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诊断胸部弥漫性疾病的意义研究

2018-10-21兰晓庆

健康周刊 2018年13期

兰晓庆

【摘 要】目的:探讨CT诊断胸部弥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患者使用X线检查,观察组患者使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7.18%,对照组为66.67%,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检查结果阳性检查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CT技术诊断胸部弥漫性疾病,操作简单方便,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病灶区清晰图像,便于准确判断疾病类型。

【关键词】胸部弥漫性疾病;CT;图像质量

肺部弥漫性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种类复杂,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临床已经发现肺部弥漫性疾病疾病种类超过150种以上[1]。随着大气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近几年来,我国胸部弥漫性疾病发病人数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患者常表现为胸部弥漫性疾病,不具有典型表现,加大诊断难度。临床主要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其进行诊断,在影像学基础上观察细微病灶,安全无害,获得普遍认可。本文主要对CT诊断胸部弥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胸部弥漫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9.51±4.43)岁。观察组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47.93±4.6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咳嗽、气短、胸闷、胸痛等症状,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胸部弥漫性疾病;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异常、肺癌、心血管疾病、X线禁忌、CT检查禁忌患者;存在精神异常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X线检测,使用X线摄影系统于胸部拍摄X线片。观察组使用CT检测,具体为:指导患者进行深呼气憋气,在此期间从肺尖到肺底进行扫描,避免发生伪影干扰。设置正确参数,调节电流在100mA,管电压在120kV,控制螺距在1.5mm、层距为7.5mm;采取高分辨CT分别扫描主动脉功、右侧膈上2厘米处、气管分叉下肢3厘米处、疑似合并其他病灶兴趣区,使用高分辨重建法进行分析,扫描参数设置为电流在100mA,管电压在120kV,准直为0.625×2,层距、层厚分别为5mm、1.5cm,提供矩阵大小为521×512。在以上检测完成后,安排同一组经验丰富医师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1)两组图片质量优良率。将CT诊断结果与X线诊断结果相比较评分,评分项目包括图像层次、放大比例、摄影失误、对比度、标识、伪影等,满分100。评定标准:优:≥90分;良:评分范围在80-90分;中:评分范围在70-79内;差:评分<70分。(2)两组检查结果阳性率。阳性率=(检查阳性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对以上所得图片质量优良率、结果阳性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的描述方式为“均数±标准差”,两样本计量资料的检验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卡方检验,均将P<0.05记为差异有显著性的前提。

2 结果

2.1两组图片质量优良率

观察组图片质量优良率为87.18%,对照组为66.67%,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两组检查结果阳性率

39例观察组检查结果中显示阳性39例,即阳性检出率为100.00%,39例对照组检查结果中显示阳性33例,即阳性检出率为84.6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x2=6.500,p=0.011)。

2.3观察组CT征象分析

39例观察组检测图像中有磨玻璃影12例(30.77%),有结节影10例(25.64%),有斑片状影8例(20.51%),有粟粒样高密度影3例(7.69%),有蜂窝影2例(5.13%),有网状影4例(10.26%)。

3 讨论

胸部弥漫性疾病是指单侧或双侧肺部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种类多达150种,且均无明显典型性临床表现特征,临床诊断困难加大。根据多年经验分析,X线检测、CT检测等影像学检测方法在诊断胸部弥漫性疾病中具有重大意义[2]。X线检查属于影像学中常用检测方法,操作简单,辐射小,对患者不产生创伤,患者接受程度高,具有一定诊断应用价值。但在检测肺部小结节中,呈现图像质量较差,不易于观察,容易出现漏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CT检测方法能够在病灶处持续扫描,将肺部小结节大小、部位、数目清晰呈现出来,明确分辨小结节病变,周围组织对其影响小,在诊断胸部弥漫性疾病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传统CT检测方法主要依靠横断面图像对肺野内外分布进行评估,缺乏权威科学依据,具有较大局限性[3]。随着医疗技术的完善,高分辨率CT在临床上逐渐普遍起来,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检测工作,获取清晰影像,为医师确定病变部位以及病变程度提供准确依据。

在本文中,分别使用X线、CT检测诊断胸部弥漫性疾病,结果表明,观察组图片质量优良率、阳性率分别为87.18%、1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以看出,CT检测能够提供清晰图像,帮助医生准确了解病变部位,尽可能避免误诊的出现,且操作简单,价格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宋留存, 李富建, 秦雪青. CT诊断胸部弥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意义评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 15(6):63-65.

[2]林千文, 郭瑶, 夏俊,等. 胸部高分辨率CT在新生儿胸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7, 35(2):207-209.

[3]尹峰. 胸部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作用[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 ;28(10):1477-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