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交锋碰撞智慧火花

2018-10-20

今日农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能源

9月16日,2018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高峰论坛开幕,应邀参加本次开幕式和高峰论坛的嘉宾和代表约600人。当日,与会嘉宾围绕“能源革命 造福人类”这一主题和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等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共商对策,共话合作,共谋未来。

在这场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行业专家、智库为推动能源革命建言献策,让我们来看看思想交锋之中,碰撞出哪些智慧火花。

大卫·特克(David Turk):国际能源署战略总监

主题:全球能源供应与消费趋势

中国再次推动全球能源市场。未来能源利用正在走向电气化。

道尔夫·吉伦(Dolf Gielen):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创新和技术中心主任

主题:全球可再生能源技术趋势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建议

从全球范围看,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低成本竞争性有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在技术与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和气候变化和当地环境污染的挑战,这3个关键因素会带来能源转型的机遇。

伊凡·康诺顿(Ivan Connaughton):爱尔兰罗斯康芒郡郡长

主题:保护环境,让世界更美好

未来一个低碳的爱尔兰将包括十方面内容:市民、工业和政府的行为习惯将有巨大改变;能源利用率更高;采用本土所具有的丰富可再生资源进行发电;采用排放量更低的燃料,并最终不再使用化石燃料;提高住宅供暖和交通中电能和生物能的使用率;提高零排放和低碳排放汽车的使用量;支持在商业、公共领域和居住领域内,大范围推广可再生能源;通过电量存储装置,智能使用能源,在需求侧响应增加嵌入式发电和集中供热;合并使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碳捕获和储存;采用新出现的技术。

米卡尔·格兰玛提卡(MichalGramatyka):波兰西里西亚省委员会副主席

主题:山西与西里西亚省合作展望

山西和西里西亚可以在3大领域开展合作:首先是教育。其次是低碳经济。第三是“新丝绸之路”理念产生的价值观。

洪钟庆: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NEAR)秘书长

主题:东北亚地方政府携手共进,一同应对能源气候挑战

能源需求庞大的东北亚地区需要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量,同时还需在供应方面进行能源产业革命和创新。应当高度评价中国政府作为世界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所做出的努力,中国政府制定了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增加至15%的目标,并为达成这一目标尽全力开发和投资利用水力和风力、太阳光、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山西省是中国政府能源产业革命和创新的典范。

7何亚非: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原副主任

主题:世界能源革命与科技进步

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能源消费也将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增长。这就是中国能源革命的基本要求。中国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能源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能源转型发展面临两大基本任务,一是保障能源安全,二是应对气候变化。我们要密切关注国际能源技术发展动态,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方面下大功夫,尤其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技术、储能和微网技术等,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成果,建设“互联网+”智慧能源,推动能源信息化。还要重视能源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批能源创新中心,以支撑能源科技创新与革命。最后,从中国资源禀赋出发,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也必须继续推进。

迈克尔·欧萨马(MikaelOlshammar)瑞典环科院副院长

主题:瑞典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

瑞典政府严格的减排目标:

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1990年的排放量降低40%,2030年所有汽车完全不再使用化石燃料。2050年终极目标是,整个瑞典将不再产生任何的温室气体净排放。

瑞典政府严厉的减排措施:

提高能效:到2020年,瑞典政府的目标是将能源效率在2008年的基础上提高20%。税收措施:向电力密集型行业提供税收减免政策,作为交换,它们将制定能源计划并采取减少能源使用的措施。家庭行动:瑞典的每个家庭可随处见到政府的能源节约宣传信息。瑞典290个城市均一名能源顾问,人们可以向其咨询或获得指引。我们会提供若干可行的建议,包括更换节能窗、使用低能耗电灯以及在不同的供热系统之间进行切换。在更可持续的地球倡议中,瑞典率先积极采用创新性可持续解决方案。研发投入:瑞典2013年的研发支出占GDP的3.3%,在经合组织中高居第四位。特别是在环境技术研发的投入巨大,成为全世界环境技术领域最具创新精神的国家,在生物燃料、智能电网以及碳捕获与封存等诸多清洁能源技术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2014年,瑞典在《全球清洁技术创新指数》中排名第四。瑞典的实践证明,降低气候变化风险与提高经济效益并不冲突。

韩文科: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主题:中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与能源转型

近五年,我国完善推动能源革命的政策顶层设计,积极推动能源转型。推进经济和产业领域去产能;实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加强温室气体减排考核;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落地。

2016年底,我国制定并发布《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年)》,明确了持续增加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显著降低高碳化石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初步建立现代能源体系的战略目标。一是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开创节约高效新局面。二是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构建清洁低碳新体系。三是推动能源体制革命,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四是实施重大战略行动,推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乔保平: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主题:坚持绿色发展,加快能源转型

加快能源转型,要以绿色低碳为引领。加快能源转型,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能源转型,要以合作共赢为基础。

(据山西云媒体)

院士专家为山西及长治转型创新发展建言

9月8日,2018年山西省科协年会主场活动在长治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谭建荣,全国政协常委、山西省科协主席周然,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海云在院士专家特邀报告会单元上分别围绕煤化工、人工智能、药酒、固体放弃物综合利用等作学术报告,以全球视野观察相关行业,用数据和实例分析产业趋势,为山西及长治转型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长治市委书记孙大军:山西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许富昌,党组成员、副主席温万一、郝建新、张秀亲;长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统战部长刘卓良,副市长景普秋出席活动。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作物学会理事长、山西省农科院副院长王娟玲主持报告会。

谢克昌在 《现代能源体系构建与绿色煤炭能源化工》专题报告中,放眼全球为山西能源产业建言。他提出,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大背景下,应该大力推进绿色化工产业发展,通过现代化、大型化、多联产化、多原料化、标准化发展,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发展智能绿色的煤化工和能源化工。

谭建荣以《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为题作报告,列举推动全球信息产业的代表人物、典型产品,通俗易懂地普及抽象专业的技术问题,指出技术升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新技术颠覆老产业在各领域中都存在。

周然在《酒与药的结合》报告中,全方位介绍药酒的功效及发展应用,从典籍和临床应用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将不同功效的中药与酒相融合,可使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易溶于其中而充分发挥效力,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他强调,药酒是中医药发展的研究方向,为了进一步保证酒剂的功效,应对制剂质量标准进行系统研究,做到质量标准能真正反映药酒的质量。

徐海云作《垃圾回收利用与美好生活》报告,用数据、图片形象而直观地展现中外日趋美好生活里不容乐观的垃圾问题,指出“生物质垃圾”回收利用存在的短板问题,让听众陷入深思。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宏翔,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陈贵锋,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田原宇,中国煤炭学会副秘书长昌孝存等专家出席活动。山西各市科协负责人,省级学会负责人,有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有关专家学者、一线科技工作者等共300余人参加活动。

(裴红军 杨凯飞)

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院士刘科等为山西发展清洁取暖献计策

9月12日,2018年山西省科协年会分会场活动——山西省清洁能源采暖技术交流会在吕梁市举办。会议设置院士专家报告会。刘科、吴宗鑫、李德英、陈海生、张斌等院士专家应邀围绕清洁能源发展的应用现状、问题挑战、前沿技术、对策建议等作报告,并就推进我省清洁供暖实施的新政策、新技术及未来的新趋势等进行了深入解读。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郝建新,吕梁市副市长李俊平出席会议。山西省、吕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清洁能源领域的专家、企业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雾霾产生的元凶大体有三个,一是全国7.5亿吨散煤在几十万台中小锅炉中燃烧后尾气直接排放于空气中;二是化肥过量使用引起的氨排放;三是使用劣质柴油及老旧柴油机产生的气体排放。散烧燃煤是雾霾的第一元凶,如何使近70万台中小锅炉清洁“变身”是解决雾霾的关键。通过微矿分离技术,不仅能把煤 “搞干净”解决锅炉尾气污染问题,还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微矿分离装置可把煤中的可燃物及含污染物的矿物质分离开,生产出高热值的清洁固体燃料和微矿复合肥原料。其中清洁固体燃料可进一步生产水煤浆用于水煤浆锅炉或气化炉等;生产油(醇煤)用于柴油机、汽油机、轮船、军舰、军用飞机等。微矿复合肥是一种天然矿源土壤改良剂,可取代化肥。经试验,用该种肥料种植蔬菜水果,每亩产量平均提升大于50%,施肥成本下降50%,食品中的微量元素、矿物质含量可提升大于200%。

在经济增速换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常态下,推动能源革命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目前,国际能源技术革命呈现五大新趋势。一是可再生能源将成为电力主导。二是可再生能源采取分布式路径发展。三是汽车燃料趋向选择新能源。四是选择利用氢。五是构建智能电网。我们要利用好我国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争夺先机,推进我国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

在环境攻坚战的进程中,还需要不断破解清洁供暖技术难题,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并推进“以供定改”的规划策略,使清洁取暖能“改得起、用得起”。去年冬季,山西、河北等地实施“煤改气”后,“气荒”警报不断。选择电储热供暖可缓解供暖季的“气荒”现象,还可兼顾治霾、电网调峰以及消纳弃风弃光问题。

储热技术是以储热材料为媒介将热能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释放的一种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在城市应使用发展高密度的蓄热材料,在农村可以推广价格比较便宜的蓄热技术。目前,我国有些地区已实行峰谷电价收费,生活中可以在用电量低的时段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对其进行存储,在高峰时使用,这种方法既经济也节能。

电能清洁供暖主要取决于建筑节能方面,如果不注重解决节能问题,电能供暖使用者的承受能力和政府未来的补贴能力都将受到考验。目前,电能清洁供暖取得成功的案例中,多数建筑节能达到65%到70%。在农村实行电能供暖改造时,各级政府要将电网配套工程做好,安全可靠的电能是最重要的保障。还要注重行为节能,使用者的行为也影响着电能供暖的效果。

(据山西科技传媒集团)

猜你喜欢

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中国一重新能源
我家换了绿色能源车
最早的能源利用
能源革命已经到来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我们消耗很多能源
《能源》订阅广告
国际能源通道恩仇录四——中日能源换技术的落实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