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考改革下构建地理体验课程的策略研究
——以城乡结合地区学校为例

2018-10-22广东省台山市台山第一中学

中学政史地 2018年27期
关键词:体验式课程教师

●广东省台山市台山第一中学

马昭君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什么要构建地理体验课程呢?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1.地理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的矛盾;2.地理学科特点与传统地理教学的矛盾;3.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和传统地理教学效果的矛盾;4.城乡结合地区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那么,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地理体验课程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第一,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或收集的图片,为学生创造观察的条件。例如,有关区域地理的教学中会用到经纬度位置、地形地势、湖泊分布、河流走向、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等内容,由学生的观察代替教师的讲解,得出的结论比教师的平铺直叙效果更好。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将自然地理中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水文等特征,通过建筑、植被、饮食等人文地理特征推导出来,形成系统的图片资源库,通过感官体验形成头脑风暴,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有创造力的思考,更加符合“学习有用的地理”的地理学科素养要求。例如,教学有关东南亚的地理环境特征时,教学设计如下:

问题探究:

(1)总结东南亚的建筑、家具的风格特点,思考:这种风格的形成和什么有关呢?房屋的设计尤其要注重考虑哪一个宜居条件呢?(提示从外部特征、建材,结合气候、宗教信仰等方面考虑)

(2)滴水叶尖、望天树、板状根、茎花茎果等与哪些自然环境特征有关?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征呢?

(3)为什么东南亚的土壤“红艳艳”?土壤的肥力怎样?

(4)东南亚美食之一冬阴功,食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酸辣的口味?

在有关区域地理的教学中,以自然环境五大要素构建的图片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视觉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有利于地理发散思维的培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第二,根据教材内容将抽象的地理原理和地理概念开发成适用于地理课堂的各种地理小实验,在课堂创设“微观”地理体验式教学。利用小实验,把发生在大尺度空间里的地理现象运用在课堂小空间,使学生可以通过近距离观察,体验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中的“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在大空间领域发生的抽象地理原理,依靠图片学生很难理解。针对此,教师可以开发以下小实验。

实验过程:在两个封闭的玻璃容器底部分别放入沙子和水,里面各悬挂一支温度计,放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可以很直观地了解近地面大气的升温原理,也拓展了解了不同下垫面对大气升温的影响,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思考身边不同的环境背景下气温不同的变化特点。

第三,组织学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制作地理模型,并在校园内开展模型展示和演示,使地理体验课程贯穿于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地理教材中涉及的地理事物与现象都有一定的存在空间,教师要鼓励学生凭借已获得的有关地理知识和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对应的地理表象,并将它用地理模型表示出来,这样,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关于水循环原理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原理设计城市模型(模型略)。从学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学生很有创新的意识,他们考虑在河、湖、湿地等增加地表径流的蓄积途径,学会了如何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来减少城市内涝。他们用砂石、树叶、透水砖等材质,设计了雨水花园、马路边的水循环等,极大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以致用的成就感。而且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身边的地理——台城地区排水规划,进行观察,并思考其利弊,将地理体验教学很好地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在介绍城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三大功能区的布局特点时,课本活动中用了香港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这个案例,这对于我们三线城市的同学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教师可以将其转化为台城地区的城市规划案例。如下图: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这些途径在地理学科中构建体验式学习课程,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学习材料、地理学习过程、地理学习结果有一种全身心的领悟和体验,对培养城乡结合地区学校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体验式课程教师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最美教师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大山里的教师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品牌重塑:体验式消费下的新概念空间设计
浅析水墨画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