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病程10年以上精神分裂症住院与社区治疗的对照分析

2018-10-21陈建林李小玲宋艳成

健康周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

陈建林 李小玲 宋艳成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治疗与长期社区治疗对监护人的经济负担,总体幸福感,家庭环境,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时点发病率,安全风险评估分数,总体幸福感,社会功能的差异。方法:从房山区精神病医院住院的符合入组要求的病人中随机抽取100人组成住院组,从房山区在档管理的符合入组要求的社区治疗的病人中随机抽取100人组成社区组。分别对监护人进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ES2-CV),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对患者进行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量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对两组监护人进行经济负担,家庭环境,总体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对患者进行时点发病率,危险性评估分数,社会功能,阳性和阴性症状,总体幸福的比较。结果:住院组监护人除经济负担较重外,家庭环境,总体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均要优于社区治疗组的监护人。住院组患者安全风险评估分数和时点发病率要低于社区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总体幸福感,社会功能要优于社区治疗组患者。结论:总病程十年以上的慢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住院治疗的方式对于监护人和患者自身来说总体要优于社区治疗的方式,但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监护人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慢性期;精神分裂症;社区治疗;住院治疗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家庭规模越来越小,户均人数已由1950年的5.3人降到2014年的3.02人[1],二人家庭,三人家庭成主流,同时,单人家庭,空巢家庭不断涌现,因此家庭成员间相互照料的家庭功能严重退化.这势必使许多病史长,反复多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最终无奈将其放在医院长期住院治疗直至逝世。本研究尝试将总病程10年以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目前存在的两种治疗方式(长期社区治疗与长期住院治疗)做个对比分析,比较两组监护人的经济负担,总体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时点发病率,安全风险评估分数,总体幸福感,社会功能的差异。展现不同治疗方式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监护人的生存现状,为慢性分裂症患者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住院组:入组标准:①符合ICD10诊断精神分裂症;②总病程10年以上;③本次住院时间2年以上;④初中文化及以上;⑤监护人为直系亲属者;⑥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目前有明显影响心理测量结果的躯体疾病者;②近期有明显影响心理测量的生活事件者;③存在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或成瘾者。在符合上述要求的所有的北京市房山区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00例,最终92例完成了研究。男53例,女39例,年龄18-65岁,平均(45.2±18.4)岁,总病程平均(176.25±68.56)月。

社区组: 入组标准:①符合ICD10诊断精神分裂症,②总病程10年以上,③距上次出院2年以上,④初中文化及以上,⑤监护人为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者,⑥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目前有明显影响心理测量结果的躯体疾病者;②近期有明显影响心理测量的生活事件者;③存在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或成瘾者。在符合上述入组标准的北京市房山区在档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00例,最终88例完成了研究。男41例,女47例,年龄19-68岁,平均(48.25±19.69),总病程平均(189.14±63.52月)。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观察指标 在本院抽8名精神科医生,进行统一培训,各量表评定一致性KA值为0.8-0.9。然后,针对社区组被试,约其致免费投药门诊复诊,对患者病情作出诊断,应用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量表[2],PSP,PANSS[3]对患者进行评定,并指导患者进行GWB自评,同时指导家属进行FES2-CV[4],GWB[5],SCL-90三个量表的自评。 针对住院组被试,应用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量表,PSP,PANSS对患者进行评定,并指导患者进行GWB自评,同时分别依次约患者第一监护人来院,指导家属进行FES2-CV,GWB,SCL-90三个量表的自评。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住院治疗组家属,除经济负担比社区组重外,其它如总体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均要优于社区治疗组的家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住院治疗组家属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功能均要高于社区治疗组,而不满意度都低于社区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住院组患者的时点发病率,安全风险和症状指标均低于社区组患者,而总体幸福感及个人和社会功能指标均高于社区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慢性期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式的选择,一直是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和患者,及患者监护人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医学模式的更新,目前主流观点认为采取社区治疗方式,患者可以不脱离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从而能履行家庭职能,社会角色职能,能相对地保持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故而大力推崇选择社区治疗的方式。认为社区治疗利大于弊。本调查对目前存在的两种治疗方式的结果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发现治疗方式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总病程十年以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住院治疗,其家属除经济负担比社区治疗重外,其它如家属总体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均要优于社区治疗的家属。其次家属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功能均要高于社区治疗组,而对家庭親密度和适应性的不满意度都低于社区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方面,调查发现住院组患者的时点发病率,安全风险指标和症状指标均低于社区组患者,而总体幸福感及个人和社会功能指标均高于社区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其中有意思的现象是,本人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发现,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愿意选择社区治疗,不愿意失去自由在医院住院治疗,但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治疗的患者总体幸福感比社区治疗的患者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人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目前住院环境的改善,工娱设施的齐全,人性化的管理,规律的作息时间都是提升幸福感的正面因素。而社区治疗,由于患者病史长达十年以上,很多患者性情,人格都发生了改变,监护人由于长年累月的付出,使得不论主观意愿还是客观监护能力都有下降,加上社会较普遍的偏见孤立,使患者实际生活境遇与当初选择社区治疗的初衷相去甚远,很多患者自身生活质量差,孤僻懒散,作息不规律,影响到家人及他人的正常生活,故而总体幸福感较低。

总之,对于病史长达10年以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就目前现状来说,选择住院治疗总体较社区治疗要好。具体到个例来说:病情控制好,没有残留症状,社会功能保持较完整,家庭支持好的患者还是社区治疗好,对于那些病情反复波动,治疗依丛性差,残留症状,人格性情发生改变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论对患者还是家属而言,还是选择长期住院治疗为好。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4:25.

[2]李文咏.社区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3):46-48

[3]何燕玲,张明园.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及其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43-346.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42-147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83-86

猜你喜欢

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
护理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观察
精神分裂症病例积极心理护理应用研究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住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控制感染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心理护理对部队伤病员住院治疗的影响
康复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干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