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气虚型慢传输型便秘

2018-10-20都业馨李玉春王晓岩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大肠针刺传输

亚 东,都业馨,王 丽,李玉春,王晓岩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长春 130021)

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类以胃肠道传输功能障碍,尤为结肠传输减慢为特点的顽固性便秘,又称肠无力[1]。主要表现为便次减少,便意减少及消失,粪质坚硬,或伴腹胀,为结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2]。选择高效、绿色的外治法成为必然。现将对72例气虚型慢传输型便秘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我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72例气虚型慢传输便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男17 例,女 19 例;年龄 20~60 岁,平均(40.8±5.9)岁;排便间隔时间 3~7 d;病程 0.6~21 年,平均(4.7±1.7)年;症状积分(21.04±3.52)分。对照组 ,男18 例,女18 例;年龄 19~61 岁,平均(41.0±5.3)岁;排便间隔时间 3~8 d;病程 0.8~20 年,平均(4.5±1.8)年;症状积分(20.97±3.65)分。2组性别、年龄、排便间隔时间、病程、症状积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罗马Ⅲ)》诊断标准[3]及《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4]进行诊断。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和《实用中医内科学》制定。主症:1)便干结、排便困难;2)便有不尽感;3)有便意而难于排出;4)无便意、排便次数减少。次症:1)腹胀痛;2)努挣则汗出短气;3)便后乏力;4)面白神疲;5)肢倦懒言;6)头晕耳鸣;7)舌淡;8)苔白;9)脉弱。凡上述主症具备1项,次症具备至少3项者,即可诊断为气虚型便秘。

1.2.3 纳入标准 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75岁;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研究人员的治疗和评价有良好的依从性;2)结肠传输试验异常,72 h结肠排空率<80%。

1.3 治疗方法 选穴:天枢、大肠俞、太冲、内关。

1.3.1 治疗组 用一次性5 mL无菌注射器(上海金塔医用器材有限公司)抽取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泓制药,10 mL/支) 4 mL,嘱患者取仰卧位,准确定位后,用 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上述穴位 0.5~1寸,再上下提插至患者有酸胀感为度,回抽一下,若无回血,即可将药液缓慢注入, 2 mL/穴。

1.3.2 对照组 采用普通针刺法,患者取仰卧位进行针刺,准确定位后,在所选择穴位上用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单手进针法快速进针,行提、插、捻、转手法取得针感后,每隔5 min行捻转补法,留针30 min。3次/周,2组均治疗4周。

1.3.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临床评分系统(CCS)[6]、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变化。

1.3.4 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分级积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判定。根据症状评分越高则表示该症状越重。计算公式(尼莫地平评分法):疗效指数=(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疗效指数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1.3.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 s)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 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 36) 例

2.2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x± s ,n = 36)分

2.3 2组治疗前后CC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CCS评分比较(x± s ,n = 36)分

2.4 2组治疗前后PAC-QOL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PAC-QOL评分比较(x ± s ,n = 36) 分

3 讨论

慢传输型便秘属于功能性肠病[8],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精神压力过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此类患者有增多的趋势[9],我国发病率为3%~7%[10],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为服用泻药、促动力剂、生物反馈和手术[11]。长期使用蒽醌类泻剂会损伤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加重便秘,同时,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工作,产生心理负担及睡眠障碍,极大的降低了生活质量[12]。

《黄帝内经·素问》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针刺在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认可[13],具有早期起效迅速,远期疗效稳定,不产生依赖性优势[14]。本研究选取的穴位以天枢、大肠俞、太冲、内关为主。针刺天枢促进脾胃的气机运行、改善腹胀、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15]。现代研究[16]发现,针刺天枢穴可兴奋低张力肠管。针刺大肠俞可疏导气机,调畅气血,并直接作用大肠,使气血和缓则肠道得润,传导功能恢复。二者是俞募配穴[17],本研究的核心处方。太冲为肝经的原穴,肝主升发,能促进升降之机,益于肺金之气降,升降有序,“肺与大肠相表里”利于排便。功能性胃肠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关注,目前已成为消化专业中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18]。通过刺激内关穴起到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减轻焦虑,稳定情绪,以提高生活质量。黄芪注射液中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益卫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19]表明黄芪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抗疲劳抗菌等作用,还会增强小肠(主要是空肠)运动和平滑肌紧张度,又有促进小肠氧化代谢的作用。其含有的多糖氨基酸可增强小肠蠕动和平滑肌紧张度。穴位注射通过针与药物这两种刺激,能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刺激肠道蠕动。从而达到疗效。一氧化氮(NO)是一种消化道抑制性神经递质,以扩散的方式进入平滑肌细胞,介导平滑肌舒张,减弱胃肠动力。一氧化氮合酶(NOS)是NO合成过程中唯一的酶,NOS通过催化L-精氨酸生成NO,其活性变化直接影响NO的生成量及其在血液中的浓度。而且NOS表达的增多,也可以持续性地抑制胃肠道的运动。针刺通过对NO、NOS的抑制作用,从而改善便秘[14]。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以症状和生物学指标的病情评价已不再适用,精神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作为重要的心理社会学指标,已成为功能性肠病疗效评价的重要方面[20]。本研究不仅改善患者临床自觉症状,同时通过2组治疗前后PAC-QOL评分比较,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发生了变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大肠针刺传输
混合型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