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关系分析

2018-10-23笃发

关键词:城市化面板山东省

,笃发,

(1.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2. 山东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3.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提升明显,城市化率由2001年的37.7%上升至2015年的56.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截止到2015年,我国高校数量已达2560所,其中本科院校1219所,高职(专科)院校1341所,高校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737.8万,在校生人数高达2625.3万,毕业生人数680.9万,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快速提升的城市化水平背后是否有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明显智力支撑?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城市化有效推动是否息息相关?两者的互动与协调关系如何运行?这些探讨高等教育与城市化关系的相关问题已经成为当下学者研究的热点。

一、文献回顾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曾指出“城市化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因而很大一部分人脱离了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1],凸显出了城市化水平提升能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支持。此外,国外学者多基于人力资本视角间接研究高等教育与城市化的作用关系;Black与Henderson、Glaser均通过实证研究认为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力资本通过知识溢出效应,使城市具有较高的生产率[2,3];OH, Joong-Hwan与A M Diaz均指出城市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增加能够有效降低失业率,对就业产出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4,5]J V Winters则证实了理工科高校毕业生对城市就业的正外部性影响远高于非理工科毕业生。[6]反之,L Bertinelli与D Black证实城市化能够有效带动人力资本水平提升;[7]L Bertinelli与B T Zou、S S Lim探究了城市化发展能够快速促进高素质人力资本集聚;[8,9]M Storper与A J Scott证实城市设施完善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力资本的积累;[10]A J Scott则认为城市越大越能吸引高素质人力资本积累。[11]

而在国内研究方面,有的学者从理论视角与实证角度辨析高等教育与城市化互动关系[12-14],郭书君、张淑惠等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之间存在明确的互动关系,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15]48[16]23。还有学者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经验或以国际案例为样本进行探讨,例如,何志方研究后发现,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关系并不太明显[17]。于志晶等着重分析了在美国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及人才培养目标也会发生相应变化[18]。张振等指出在城市化拐点来临之际,英美高等教育更加趋向实用和民主,对于帮助两国顺利通过城市化拐点起到重要作用[19]。此外,伴随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广泛运用,学者纷纷运用面板数据模型[20]53、VAR模型[21]8与误差修正模型[22]32等计量方法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其中,耦合协调分析方法在高等教育、城市化研究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例如,许爱景、于伟等用该方法分别分析了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高等教育与新型工业化之间的协调关系状况[23,24];毕国华、李璐、田逸飘等用该方法分析了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用地、科技创新等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25-27],这为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水平耦合协调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研究根据。

上述研究对高等教育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及耦合协调分析法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较少地涉及区域个案研究,而且对于高等教育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其协调关系的机理因素研究也较为匮乏。山东省作为我国典型的人口大省与教育大省,近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其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有待深入探究。鉴于此,本研究以2006—2015年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在对山东省高等教育规模及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测度基础上,对两者的时空耦合关系,包括演化态势、分布格局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为进一步优化山东省高等教育规模及城市化协调发展关系,促进其高等教育规模有效提升及城市化的稳步推进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二、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一)指标体系

指标的选取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在高等教育规模方面,更多的专家学者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作为衡量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指标[15]45[20]56[28],也有学者将每万人口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数纳入高教规模评价指标体系中[23]。本研究认为,除了高校学生规模外,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于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至关重要。在城市化水平测度方面,有的学者主要通过城市化率这一单一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15]45[20]56,也有学者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及生态城市化等多个层面构建城市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25,26]。本研究认为,通过多层次指标更能全面体现出城市化发展的综合水平与质量。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指标选取的科学性、代表性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研究主要通过在校学生规模和师资规模两个角度衡量高等教育整体规模,包括2个具体指标。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及社会环境城市化三个层面构建城市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共包括9个指标。在指标权重的计算方面,熵值法主要通过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与指标信息量决定其权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德菲尔法、层次分析法等其他赋权法所具有的主观因素与偏差,通过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显得更为客观合理。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熵值法测度指标权重,具体指标及权重值见表1。

表1 高等教育规模及城市化指标体系

本研究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所选取的数据来自于《山东统计年鉴2007—2016》、各地市历年《统计年鉴2007—2016》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2015》,而为了便于比较,本研究选取2006、2009、2012与2015四个年份的数据结果进行跨期动态分析。

(二)研究方法

在物理学概念中,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以至协同的现象。而耦合协调度就是用来测度系统或要素相互作用与协调程度。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度量山东省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29],首先构建高等教育与城市化耦合度模型,具体公式如下:

(1)

(2)

(3)

T=α×G+β×U

(4)

上述公式中,D为高等教育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量值,T为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α与β为待定系数,鉴于城市化对高等教育规模的作用大于高等教育规模对城市化作用,本研究取α=0.4,β=0.6。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将耦合协调度D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Ⅰ.低度耦合协调(0~0.3)、Ⅱ.中度耦合协调(0.3~0.5)、Ⅲ.高度耦合协调(0.5~0.8)、Ⅳ.优质耦合协调(0.8~1),具体测算结果分别见表2与表3。

三、结果分析

(一)高等教育规模分析

如表2所示,济南的高等教育规模位居全省首位,其次为青岛,烟台、东营、淄博、威海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水平居中,而枣庄、临沂、德州、聊城及菏泽等内陆边缘地市高等教育规模偏低。由此可见,山东省高等教育规模呈现出以济南、青岛为双核,以胶东半岛城市群及济南都市圈东翼城市带为支撑,而鲁西南、鲁西北城市下陷的发展格局。

从动态角度而言,济南由于雄厚的文化底蕴及坚实的教育基础,借助于省会经济优势,其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一直处于全省最高水平。青岛与淄博两市在波动中小幅上升,枣庄在波动中基本保持不变,而东营、泰安、日照呈现出倒“U”型变动趋势,莱芜呈现出“U”变动趋势,烟台、威海及济宁稳步上升,临沂持续下降,德州、聊城及滨州在波动中大幅下降,而菏泽一直在较低水平上徘徊。

(二)城市化发展水平分析

如表2所示,青岛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威海、东营、烟台、济南与淄博,其发展水平均在0.4以上,而枣庄、临沂、德州、聊城、滨州及菏泽等地市城市化发展水平却不足0.3,这也反映了山东省城市化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了与高等教育规模类似的分布格局。

从动态视角来看,在2006—2015年间,除威海城市化水平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外,绝大多数地市城市化发展水平变化幅度较大。其中,济南、青岛、枣庄以倒“U”型变动趋势保持着不同幅度的上升与下降态势,东营则呈现出“U”变动态势,而烟台、潍坊、日照及德州等地市波动趋势一直较为反复。

表2 山东省高等教育规模及城市化发展水平

(三)耦合协调度分析

如表3所示,山东省绝大多数地市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实现了中高水平的耦合协调。其中,济南与青岛耦合协调度最高,烟台、淄博、威海、东营、日照紧随其后,这些地市均位于胶东半岛城市群及济南都市圈东翼城市带。而枣庄、临沂、德州、聊城及菏泽的耦合协调度值不足0.3,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这些地市均位于山东省内陆边缘地带,这基本上与山东省高等教育规模及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分布格局较为一致,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等教育规模、城市化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之间存在空间一致性。

从耦合协调度动态演化来看,绝大多数地市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而枣庄、临沂、德州、聊城等内陆边缘地市的耦合协调水平趋向下降。就等级演化而言,济南、青岛、淄博等绝大多数地市的演化态势较为稳定,烟台、威海均由头一两年的中度耦合协调上升到高度耦合协调水平,日照则出现了在中高度耦合协调水平上的反复演化的态势。

表3 山东省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动态演化

从空间演化角度来看,如图1所示,其耦合协调度动态演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与空间集中性,极化格局更加明显。济南、青岛作为山东省高等教育规模及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的两极存在,以青岛为核心向周边地市梯度扩散,以济南为核心向东部梯度扩散,形成以烟台、威海、日照、东营与淄博为主的高水平耦合城市带,而后以济南为核心进行南北双向梯度扩散,形成以泰安、济宁、莱芜及滨州为主的中度水平耦合城市带,而临沂、枣庄、菏泽、聊城及德州等内陆边缘地市则构成了低水平耦合发展圈层。

(四)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山东省高等教育规模、城市化与耦合协调度的关系,本研究分别构建静态面板与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对于静态面板模型而言, F检验统计值为335.42,P=0.000<0.05,因此拒绝混合OLS估计,hausman检验卡方统计值为55.63,P=0.000<0.05,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因此静态面板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对于动态面板模型而言,为避免出现弱工具变量问题,特此采用系统GMM进行参数估计,但为了便于比较参考,本研究也将混合OLS与差分GMM的分析结果列出,具体见表4。本研究分别构建的静态面板与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分别如下:

Di,t=α+β1Git+β2Uit+ui+εit

(5)

(6)

图1 山东省2006-2015年高度教育规模与城市化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布格局

模型类型静态面板动态面板解释变量混合OLS固定效应FE差分GMM系统GMMD-10.031(1.75)*0.597(13.27)***G0.440(3.75)***1.491(29.12)***1.456(41.96)***0.440(5.55)***U0.571(4.74)***-0.011(-0.13)-0.076(-2.50)***-0.151(-5.95)***C0.105(1.87)*0.116(3.06)***0.174(7.02)***0.140(7.97)***Abond tests for AR(1)0.0350.003Abond tests for AR(2)0.9010.853Sargan test1.0001.000

注:***、**、*分别表示通过1%、5%与10%的显著性检验,括号内数值表示t值,D-1为耦合协调度的一阶滞后项,下同。

从表4结果可以看出,动态面板模型中的随机扰动项差分序列相关性检验与Sargan检验结果均符合GMM估计的要求,所选取的工具变量均是有效的,动态面板模型GMM估计结果是可靠的。

从静态角度来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的结果显示,高等教育规模对于耦合协调度具有较为明显的正向影响,而城市化对于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不仅不明显,还呈现出轻微的负向影响。而从动态角度而言,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而且高等教育规模、城市化对于耦合协调度均有显著影响,但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耦合协调度的优化。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高等教育规模对于优化耦合协调度的推动作用远大于城市化。

本研究通过相关系数法从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指标体系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7项指标,即每万人口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G11)、每万人口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数(G12)、非农人口比重(U11)、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U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U23)、人均城市道路面积(U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U32),以此分析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验证前文的研究结果。

同样,本研究分别构建静态面板与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对于静态面板模型而言, F检验统计值为449.27,P=0.000<0.05,hausman检验卡方统计值为43.47,P=0.000<0.05,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对于动态面板模型而言,分析结果主要基于系统GMM估计,本研究将混合OLS与差分GMM的分析结果作为参照列出,具体见表5。

表5 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驱动因素估计结果

从表5结果可以看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GMM估计模型参数通过了工具变量的有效性检验,保证了模型估计结果的可靠性。固定效应模型显示高校教师规模对于耦合协调度影响最大,其次是高校在校生规模,而城市化指标中,仅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显著影响耦合协调度,但影响程度远不如高等教育指标。系统GMM估计结果显示了有更多的城市化指标显著影响耦合协调度,但以负向影响居多,指标的正向影响程度同样不如高等教育规模指标,这也较好的验证了相对于城市化,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能够更好地优化两者的耦合协调度。

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不难理解,近年来,城市化已经成为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总体规划》及《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年)》等,在政府主导决策下,山东省各地市城市化发展较为迅速,水平不断提升,而且地市间差异不断缩小。而相比之下,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相对不平衡,《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了“稳定办学规模、优化专业布局”的要求,使得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受到一定控制,从表2的结果比较中可以清晰看出不仅全省高等教育规模集聚态势更加明显,而且明显滞后于城市化发展水平及速度,因此,山东省高等教育规模已经成为制约优化其耦合协调度的短板,而在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相对缓慢及不平衡的态势下,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只能使其耦合协调水平的优化受到进一步制约。

四、结论

(1)山东省17地市的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发展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波动趋势,超过一半的地市的城市化水平呈现出倒“U”型变动趋势,而不同地市间的波动幅度差异较大,17地市的高等教育规模及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格局较为明显,并相对稳定。两者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主要以济南、青岛为核心,胶东半岛半岛城市群及济南都市圈东翼地市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内陆边缘地市发展水平明显偏低。

(2)总体来看,处于中高度耦合水平的地市占大多数,地市间差异具有持续性与稳定性,其耦合协调度与山东省高等教育规模及城市化发展水平有着较为一致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动态角度来看,超过一半的地市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绝大多数地市的耦合协调演化态势较为稳定,个别地市出现持续升降或反复趋势。

(3)高等教育规模、城市化对于耦合协调度均有显著影响,但高等教育规模对于优化耦合协调度的推动作用远大于城市化。高校教师规模对于耦合协调度影响最大,其次是高校在校生规模,而城市化的指标负向影响居多,指标的正向影响程度同样不如高等教育规模指标。因此,有效提高全省尤其是边缘地市的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强化师资力量,加强区域性高等教育合作,对于优化山东省高等教育规模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4)本研究关于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分析显示了17地市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水平一致性较高的总体态势,两者无论数值还是空间分布均呈现高度正相关性,这一点与前人研究较为一致[15]48[16]27[21]13[22]36。差异之处在于本研究着重在动态协调发展的较高层次上进行山东省17地市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优化研究,而不仅仅单纯进行两者水平关系的计量分析,通过对两者协调关系的空间布局、动态演化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剖析,能够为促进山东省各地市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城市化水平有序推进,从而提升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质量提供有效的借鉴与指导。

猜你喜欢

城市化面板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石材家具台面板划分方法
MasterCAM在面板类零件造型及加工中的应用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Photoshop CC图库面板的正确打开方法
面板塑件凸毂结构优化及模具设计
山东省即墨市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