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恩施方言中的语气词“唦”

2018-10-20陈沩

炎黄地理 2018年3期

陈沩

摘 要:恩施方言中的语气词使用是非常频繁的,“唦”是常用的语气词,用在陈述句与疑问句之中。不同使用情况下,它既可以表示一种肯定义,也可以表示一种商量语气;既有强调的作用,也具备表示建议、劝告含义的效果。本文对其适用语气环境与使用特点进行分析,并讨论了其在恩施方言中的语用价值。

关键词:恩施方言;语气词;“唦”;使用特点;语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1 概说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以南,地处鄂、湘、渝交界地带,东临宜昌,西接重庆,向南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东北与神农架相邻。恩施方言受多种文化影响,既显示出巴文化之俗白,又有楚文化的雅韵,还兼有些许湖湘特色,但主要还是与重庆话、四川话更为相近,所以“恩施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西南官话成渝片”【1】。

语气词是汉藏语系的语言所特有的现象,它的出现频率极高,并且较为复杂。在普通话中,陈述、祈使、感叹、疑问四种语气分别对应不同的语气词,但有的语气词可以使用在多种语气环境中,如“吧”既可以表示祈使语气,也可以用在疑问句末尾表达疑问语气。恩施方言也存在这种情况,一般认为,恩施方言中的语气词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专门表示疑问语气的,如“吧”、“[man55]”;另一类则可以表达多种语气,既可以表达疑问语气,也可以表达陈述语气,如“哒”、“啊”等,还有的可以表达祈使语气,“唦[?a55]”就属于此类。“唦”在作网络使用时常被写作“撒”,在有的方言中也被念作[sa55]。从适用语气角度来说,“唦”是所有恩施方言语气词中能力最为强大的,可用在陈述、感叹、祈使三种语气中。

2 “唦”在不同适用语气中的使用特点

2.1 用于陈述句末

1.“唦”用在陈述句末,可以表达确认、肯定事实,也可以表达赞同赞许义,两者都用来承接上文,例如:

(1)老王浪门这个时候儿还没出门呢?——就是搞迟哒唦。(确认、肯定)

(2)听老王讲你今年子个要退休哒?——是滴嘛,年纪到哒唦。(确认、肯定)

(3)他这件事确实做得不对!——就是滴唦!(赞同、赞许)

2.不仅如此,“唦”用在陈述句末还可以表达强调意味。例如:

(1)那个背篓是你姐姐的(唦)。

(2)这碗饭是我的(唦)。

(3)她认识你(唦)。

这里的例(1)句末加上“唦”,强调“背篓”的主人是“你姐姐”。同理,例句(2)、(3)中,分别对“饭”的归属、“她”加以强调。

3.“唦”还可以用在陈述句第一个分句的句末,不表示实际意义,仅作为提请说话对方注意的情感色彩,例如:

(1)我跟你讲唦,老王害病了,我们去看看他要得不?

(2)你听我讲唦,他确实不晓得这件事。

4.“唦”用在陈述句末,在某些场景下,还可以表示劝告、建议的意思,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例如:

(1)你明天来我屋玩哈子唦。

(2)小事情而已,你们俩不要吵唦。

可见,当“唦”出现在陈述句(或其第一个分句)句末时,该句一般表示对听话人上文的确认或赞同,语气少严肃,隐含一种活泼俏皮的感觉。由此可推断当语气词“唦”出现在陈述句末时,它既可以表示肯定义,还可以用于提请对方注意说话内容,方便接下来对话的开展,同时它还带有建议劝告、舒缓说话语气的意思。

2.2 用于疑问句末

“唦”用于疑问句末时,只出现在是非问句中。

1.“唦”用于是非问句的句末,既表示对疑问的推测,也“表达了再次确认的意味”【2】。这里可将表疑问的“唦”与陈述句里表强调的“唦”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组与第二组例(1)的两个句子,只有标点符号相异,文字部分完全一样,可是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是截然不同的。第一组例(1)是表示疑问背背篓的人是不是“你姐姐”,第二组例(1)则是强调背背篓的人是“你姐姐”。不难看出,当“唦”带有疑问的成分时,表达询问,含有对所问对象不解的意思,并有期望得到准确判断的含义。同样的情况出现在陈述句末尾时,表现的则是对于某人或某物的强调而非要求疑问。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对于某人或某物未知的疑问要求判断,而另一个则是对于已知对象的强调。

2.“唦”用在是非问句的句末,还可以表示商量,例如:

(1)你从走小路唦?我刚好也从小路走。

(2)看哈子再决定唦?

(3)我们一起去唦?

上述三个例句均有跟说话对方商量的意思,追溯得更深层次一些,这里的“唦”表示说话人内心已有关于问题的答案,并希望对方的回答也朝着自己期许的方向回答,与此同时也可以再一次确认自己的想法。如:例(1)中说话人跟听话人商量从哪条路走,但说话人自己已决定要从小路走,他希望听话人也从小路走。同样例(3)中,说话人事实上是要去的,与听话人商量,是再次确认句中自己的想法,希望对方一起去。

由上述内容可得知,“唦”出現在疑问句末时,表示对于事情的疑问与推测,同时还可以表达商量的语气。疑问句末的“唦”尤为突出的特点是不论表示的什么意思,都带有对于事件真实性的主观确定,带有肯定色彩,主观态度较为强烈,具有带着答案求证的意味。

2.3 用于祈使句末

祈使句,当“唦”出现在祈使句末,表达的是一种请求、劝告或命令之意。由上文可知,“唦”用在陈述句末时亦有表示建议、劝告之意,这里试与用在陈述句末表劝告的情况进行比较说明。

观察发现,两组例句的差别只在是否拥有主语及标点符号上,两组例句中都同样可以表达要求、建议的意思,陈述句组的例句普遍感情色彩偏缓和一些,而祈使句这一组明显要比前者更强烈,语气也更为急促。如两组的例(2),陈述句组是劝告听话人不要继续吵了,语气平和舒缓,而祈使句组则是略带命令的语气禁止听话人继续吵,说话也更急促有力。由此可见,当“唦”用在祈使句末做语气词时,不仅具备表现建议请求等常规情感色彩的功能,还隐含了命令、禁止对方进行某种行为的意味。

3 “唦”的語用价值分析

上文通过对恩施方言语气词“唦”的细致分析,得到了其在不同语气中的使用特点,可知:“唦”用于陈述句末一般表达肯定义、建议或提请对方注意;用于疑问句可用于表明说话人对句中问话的肯定态度,再次确认自己的想法观点;用于祈使句时表达建议、命令。

具体而言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可对疑问句式进行标记。“唦”用在疑问句末时,具有标记是非问句的功能,如:

黑板是小明同学擦的唦?

这里“唦”位于疑问句句末,指出了是非问句中的疑问点是什么,标记是非问句。例句中的疑问点就是“小明同学”,这个问句是为了确认是或不是是小明同学,然后证明真假。

其次,“唦”可以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想法或价值倾向。这个在前文已有论述,即“唦”可以表达人的情感色彩,即可表示肯定义,又可表达对已知答案的期许,还可表达对听话人的情感态度。不论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或是祈使句,“唦”字的使用都表明了说话人对于说话内容的肯定趋向,这里的肯定趋向是指说话人对自我想法的认同与确认。这个语用价值很好判断,“黑板是小明擦的唦?”一句中如果去掉“唦”,整个句子变成“黑板是小明擦的?”就成为了一个仅有疑问意味的句子,无法从中看出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加上了“唦”,就表明说话人知道黑板是小明擦的,他期望得到的答案就是“擦黑板的是小明”。

最后,语气词“唦”还可以影响语气强弱。例如:

(1)你列向(最近)过得好唦?

(2)你去不去唦?

第一个例句中增加“唦”减弱了原本句子的强烈语气,不加“唦”字可能会形成一种说话人质问听话人的感觉。而第二个例句增加“唦”字则是增强了原本句子中不具有的催促语气,显得更为急促,情感上更为强烈。

通过对语气词“唦”的语用价值分析,可知“唦”是一个能力极强的语气词,它可以适用于多种语气,并呈现出不同的语用功能。

4 结束语

“唦”作为恩施方言中一个较为特殊的语气词,多用于口头语表达上,且适用于陈述、疑问、祈使三种语气。它使得语言表达更为灵动丰富,说话人的情感色彩更加明显,表现出较为突出的语用价值。因其强大的适用性,所以它更适合社交,也因此在恩施方言中被广泛地适用。

参考文献

[1] 胡靖思.湖北恩施话中的动态助词“哒”[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43

[2] 皮捷,恩施方言句末疑问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