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2018-10-19张华魁顾卫东刘海明张鹏洲李帅杰

建筑与装饰 2018年19期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处理方法

张华魁 顾卫东 刘海明 张鹏洲 李帅杰

摘 要 灌注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上中形成桩孔,成孔达到桩底标高后,在孔内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形成的桩,钻孔灌注桩是按成桩方法分类而定义的一种桩型。鉴于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本文通過介绍影响灌注桩质量因素,给其他工程灌注桩施工提高借鉴。钻孔灌注桩基础属于地下或水下隐蔽工程,施工工序较多,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也多,如不抓住重点进行有效防控,就会影响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对工程安全构成威胁,对社会和施工企业造成重大影响。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处理方法;质量问题;重大影响

前言

钻孔灌注桩属于地下或水下隐蔽工程,施工工序多,施工质量不宜控制。钻孔灌注桩质量直接影响到上层建筑承载力,影响整个工程结构安全。因此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尤其重要,本文主要通过某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灌注桩施工工序,论述通过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1工程概况

某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利用工程,基础采用桩基础+承台+底板基础形式,桩基采用旋挖钻钻孔灌注桩,设计等级为甲级,桩端持力层为第15层粉质黏土层,兼作抗压桩和抗拔桩。主筋采用HRB400,所有桩身的加强箍筋均采用HRB400;普通箍筋采用HPB300,箍筋采用螺旋式箍筋,桩身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55mm,总计2231根。现场场地标高为77.1m,桩基有效桩长36m,桩基有效桩顶标高为67.65。桩基直径800mm,主筋为30根HRB400-32mm,焊接加强箍筋HRB400-18@2000,螺旋箍筋  HPB300-8@100/200。

2钻孔灌注桩质量评定标准

钻孔灌注桩质量主要通过灌注桩承载力、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要求进行评定。承载力要求包括灌注桩抗压、抗拔承载力。

3钻孔灌注桩施工工序流程图

4钻孔灌注桩施工控制要点

影响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施工因素主要包括:现场人员质量意识和人员技能水平、测量放线控制、钢筋笼的制作、成孔质量、钢筋笼焊接及下笼、二次清孔、混凝土浇筑,每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会严重影响灌注桩的质量[1]。

4.1 现场人员质量意识

质量意识是一种心理活动标准,是人们对自我行为的一种评价。“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只有意识高的人员才能做出质量优的工程,因此现场人员质量意识的高低尤其重要。施工人员进场后,首先组织人员进行灌注桩质量技术交底,交底要求涉及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班组人员,做到现场作业人员均熟悉灌注桩每道工序施工要点。每周举行质量检查活动和召开质量例会,提出质量问题,落实整改问题。通过技术交底和举行质量活动不断提高人员质量意识。

4.2 施工人员技能水平

钢筋焊接作业人员进行后,首先检查人员焊工证,对无证人员不予录用。施工过程中加强过程管理,定期举办钢筋焊接比武活动,通过活动的举办,有效形成:“比”、“学”、“帮”、“赶”、“超”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施工人员技能水平。

4.3 测量放线控制

旋挖钻开挖前,首先使用全站仪定位灌注桩中心位置,位置确定后埋设护筒,将护筒中心与桩中心重合。使用旋挖钻机向下钻进,钻进深度等于护筒高度时停止钻进,再用钻杆垂直将护筒压至原地面下。使用全站仪进行复核,桩位允许偏差10cm,桩位无误后记录护筒顶标高,数值作为后续成孔检测、沉渣厚度检测、桩顶标高复核的依据。

4.4 钢筋笼制作注意事项

钢筋笼制作之前,首先根据图纸设计要求,计算出每个钻孔灌注桩需制作几节钢筋笼、钢筋笼长度过长是否能够运送至施工现场、是否能够吊装等因素。本工程设计桩长36米,笼顶钢筋锚入承台100mm,工程桩桩顶外漏钢筋35d(875mm),钢筋笼采用两节钢筋笼单面搭接焊,搭接长度10d(250mm),因此加工灌注桩笼长为36+0.875+0.25=37.125m。为方便施工采用9米长C25钢筋,分成两节加工,每节笼长分别为18m、19.125m,18m=9m+9m,19.125m=9m+9m+1.125m,1.125m=9m/8,接头采用直螺纹连接。为保证钢筋笼加工质量,要从钢筋原材控制、主筋间距控制、加强箍质量控制、保护层留设、焊接质量控制、直螺纹连接质量等因素提高钢筋笼质量。

(1)钢筋原材检测。钢筋原材是钢筋笼合格一个重要的因素,原材料不合格,何谈钢筋笼成品质量,因此材料把控是重中之重。钢筋原材进场前,首先检查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钢筋炉批号是否和质量证明书一致,检查无误后,检验合格后通知监理对钢筋原材外观进行检测,使用游标卡尺检查钢筋直径是否满足要求,钢筋是否生锈等;外观检测合格后,允许卸车。原材卸车后,进行钢筋原材取样,每种规格、不超过60T为一组进行取样,取样完成后送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2]。

(2)钢筋笼间距控制。钢筋笼间距控制包括主筋、加强箍、箍筋间距控制。主筋间距控制:首先计算两根主筋的间距,主筋间距=π(加强箍直径外边缘+主筋直径/2)/(主筋个数-1),主筋间距=3.14*(640+25/2)/(24-1),主筋间距=89mm。使用C12钢筋原材加工控制主筋间距小工具(见图4),加强箍与第一个主筋焊接固定,然后使用控制主筋间距小工具卡第一根主筋,放置第二根主筋,焊接固定,依次焊接主筋,完成整套钢筋笼焊接。

加强箍间距控制:加强箍为C20@2000,加强箍上焊接第一根主筋时应将加强箍按照2米的间距均匀分布。

箍筋间距控制:箍筋为Φ8@100/200,加密区为笼顶下4.5米。为了保证箍筋间距,采用滚焊机缠绕主筋连接。

(3)加强箍质量控制。加强箍内圈直径=钢筋笼直径-保护层宽度*2-主筋直径*2-加强箍直径*2;加强箍外圈直径=800-55*2-25*2=640。

加强箍直径影响到钢筋笼成品直径,为了能够有效控制加强箍直径,采用加强箍加工弯曲机进行加工加强箍。定期检查加强箍加工弯曲机直径是否发生变化,如发现变化立即调整。

加强箍采用单面焊搭接,搭接长度10d(20cm)。加强箍与主筋连接时,要保证加强箍与主筋的垂直度,不得出现加强箍弯曲,倾斜等现场[3]。

(4)保护层留设。钢筋笼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允许偏差为±20mm,钢筋笼上设置保护层,每节钢筋笼不应小于2组,每组不应小于3个保护层,且均匀分布于同一截面上。

(5)焊接质量保证。影响钢筋笼焊接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两点:①焊接使用材料是否满足要求,②焊工质量意识。钢筋笼加工前,对主材和焊条进行验收,材料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然后做焊件工艺试验,每个钢厂、每焊工、每种类钢筋均需要做工艺试验,工艺试验合格后方可施工。电流过大烧伤主筋,电流过小焊接不牢固通过工艺试验确定本项目主筋焊接电流为190A。

(6)直螺纹连接质量控制。本工程钢筋笼长37.125,分两节加工,每节笼长分别为18m、19.125m。主筋采用9米长C25钢筋,搭接形式为直螺纹连接。直螺纹加工前需将主筋端头切割,保证端头为平面。直螺纹接头错开且错开长度不小于35d(875mm),有效丝长为30mm,安装时最小扭矩值为260N·m。安装后外漏丝不得大于2丝。

4.5 成孔质量控制

旋挖钻灌注桩成孔质量包括成孔直径控制、成孔深度控制、化学泥浆质量,灌注桩开钻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灌注桩直径选择相应的钻头,钻头直径不得小于灌注桩直径,确保成孔直径不小于设计要求,在钻进过程中,及时使用泥浆三件套检测泥浆质量,泥浆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泥浆稠度,待泥浆符合规范要求方可继续钻机。同时应及时关注钻机仪表盘钻孔深度数值,终孔深度必须达到设计深度,且成孔深度不得超过设计深度30cm,满足规范要求。成孔后,使用测绳及时检测成孔深度,采用自制测孔器进行检测,检测目的为成孔垂直度是否满足要求和终孔是否塌孔现象。检测时,将测孔器吊起,孔的中心与起吊钢丝绳保持一致,慢慢放入孔内,上下通畅无阻,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4]。

测孔器形式如下:

注意事项:

(1)衔接好各工序之间的施工顺序,尽可能缩短成孔时间,防止因长时间未放置钢筋笼和浇筑混凝土导致塌孔;

(2)钻进过程中进行泥浆三性检测,控制泥浆质量,防止塌孔和缩颈;

4.6 钢筋笼焊接及下笼

钢筋笼采用上下两节进行吊装、焊接,焊接保证搭接长度10d(25cm),保证饱满度和宽度。焊接完成后将钢筋笼下放,由于本项目原地面下10左右为孔桩段,因此钢筋笼下放时应设置吊筋,吊筋应焊接在钢筋笼桩顶标高主筋处,长度根据原地面标高确定。吊筋长度=原地面标高-桩顶标高[5]。

4.7 二次清孔

钢筋笼焊接完成后开始下导管,导管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于不合格导管严禁使用。导管长度根据成孔进行配备,满足清孔及水下混凝土浇筑的需要,即清孔时能下至孔底:水下浇筑时,导管底端距孔底0.5m左右,混凝土应能顺利从导管内灌至孔底。导管埋设完成后,使用测绳再次进行检测,检测的数据与成孔数据进行对比,两个数据的差就是沉渣厚度,沉渣厚度严格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规范进行施工,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②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 ③对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200㎜。

对于沉渣厚度大于规范要求的灌注桩,采用正循环利用泥浆泵和导管向孔内压入相对密度1.15左右的泥浆,把孔底在下钢筋笼和导管的过程中再次沉淀的钻渣置换出来。从二次清孔停止至混凝土开始浇灌,应控制在1.5~3h,一般不得超过4h,否则应重新清孔。

4.8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质量直接影响到灌注桩质量,混凝土使用前,首先对灌注桩使用混凝土標号进行配合比验证,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罐车到现场后,首先检查砼票上混凝土标号与设计标号是否一致,混凝土浇筑采用导管法连续浇筑,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mm,直径为300mm;直径制作偏差不应超过2mm,导管的分节长度可视工艺要求确定,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m,接头宜采用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用于灌注混凝土的导管的底部距孔底300-500mm。混凝土开始浇筑第一斗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1.0m,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宜2~6米,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拔管速度。桩身混凝土灌注标高应高于设计的桩顶标高,须控制每根桩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0.8~1.0m。

首灌混凝土所需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V≧h1πd?/4+πD?(H1+H2)/4

式中V---首灌混凝土所需数量(m?);

D--桩孔直径(m);

H1---桩孔底至导管低端间距,一般为0.4m;

H2---导管初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0m;

d---导管内径(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设深度H2时,导

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h1=Hw*γw*γc

Hw---桩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

γw---桩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m?);

γc---混凝土板和物的重度(kN/m?)。

h1=45*1.05/25

h1=1.89

V≧1.89*3.14*0.3?/4+3.14*0.8?*(0.4+1.0)/4

V≧0.84m?

综上所述:首灌混凝土所需方量应大于等于0.84m?,施工现场要求首灌使用不小于1m?大料斗进行浇筑[6]。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做坍落度试验和试块留置,坍落度满足180mm~220mm,对于不满足要求混凝土禁止使用;每浇筑一根桩留置一组抗压试块,同一承台、同一工作日连续浇筑不超过500m?留置一组抗渗试块。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使用测量检测桩顶标高是否满足要求,浇筑桩顶标高≧设计桩顶标高+超灌高度。

5经济效益

本项目灌注桩笼长为37.125米,分为两节制作,两节长度分别为18米、19.125米。主筋采用9米长C25钢筋,第一节18米长钢筋笼用2根9米长钢筋制作,第二节19.125米长钢筋笼用2根9米加一根1.125米长钢筋制作,9米钢筋平均分成8段,每段1.125米。节约材料,减少钢筋浪费[7]。

钢筋笼如采用一节制作,则需采用履带吊进行吊装。钢筋笼采用两节钢筋笼制作,可以分别采用自卸吊进行吊装,减少机械投入费用。

6结束语

现场人员质量意识、钢筋笼的制作、成孔质量、二次清孔、混凝土浇筑每一道环节都是控制灌注桩质量的重中之重。把握这几道环节的控制,灌注桩质量才能有更好地提升,灌注桩承载力才能满足要求,上层结构质量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 JGJ79-2012.建筑地基處理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3] GB 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4] JGJ106-20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5] 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6] JGJ18-20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7] JGJ107-201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处理方法
试论房屋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的控制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常见问题预防及改进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探究发射机风机运行中常见故障原因及其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