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阜辖区内可移动文物数量、状况及保护对策研究

2018-10-20孔祥军

数码设计 2018年9期
关键词:曲阜普查文物保护

孔祥军

摘要: 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摸清了曲阜辖区内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和状况,为全市可移动文物的系统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论文通过曲阜可移动文物情况、孔子博物馆普查成果与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关系及曲阜辖区内文物保护建议三个方面,论述可移动文物保护及利用的情况及其所面临的时代契机。

关键词: 曲阜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孔子博物馆;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 K8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129(2018)09-0045-02

Abstract:  the number and status of movable cultural relics in Qufu area were found out for the first general survey of movable cultural relics in China, which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ystematic protection of movable cultural relics in the whole city.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movable cultural relics in Qufu,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neral survey results of Confucius Museu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and the suggestions of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in Qufu are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ovable cultural relics and the opportunity of the times.

Keywords: Qufu first National Survey of movable Cultural relics;Confucius Museum;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曲阜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黄帝生地、神农故都、少昊之墟、商殷故国、周汉鲁都、孔子故里、孟子诞生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曲阜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现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处,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曲阜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1处。“三孔”于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颜庙、尼山孔庙为我国公布的“三孔”世界文化遗产的拓展项目。曲阜保存的文物有金、元、明、清历代古建筑1300余间,古代墓葬10万余座,古树名木1.7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树169棵;有汉以来的历代碑刻、石刻5000余块,其中汉魏碑刻约占全国总数的1/2,包括著名的史晨碑、乙瑛碑、孔宙碑、礼器碑、张猛龙碑等;馆藏可移动文物资源丰富,有延时最长、保存最丰富完整的孔府档案,其中国家一二三级文物六千七百余件。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文物点820处。曲阜历史文化厚重、文物资源丰富。

曲阜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按照国家省市文物部门安排部署,自2013年9月开始,至2016年12月结束,分为工作准备、普查实施和验收汇总三个阶段。工作准备阶段从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主要任务是成立机构,制定方案,编制预算,组建队伍,开展培训等。普查实施阶段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主要任务是开展文物普查认定和信息采集登录,普查信息采集、建档、报送、审核、登录同步开展。验收总结阶段从2016年1月至12月,主要任务是进行普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和发布普查成果。

1 曲阜辖区内可移动文物情况

1.1曲阜可移动文物情况。曲阜市通过“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摸清了辖区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明确了全市可移动文物收藏保存状况,完成了曲阜辖区所有可移动文物的普查登录工作。普查使馆藏文物分类更科学,数量更准确,文物信息、影像数据更全面,文物保护更加合理,为下步馆藏文物保护、利用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1)文物認定情况分析。此次普查共有355347件套文物已认定,占比100%。

(2)文物建档情况分析。开展文物普查建档工作,对所藏文物均已建立起了纸质和电子文物档案,并且进一步对部分文物信息进行了补充完善。

(3)文物保存状况分析。 从普查登记文物看,文物保存状态较稳定、不需修复的307427件套,占比86.51%;已修复的2799,占比0.79%;部分损腐、需要修复的44374件套,占比12.49%;腐蚀损毁严重,急需修复的747件套,占比0.21%。

从保存状态看,共有45121件套,占10.88%的文物需要修复。需要再进一步加大对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培训,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提高文物保护技能,加大文物保护经费投入,确保需要保护的文物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1.2曲阜各类文物的年代数据分析。从普查文物年代分布情况看,清代文物198108件套,占比55.75%,中华民国文物113628件套,占比31.98%,清、中华民国文物比重达87.73%;明及明以前时代文物38345件套,占比10.79%;建国后文物26件套,占比0.01%,其他时代文物2960件套,占比0.83%;年代不详文物146件套,占比0.04%;外国文物2134件套,占比0.60%。

1.3曲阜各级别文物数据分析。从普查文物级别分布情况看,一级文物二百四十余件套,占比0.07%;二级文物三百二十余件套,占比0.17%;三级文物一千五百余件套,占比0.43%;一般文物两万余件套,占比5.81%;未定级文物三十三万两千余件套,占比93.52%,数量最多。

孔子博物馆馆藏文物主要是孔庙、孔府、孔林等遗存的历史文物和近年来入藏的部分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及征集的社会流散文物,包括玉石器、宝石,陶器,瓷器,铜器,金银器,书法、绘画,钱币,家具,织绣,古籍图书,碑帖拓本,档案文书等34个大类,其中在级文物6762件。孔府文物档案馆馆藏文物具有特色鲜明、种类丰富、数量庞大的特点,丰富且珍贵的馆藏文物不仅是孔氏家族跌宕的历史见证,更为后世儒学文化的研究、弘扬和发展提供了珍贵史料。

此次在曲阜市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是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由专业部门采用现代信息手段集中调查统计的方式,对可移动文物进行调查、认定和登记,掌握可移动文物现状等基本信息,为科学制定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在普查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信息报送制度,鼓励普查人员注意总结、积极投稿,勇于展示普查人员的风采。《人民网》、《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新浪网》、《新华网》、《光明网》、《大众网》、《济宁日报》、《今日曲阜》,山东电视台、济宁电视台、曲阜电视台等多家电视网站报刊媒体,对档案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进行宣传报道。积极响应山东省普查办、济宁市普查办的要求,普查员在普查过程中积极撰写普查新发现。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多方位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宣传,使普查工作不断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在曲阜市民问政平台上,市民对曲阜市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度的关心度非常高。将可移动文物普查纳入文物宣传之中,在全国博物馆日、宪法日等,向曲阜市民发放宣传页,宣传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普查成果。普查宣传覆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移动传媒等各类媒体。国家文物局普查网和《中国文物报》以《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坚守》为题对我馆赤桂福同志和他的同事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

此次曲阜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共调查国有单位近800家,通过发放调查表,排除没有文物的单位,对可能有文物的收藏单位进行走访、沟通、复核和文物认定工作,最终确定有收藏文物的国有单位8家。截至2016年8月31日,曲阜市普查办“一普”已登录藏品355347件/套,762444件,单位登录件/套数量与实际数量均居济宁市、山东省第一位,已登录藏品件/套数量、实际数量均列全国前十位。

2 孔子博物馆普查成果与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关系分析

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在不改变文物权属现状。通过普查,全面掌握我国现存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状况、保管权属和使用管理等情况;总体评价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为科学制定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建立、完善可移动文物认定体系;建立、完善可移动文物档案和可移动文物名录;建立、完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平台,为文物的标准化、动态化管理创造基础条件;建立可移动文物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合理利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对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1全面掌握文物信息,建立完整的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第是建国60余年来,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是在我国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项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由国务院统一领导,集中技术和人才力量,对我国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调查登记,并建立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和数据库,从而实现全国文物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动态管理。本次普查工作本着让每件文物都有一个“文物身份证号”的工作标准,对文物的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详细采集,并录入数据库,此项工作健全了可移动文物数据库,有利于文物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开展。

2.2促进符合地方特色的可移动文物工作机制的形成。通过本次普查,各地市成立普查办,根据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对全市境内各国有单位法人收藏可移动文物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不改变文物权属,调查摸底旨在掌握收藏有文物的国有单位分布情况,“摸清家底”,对可移动文物进行卡片登陆、数据信息和图片的采集,为可移动文物的数据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2.3提高了文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为全面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各级普查办积极开展文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执行文物数据信息采集办法,在普查过程中攻坚克难,对收藏文物进行数据、圖片等详细信息的登录,通过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锻炼,文博人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更上新的台阶。

3 曲阜辖区内文物保护建议

3.1可移动文物保护建议。为推动馆藏文物“活” 起来,山东文物系统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推出多项重要举措,全面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曲阜历史文化悠久,是文物大市,文物安全责任重大,文物保护及开发利用所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巨大,为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可移动文物保护,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1)加强文物保护力度。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落实“五个纳入”,即: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都应把保护文物视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职责,真正将“五纳入”落实到各级政府的工作中去。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提高业务技能。

(2)不断完善文物保护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中国文化领域的第一部法律,各级政府及文物保护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的方针,不断拓宽保护领域,完善保护体系,中国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曲阜市可移动文物数量巨大,新博物馆也已开始建设,文物事业呈现出繁荣的态势。

(3)加强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为契机,摸清曲阜可移动文物保存现状和保护项目实施情况,建设全市可移动保护项目库,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实施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和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改善等预防性保护项目。

3.2文物保护事业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议。文物是物化的历史,是中华民族魂之所系,根之所在。文物概念的诞生无疑是人类认识的一次巨大飞跃。然而,文物的概念又是扩大的,与时俱进,向前发展的。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的文物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代表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基因。因此,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位不会说话的历史见证者,都承担着传承传统历史文化的重任。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加大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提升文物内涵,挖掘社会意义。文物是静止的文明,是文化传承的基因,加大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助推国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挖掘文物内涵,“让文物活起来”激发历史文物资源的潜在生命力,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提升文物的利用度,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价值。盘活馆藏文物资源,用主题展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物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

(2)健全法律制度,严格执行标准。近些年,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工作,同时在民间的文物重要性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本次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更是部署加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侧重于文物保护。国务院制定了《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意见》,对于文物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把文物保护置于第一位,在加强对文化保护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适度的利用,以求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深入挖掘和系统阐述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进而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意见》明确了文物工作的基本原则。拓展文物合理适度利用,要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服务,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扩大中华文化影响服务。任何对文物的利用,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到要以有利于保护为条件,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彰显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以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底线。利用的具体措施包括: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扩大引导文化消费,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等。这正是着眼破除文物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指导新时期文物保护的纲领性文件。

(3)合理改善机制,完善保护措施。结合曲阜市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通过合理的机制改善,形成完备的有助于促进文物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综合利用法律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時,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的组织结构,完善曲阜地区的文物保护机制。

文物普查工作对所有普查文物进行了建卡、登帐、拍照,并录入电脑,建立了完整的账目,实现了馆藏资源信息化。并对部分需要提级的文物进行了更完整的文物信息采集,为文物提级做好充分准备。针对普查中发现的需要修复的文物,及时移交修复中心进行文物修复。需特殊修复的文物,由修复中心列入修复计划,并上报省市文物局部分报批。在普查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对馆藏服饰、古籍、孔府档案等有代表孔府特色的文物联合国家图书馆、东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进行课题研究。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正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增长。开展普查,有利于极大的拓展孔子博物馆的文物资源,促进文化产品开发,进一步提升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将全面摸清我国可移动文物家底,普查的目的不仅仅是调查统计文物数据,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好发挥文物信息的价值和作用,服务人民群众。可移动博物馆普查不仅仅是调查统计文物数据,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好发挥文物信息的价值和作用,让藏在禁宫中的文物活起来,服务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潘彬彬.论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信息共享[J].北京档案,2018.

[2]赵铮.数字+藏品 数字+教育[N]. 中国文物报,2018.

[3]]严巍.济宁市曲阜、邹城文化片区文化遗产的关联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王雅慧.让文物“活”起来[N]. 西藏日报(汉),2018.

[5]杨宏伟.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的文物保护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

[6]杨海涛.后普查时期博物馆藏品管理的新发展研究——以南京博物院为例[J].东南文化,2018.

猜你喜欢

曲阜普查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漫画
学习调查要“四会”
与普查一起成长
好玩的小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