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2018-10-20刘妍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大学课堂信息化环境应用探讨

刘妍

摘要:随着网络进入教育领域的时代,各大学校中传统课堂教学和网上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已成为一种常有的趋势。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是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前提,恰当的评价机制是教学的保障要求,合理的网络与课堂比例是教学有效性的要求。在高校教育中把两者相结合引入专业课教学中,即能激发学生对的学习兴趣,建立非常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混合式教学;大学课堂;应用探讨

信息化环境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在网络教育信息化时代被广泛提倡运用和被迅速推动使用的背景下,如何运用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课堂中应用探讨,提高教学质量和对课堂文化的吸收程度,既能作为教育实践前进探索的指路灯,也是信息时代需要的必要条件。混合式教学即融合了传统的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双重优势条件,二者之间进行的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对教学过程进行改良,从而去实现教学的目的。

一、网络资源与和教学环境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现在大学生活中混合式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混合式学习是把传统的老师课堂上教学与现在网络技术取两者的长处进行取长补短,形成一种现代化学习的新面貌。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第一,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创造性的思维是混合式教学建立一个好的环境的首要条件。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对这种新型的教学环境接受能力较差,这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因地制宜的制定出相应的资源环境和教育方法,这样做使教学过程更加优秀,学习效果有了很大提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第二,课外扩展与良好的环境统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混合式学习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和关键点,只有将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课外活动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混合式学习的优势重点突出出来。也就是说,混合式学习的营造氛围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的,而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共同完成下下体现出来的。

二、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提高課堂时效性

第一,传统的老师在讲台上讲的教学方法内容缺乏生动性、过程太容易等缺点,而现在的网络教学方法可以在学习资料的扩大、课外活动的锻炼方面的不足给予一定的补充,所以说普通的课堂教学和现在网络学习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通融,两者之间起一个互助互补的作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现在教学生涯中的一种基本要求,评价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混合式教学模式这个平台的重要性显得日益突出,对教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学校间的规章政策和对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考评,这些都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环节重要组成的一部分。

第二,定期发布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课程。作为教师在上课讲课前需要对所讲的课程利用网上授课进行一个完整全套的准备工作,每一个学校的工作目标和随着课程进行的教学备课安排,便于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老师在讲课的同时将与课本有关的内容的使用和对问题延伸进行公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提高和对重点内容的熟知程度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老师课堂上重难点的讲述。关于课堂上的重难点,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看一段视频资料、看一段录像、看一套少儿节目、等多种资料的整理和结合,这样图文并茂的内容能够 从视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利用网络教学这种优势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利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培养学生从多个视角、思考问题全面性的意识;最后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课后练习内容,学生可以在课堂讲授之后通过线上课后练习、复习巩固学习内容。

三、教学平台与课堂考核相结合,保证教学质量

第一,做好课后学习测试及课堂教学评价。网络教学平台除了承担讲授教学内容的功能之外,还提供教师发布的课后考试模块对当堂或前面的教学内容进行联机测试,系统能够对客观题自动给出测试结果,并实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学生也可以借助教学平台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本节课或下一步教学计划,力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第二,为客观公正地进行过程评价,必须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学习平台必须具备在线学习过程监控功能,可全面记录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在开课前将选修学生的名单导入到系统,学生第一次使用默认密码登录到学习平台,修改系统密码和班级信息,教师考核时只需作简单的处理,排除个别学生弄虚作假的情况,在后台管理界面上输入教学班级的名称,则可了解该班级所有学生利用学习平台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李玉红.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17, 30(8):71-73.

猜你喜欢

大学课堂信息化环境应用探讨
合理使用智能手机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水溶性色粉在防冻液中的应用探讨
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