也是艾米丽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艾米丽勇敢地选择追求爱情,但她至死都没有收获婚姻;艾米丽坚持自己无税可缴、不同意安装门牌号和邮件箱,但这也使她越发孤单。她一方面努力寻求着突破,另一方面又保留着南方守旧思想,无法根除。这样的矛盾使她在各个方面都无法得到解脱,最终只落得无从接近、孤独死去的下场。

艾米丽无论是沉默还是抗争,结局都注定是悲剧。首先,艾米丽处在一个时代更替的阶段,当时的工业文明正如火如荼地在各地推进,生产方式、生活习性以及思想观念也都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艾米丽因从小生活在贵族家庭,价值观必然带有一定阶级性,一时之间难以适应新的时代。其次,父亲死后,艾米丽就是整个贵族阶级的代表,所以即使明知道时代前进的步伐不可逆转,她依旧要保持旧贵族的优越感。再次,便是艾米丽本身性格严重扭曲,沉默就是一直压抑的艾米丽,而抗争则是想要改变却无以改变最终变态的艾米丽。在内因外因的双重压迫下,艾米丽别无选择,只有悲剧的结局。

但其抗争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艾米丽在父亲逝世后能够选择抗争就说明她在自己父亲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不再一味遵守旧规则。她在小镇居民的反对下依旧坚持和伯隆成婚也体现出了她对真正爱情的追求,是女性主义的觉醒和体现。作为一名女性,自己可以决定婚姻在当时社会是很难做到的。虽然南方守旧势力日渐衰落,但它毕竟在小镇上存在已久,就连艾米丽过世全镇的人还去吊丧,可见传统势力之强大。在当时男性是做决定的一方,女性没有选择权,只能选择依靠自己的伴侣或者父亲,因而艾米丽的这一举动可以说是轰动一时,也是女性在极度压抑和无助下的哀鸣。

五、沉默与抗争的启示

艾米丽的沉默与抗争,是作家对一个阶级、一个时代以及整个南方发展、地位和观念的思考。小说中,福克纳对南方情结的书写既有继承又有超越。继承体现在南方传统观点中最突出的两大特点——父权社会和性别歧视。无论是对艾米丽和父亲之间相处的描写,还是对艾米丽婚恋状况的叙述,处处都充分展现了这两大特点。而超越则是妙在小说的标题——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虽然玫瑰并没有直接出现在小说中,但其含义却十分广泛。首先,玫瑰代表着艾米丽的爱情,这是她耗尽了毕生的勇气去追寻的梦想,所以福克纳想要献给艾米丽这朵玫瑰,肯定以及赞赏她对爱情的执着追逐;其次玫瑰还寓意着艾米丽的童年回忆,作者希望以献上玫瑰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艾米丽悲剧命运的同情。[2]此外,福克纳还想把这朵玫瑰献给他热爱的南方土地和他珍视的南方传统价值观。他献上玫瑰以表达重视及珍爱,但在理智上,作家却清楚地看到了奴隶制、清教主义父权制和妇道观所带来的罪恶,并理性地对南方社会中的各种罪恶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批判。[3]

艾米丽的沉默与抗争更是对人性的呼唤。小说除了标题耐人寻味以外,叙事顺序也值得琢磨。一般情况下的写作要么遵循时空顺序,要么是意识流派,而福克纳在这篇小说中则是将艾米丽的心理时间和实际时间交织在一起,故意造成很混乱的模样,也从侧面展现出艾米丽的情绪极其不稳定。从小时候的无忧无虑,到长大后被父亲管教成一个淑女,到父亲逝世、心上人远走高飞后不知所措、慌乱不堪,再到遇见伯隆心动,最后到想要保有永恒的爱情而杀死伯隆,艾米丽经历了时代变更、阶级变更、观念变更等巨大的冲击。她尝试做出改变,但实际上却无法承受这一切,心态早已崩塌。她人性中的黑暗面一点点被释放,爱情上被人抛弃、亲情上没有依靠、镇上的居民闲言碎语还时常找麻烦,再加上自己好不容易迈出脚步打算与之结婚的伯隆竟然无意成家,艾米丽再也承受不了这些痛苦,最终才被人性之恶蒙蔽了双眼,杀死了伯隆。哥特式风格以及时序安排固然是吸引读者的原因之一,但是在福克纳所塑造的人物身上交织出现的矛盾冲突,如人性中善与恶的对抗,爱与恨的交织等才是其妙笔生花之处。[4]福克纳借助这样的人物心理描写及刻画,充分地揭露了美国南方对人性的践踏和摧残,呼吁人们在珍视南方传统的同时看到其不足甚至可恨之处。

六、结语

作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主人公,艾米丽集无数冲突于一身:南方与北方、新势力和旧势力、自我与集体、正义与非正义、希望与绝望、善与恶、爱与恨……艾米丽的一生选择过两条道路,要么沉默,要么抗争,然而在男权文化、南方文化、工业文化及战后文化的多重碾压下,她的命运注定以悲剧告终。作家不仅塑造了艾米丽复杂而凄美的人物形象,还以一个作家特有的理智,无情地揭露南方势力带来的罪恶,通过字里行间抒发对艾米丽的无限同情,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这也是福克纳作为诺奖作家的永恒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艾米丽福克纳抗争
你穿得真好看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艾米丽在巴黎》宣布续订
没见到他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威廉·福克纳的《熊》
瓮底的世界——试论福克纳小说中的瓮及相关意象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
当代女性:由幻灭到抗争-评系列中篇小说《女人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