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宽窄行种植对周麦27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18-10-23吕永军韩玉林邹少奎王丽娜唐建卫李楠楠李顺成杨光宇

中国种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成穗率周麦基本苗

黄 峰 吕永军 韩玉林 邹少奎 王丽娜 唐建卫 李楠楠 张 倩 李顺成 杨光宇

(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周口466000)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人民的口粮,小麦的丰产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行距配置是小麦栽培的重要内容,关于行距配置对小麦的影响研究较多[1-7],但都局限于等行距对小麦产量及三要素的影响,而宽窄行对小麦产量及生长的研究较少。周麦27是由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国审小麦新品种,它是一个大穗型、高产品种,近几年在河南及黄淮南片生产上推广迅速。本试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宽窄行种植对周麦27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周麦27的高产栽培和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以当地主推小麦品种周麦27为研究材料,试验于2015-2016年度和2016-2017年度在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试验地土质为壤土。以当地等行距(20cm)、常规基本苗处理(21万/667m2)为对照(CK),在宽窄行(窄行行距为13cm,宽行行距为20cm)的基础上,设B1:16 万 /667m2,B2:21 万 /667m2,B3:26 万 /667m2,3个基本苗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区面积66.78m2(4.2m×15.9m),其他管理措施按小麦高产栽培生产规程进行。

1.2 性状调查与测定 生育期调查,群体调查,收获后进行室内测定千粒重、穗粒数和产量。

1.3 统计分析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宽窄行对生育时期和群体动态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2015-2016年度等行距比宽窄行处理除了抽穗期晚1d外,其他生育期均一致;2016-2017年度宽窄行对周麦27生育时期的影响与2015-2016年度基本一致。2年结果表明,宽窄行处理对周麦27生育时期的影响不大。

由表1可以看出,2015-2016年度宽窄行和基本苗对周麦27分蘖动态和成穗率影响很大。从苗期到成熟期,群体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每667m2宽窄行种植21万(B2)、26万(B3)基本苗的越冬群体和最高群体均明显高于对照,基本苗越多群体越大;宽窄行种植21万(B2)基本苗时,周麦27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最高,说明宽窄行,即13cm×20cm种植能增加周麦27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提高小麦群体质量。但是2015-2016年度小麦生长季,在小麦没进入越冬期就突然遭遇降温天气,最低温度达-2℃,小麦遭遇冻害,据调查每个处理冻害均达到3级,所以整个试验越冬群体并不高。每667m2宽窄行种植26万(B3)基本苗时,越冬群体为60.3万株,最高群体74.1万株,出现了基本苗越大群体越大的现象。

天气正常的2016-2017年度宽窄行对周麦27分蘖动态及成穗率的影响情况(表1):从苗期到成熟期,各个处理群体表现出一致的规律,同2015-2016年度结果一致,即每667m2宽窄行种植21万(B2)、26万(B3)基本苗的越冬群体和最高群体均明显高于对照,基本苗越多群体越大;2016-2017年度宽窄行处理的越冬群体、最高群体和有效穗数均高于2015-2016年度。2年试验结果表明周麦27在宽窄行种植时,基本苗为21万/667m2(B2)的有效穗数最高。

表1 宽窄行对周麦27分蘖动态及成穗率的影响

2.2 宽窄行对周麦27产量和三要素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2015-2016年度宽窄行处理亩穗数均比对照增加;其中,B2和B3处理均比对照显著增加,B2处理亩穗数最大,说明适当宽窄行种植能增加小麦亩穗数。宽窄行处理对周麦27穗粒数的影响基本上与亩穗数相同,宽窄行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周麦27的穗粒数,B2和B3处理均比对照显著增加。宽窄行处理对千粒重的影响不大。2016-2017年度宽窄行处理亩穗数均比对照增加,其中,B1、B2和B3处理的亩穗数均比对照极显著增加,B2处理亩穗数最大,这与2015-2016年度结果一致。宽窄行处理对千粒重的影响不大,2年结果一致。2016-2017年度宽窄行处理略微减少了周麦27的穗粒数,2年的结果不一致。

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即13cm×20cm种植能增加周麦27的亩穗数,每667m2种植基本苗21万(B2)时周麦27的亩穗数较对照增加最多。

表2 宽窄行对周麦27产量三要素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2015-2016年度宽窄行处理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产量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加。经方差分析,B2和B3处理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水平,B2和B3产量差异不显著。周麦27宽窄行种植均比等行距种植增产,每667m2宽窄行种植基本苗21万(B2)时,用种量较少且增产显著。2016-2017年度宽窄行对周麦27产量的影响与2015-2016年度基本一致,宽窄行处理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产量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加。经方差分析,B2和B3处理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水平,B2和B3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周麦27宽窄行种植2年均较等行距增产,基本苗21万/667m2(B2)时用种量较少,增产显著。2年增产率分别为9.4%、8.3%,较对照平均增产8.9%。

表3 宽窄行对周麦27产量的影响 (kg/667m2)

综合以上分析,宽窄行,即13cm×20cm种植基本苗21万/667m2时,周麦27能显著增加群体和有效穗数,提高成穗率,从而显著增加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行距配置是小麦栽培的重要内容,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机理比较复杂,因此不同行距配置对小麦的影响研究较多。朱云集等[1]以半紧凑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906为材料,研究认为兰考906行距16.7cm时通过抑制无效分蘖来获得高产。马威等[2]研究认为,行距主要影响小麦的穗粒数,在小麦中高产田中,行距30cm最为适宜。杨文平等[3]以大穗型兰考矮早8为材料,研究认为适当缩小行距,冠层内温度降低,湿度增加,CO2分布均匀,有利于群体的光合作用,以行距15cm配置的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最多,产量也最高,较常规行距(20cm)增产达5.68%。吴玉娥等[4]以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认为,当基本苗为225万/hm2时,不同行距对不同类型超高产小麦的成穗数有显著的影响,半紧凑大穗类型行距为16.7cm,紧凑多穗类型行距为20cm时成穗数最多;在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类型小麦品种,通过调整行距来提高成穗数以达到增产。前人的研究多局限于等行距对小麦的影响[1-7],而关于宽窄行对小麦影响的研究较少。

本试验以大穗型、紧凑型、高产小麦新品种周麦27为材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宽窄行对周麦27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能显著增加周麦27的群体,提高亩成穗率,显著增加亩穗数,从而增加周麦27的产量。宽窄行,即13cm×20cm种植基本苗21万/667m2时,亩穗数最多,增产显著。这与陶媛等[8]认为宽行20cm、窄行10cm对宁春53号的穗数、穗粒数与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一致;与朱统泉等[9]对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趋势以等行距23.3cm最高,而宽窄行以16.7cm与30.0cm为最佳结论不太一致;这可能与材料不同有关,因此不同品种最适宜的行距配置还需要进行具体的试验来确定。

猜你喜欢

成穗率周麦基本苗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小麦品种周麦16的遗传构成分析
水稻应用生物碳硅肥效果研究
5个周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及其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小麦新品种浚麦k8最佳播量研究
绿先机复混肥对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小麦品种“周麦27号”创出高产新纪录
小麦播种密度对籽粒主要品质的影响研究
华粳6号水稻密度与肥料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