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芒市鲜食甜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

2018-10-20杨虹张晓梅赵丽娟勾宇宏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种植密度农艺性状产量

杨虹 张晓梅 赵丽娟 勾宇宏

摘要 合理密植是鲜食玉米增产的关键,为了探索芒市鲜食甜玉米最佳种植密度,结合芒市当地实际特开展鲜食甜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鲜食甜玉米带苞鲜穗重(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26 939.39 kg/hm2。

关键词 鲜食甜玉米;种植密度;农艺性状;产量;云南芒市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002-01

鲜食甜玉米是芒市2002年引进试种并获得成功的一项新兴农业产业,到了2016年,鲜食甜玉米面积已达6 666.67 hm2,产量达12万t,芒市已成为云南省冬农开发种植鲜食甜玉米最大的县级市。根据目前芒市种植鲜食甜玉米的实际,合理密植是鲜食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能充分发挥增产潜力,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摸索出适合芒市鲜食甜玉米高产的合理种植密度,为大田推广提供理论依据[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试验地点设在芒市风平镇腊掌村朗波岩团旺家水田,前茬作物为甜玉米。

1.2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甜玉米,品种为双色先蜜,生育期为90~120 d。供试肥料:复合肥(17-17-17)、尿素。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6],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密度3.75万株/hm2,株距为48 cm(A);密度4.5万株/hm2,株距为40 cm(B);密度5.25万株/hm2,株距为35 cm(C)(CK);密度6.00万株/hm2,株距为30 cm(D);密度6.75万株/hm2,株距为27 cm(E);密度7.50万株/hm2,株距为24 cm(F)。3次重复,共18个小区,小区面积13.2 m2,小区长6 m、宽2.2 m,4行区,宽窄行种植,平均行距55 cm,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

1.4 试验实施

本试验要求统一穴盘育苗移栽进行播种,于试验地移栽最佳时间前12~20 d播种,播种量为6.75~7.50 kg/hm2。纯氮量底肥占35%、苗肥占15%、拔节肥占20%、穗肥占30%。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农艺性状及产量测定记载,包括主要生育进程记载、株型、叶型、株高、穗位高、旗叶长等,并参照国家区试标准记载要求的项目。成熟期实收计鲜穗产量,室内考种包括穗长、穗粗、秃尖、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穗型、粒色、轴色等,每小区取10个样穗考种,采用常规方法调查,平均值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旗叶长、双穗率、空秆率、苞叶覆盖无明显差异。生育期为120 d,株高167.1~177.5 cm,穗位高38.4~42.3 cm,株型为松散型,旗叶长8.3~12.1 cm,双穗率0%,空秆率0%,苞叶覆盖1级,有效穗数3.75万~7.50万穗/hm2。

2.2 经济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A的穗长最长,达19.3 cm,其次为处理D,为19.1 cm;穗粗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穗粒数处理A最多,为455粒,处理E最少,为419粒;鮮百粒重处理B最高,达48.5 g,处理F最低,为43.7 g。

2.3 产量

从表3可以看出,玉米带苞鲜穗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处理F最高,为26 939.39 kg/hm2;处理A最低,为15 530.30 kg/hm2。去苞鲜穗产量及鲜粒产量随种植密度的(下转第4页)

增加而增加。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生育期及农艺性状表现无明显差异。穗长以种植3.75万株/hm2最高,达19.3 cm,穗粗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穗粒数有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单株产量逐渐减少,带苞鲜穗重、去苞鲜穗重、鲜籽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适当提高密度有增产效果。结合芒市鲜食甜玉米生产实际,农户育苗移栽密度较低,不利于单产提高,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有增产效果。另外,建议采用在机械开沟宽窄4行栽培基础上,减小株距,适宜株距为30 cm。由于试验设计的局限性,根据本试验结果还不能确定玉米合理密植的最佳密度。因此,在今后鲜食甜玉米密度试验中,还需要对设计的密度上限作进一步调整,增加密度水平,以探索出最佳的种植密度。

4 参考文献

[1] 任佰朝,李利利,董树亭,等.种植密度对不同株高夏玉米品种茎秆性状与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6,42(12):1864-1872.

[2] 冯鹏,申晓慧,郑海燕,等.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及脱水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6):92-100.

[3] 胡富亮,郭德林,高杰,等.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干物质、氮素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3,22(6):60-66.

[4] 李宗新,陈源泉,王庆成,等.密植条件下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群体根冠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32(23):7391-7401.

[5] 刘伟,吕鹏,苏凯,等.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和源库特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737-1743.

[6] 李春奇,郑慧敏,李芸,等.种植密度对夏玉米雌穗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2):2435-2442.

猜你喜欢

种植密度农艺性状产量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从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测定分析远志药材商品品规和良种选育的合理性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