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cl-2、Bax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2018-10-23黄娟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鳞癌免疫组化阳性

黄娟

(济源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河南 济源 459000)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是发生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1]。由于肿瘤细胞具有失控性持续增殖的特性,细胞凋亡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意义。从细胞凋亡角度研究肿瘤的发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bcl-2家族的表达和调控是影响细胞凋亡的关键因素之一[2]。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ax蛋白是bcl-2家族中最有代表性的抑制凋亡和促进凋亡基因[3]。近来有研究报道,在鳞癌中发现Bcl-2基因的不同程度表达[4]。但是目前关于Bcl-2、Bax与鳞癌的相关性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了B淋巴细胞瘤-2(Bcl-2)、Bax蛋白在皮肤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皮肤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手术后皮肤鳞癌组织标本120例为病灶组、癌旁组织60例为对照组。病灶组,年龄32~75岁,平均54.4±15.7岁,男性56例,女性64例;病理学组织类型包括高分化36例,中分化41例,低分化43例;临床分期I期27例,Ⅱ期44例,Ⅲ期49例;T1(肿瘤最大直径≤2cm)11例、T2(肿瘤最大直径>2cm≤5cm)20 例、T3(肿瘤最大直径>5cm)25 例、T4(肿瘤侵及深部皮肤下的结构,如软骨、骨骼肌或骨)64例;无淋巴结转移的45例,有淋巴结转移的75例。癌旁组,年龄30~74岁,平均52.3±13.2岁,男性31例,女性2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⑴术前未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⑵术后病理证实为皮肤鳞癌;⑶手术根治性切除肿瘤;⑷有完整规范的术后病理报告及随访资料;⑸术前未接受放化疗;

1.2.2 排除标准 ⑴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⑵未能完成随访者;⑶因其他部位肿瘤进行过放化疗治疗者。

1.3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小鼠抗人Bcl-2、Bax单克隆抗体及羊抗小鼠多克隆抗体(二抗)试剂盒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抗体稀释浓度为1:100,按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剂盒内提供的步骤操作。

1.4 免疫组化判定标准 阴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进行染色,结果做为阴性;阳性对照以各抗体说明书所提供组织进行染色,阳性显色为棕黄色颗粒,标准光镜下以细胞浆、膜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染色;采取二次计分法:先将染色按强度计分:0分为无色,1分为淡黄色,2分为棕黄色,3分为棕褐色。再将阳性细胞百分比计分,0分为阳性细胞为<25%,1分为25%~50%,2分为51%~75%,3分为>75%。用染色强度得分与细胞数得分之和作为判断表达的结果,0分为阴性 (-),1~2分为弱阳性 (+),3~4 分为中等阳性 (++),5~6 分为强阳性(+++)。所有病理切片均由高年资病理医师盲法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组织标本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 病灶组中Bcl-2蛋白阳性率为7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灶组中Bax蛋白阳性率为5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表 2。

表1 组织标本中Bcl-2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表2 组织标本中Bax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2.3 皮肤鳞癌组织标本中的Bcl-2、Bax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Bcl-2蛋白阳性表达情况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蛋白阳性表达情况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与肿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年龄、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表 4。

3 讨论

皮肤鳞癌是白色人种中常见的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身体暴露部位,如头、面、颈、手背等部位,约占发病总数的81.1%[5]。皮肤鳞癌在华人中发病率较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十年来皮肤鳞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日益关注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皮肤鳞癌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环境因素,例如日常曝晒与紫外线照射;②病毒感染,在皮肤基底细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ma,BCC)和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等皮肤癌中可检测到人类乳头瘤病毒[6];③化学致癌物质,如沥青、焦油衍化物等长期刺激。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是细胞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诱导启动细胞内的凋亡机制的结果[7]。随着对皮肤鳞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认为在皮肤鳞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抑制起着重要作用[8]。在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时,放疗和生物治疗都是主要通过诱导凋亡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Bcl-2家族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一类调节因子,其表达和调控是影响细胞凋亡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基因家族包含两类功能相反的基因,一类是抑制凋亡的基因例如Bcl-2等,另一类是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如Bax等[9,10]。Bcl-2是首先在滤泡性B细胞淋巴瘤发现的一个基因,是已经被公认的抑制凋亡的因子。过表达bcl-2抑制许多因素诱导的多种细胞凋亡。研究表明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在皮肤肿瘤中异常表达,且与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11]。Bax蛋白是Bcl-2家族中研究最广泛的促凋亡蛋白,Bax与Bcl-2可形成同二聚体,也可相互作用形成异二聚体,并且Bax是Bcl-2活性的主要调控因子。研究显示,Bax与Bcl-2的比例决定细胞是否接受诱导凋亡的信号[12]。Bax蛋白在皮肤鳞癌中阳性表达低于正常组织,从正常组织到癌组织其表达有逐渐下降的趋势[13],这一结果表明Bax蛋白表达降低与皮肤组织恶性转化有一定关系。Lohmann[14]等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与Bcl-2在皮肤癌组织中的表达,但未详细报道其与细胞分化与增殖的关系,本研究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皮肤鳞状细胞癌及正常组织中Bax与Bcl-2与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皮肤组织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Bcl-2蛋白在皮肤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Bax在皮肤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15]。表明Bcl-2、Bax参与了皮肤鳞癌的凋亡过程,且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Bax是Bcl-2活性的主要调控因子,因此,推测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生与Bax基因缺失引起的Bax蛋白的表达降低有密切关系,Bax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同时研究发现Bcl-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学分期、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 (P<0.05);Bax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P<0.05)。表明Bcl-2、Bax不同表达水平直接影响癌细胞分化与增殖,并决定其病理类型和预后,因此检测Bax表达状况有助于皮肤鳞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表3 皮肤鳞癌Bcl-2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表4 皮肤癌Bcl-2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综上所述,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此检测Bcl-2、Bax表达状况有助于皮肤鳞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鳞癌免疫组化阳性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甲亢病的131I 治疗与甲减关系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