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西汉前期对匈奴的和亲政策

2018-10-19王妍

戏剧之家 2018年21期
关键词:西汉匈奴

王妍

【摘 要】中國古代和亲是中原王朝对待少数民族政权的一种政治和外交手段,西汉时期也是汉匈关系的重要阶段。西汉前期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对缓和匈奴南下骚扰、保证边境地区安宁起到了积极作用。下面主要从西汉前期对匈奴的和亲政策起源、早期发展到汉武帝时对匈奴政策的转变作简单梳理。

【关键词】西汉;匈奴;和亲政策

中图分类号:K2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1-0218-02

秦朝末年到西汉初期,匈奴是中国北部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秦国灭六国后,派大将蒙恬将兵十万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南地。并因河为塞,修筑44座县城,迁適戍之人到此。此后数十年匈奴退居漠北,不曾来犯。自秦末至汉初,匈奴实力逐渐增强。冒顿至军臣三位单于在位时期,成功统一北方,征服了北方诸少数民族部落,严重威胁了西汉王朝北部边境。西汉为缓解匈奴南下的压力,始与其结约和亲。此后武帝大败匈奴,匈奴被迫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西汉时期汉匈关系按时间可以分成三段:汉初屈辱性的和亲阶段;汉武帝时期大规模的战争阶段;昭君出塞后的和睦相处阶段。和亲成为汉初到汉武帝在位初期对匈奴实行的主要外交手段。

一、西汉始与匈奴和亲

“和亲”之名早在先秦已经出现,《左传》记载,襄公二十三年,中行氏由于伐秦之役而怨恨栾氏,因此“与范氏和亲”,但这里的“和亲”并不具备姻亲关系,只是两大贵族家族为修好而为之。“和亲”一词出现之前,以联姻求修好的活动早就出现。五帝时代的帝喾四妃、夏代的禹娶涂山女等,说明早在原始公社时期就有类似于和亲的各部落之间的联姻关系的修好活动。①

根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和亲之论”是刘敬最先提出的。和亲真正作为一种外交政策始于汉初。西汉高祖六年,匈奴大举围攻马邑,韩王信投降被俘。匈奴俘获韩王信后,向南穿过句注山,进攻太原,直到晋阳城下。高帝亲自领兵与匈奴交战,冒顿佯装兵败逃跑,借此迷惑汉军。汉军向北追击匈奴。高祖先赶到平城而步兵还没有全部赶到,冒顿率领匈奴四十万精兵,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山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②。后来谋士陈平献计,刘邦命人行贿于冒顿单于的阏氏。阏氏贪图钱财而说服单于,刘邦才得以脱险。“白登之围”后,汉朝统治阶级认识到,西汉实力不及匈奴,且两者力量对比悬殊,西汉不可能通过战争方式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刘邦采纳了刘敬与匈奴“和亲”的政策,派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③,并且每年送给匈奴大量的棉絮、缯、酒、米等物品,约为兄弟之国,进行和亲。通过和亲,以期稳定西汉政治,发展生产。“和亲”也正式成为当时应对匈奴的一种外交工具。

二、西汉前期的和亲政策

从高祖刘邦开始到武帝初期,汉匈之间虽然冲突不断,但和亲带来了一定时期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平还是西汉与匈奴关系的主旋律。这期间在近七十年的时间里,汉匈之间大大小小的和亲有十多次,详见表1:

据史书记载,西汉前期,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第一汉朝把公主许配给匈奴单于;第二双方划疆立界:“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令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匈奴无入塞,汉无出塞”;第三“约为兄弟”,汉匈结为兄弟之国,互相平等;第四汉朝“岁奉匈奴”,匈奴不得再侵略汉境;第五双方进行一些“通关市”活动,进行贸易往来。④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汉前期与匈奴和亲的目的主要是在汉朝兵力不足以拒敌时缓和与匈奴的矛盾、避免战争,借此争取时间发展和恢复经济。

和亲政策是当时西汉初期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来自匈奴的威胁。自秦末至汉初,匈奴实力逐渐增强,冒顿至军臣三位单于在位时期,成功统一北方,征服了北方诸少数民族部落,与南面的西汉王朝成为敌对国,严重威胁了西汉王朝北部边境。此时汉朝无力抵御强大的匈奴,与匈奴和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双方矛盾,换取暂时的和平。第二,匈奴的社会形态远远落后于西汉王朝,需要不断扩张牧场和掠夺奴隶。⑤匈奴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其主要生产经营方式是游牧和狩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很多东西无法自给,而西汉的物质文明水平远高于匈奴。再加上匈奴贪图利益不受礼制约束的天性,无战事时,随意游牧射猎;遇到紧急形势,则人人练习作战进攻本领,方便侵掠资源,灵活机动。在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西汉王朝无法以武力与匈奴抗衡,只能以和亲来缓和双方关系。内部因素主要在于当时西汉王朝政治经济水平不敌匈奴。西汉初期,经济萧条,民生凋敝。届时汉朝刚刚建立,“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朝无力抵御强大的匈奴,和亲政策可以缓解与匈奴的矛盾,换取暂时的和平。第二,西汉地方割据势力的反动与挑拨,对匈奴不断侵扰汉朝边境起了激化作用。西汉初年,汉承秦制,设立郡县的同时分封诸侯,郡国两制并行,各地诸侯国众多。各诸侯王国独立性强,各自为政,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威胁了中央王朝的统治。

自高祖刘邦始与匈奴缔约和亲,此后惠、文、景帝到汉武帝即位初期,沿袭了与匈奴通过和亲换取和平的政策。和亲期间,虽然匈奴仍不时劫掠汉朝边地,但双方没有发生较大的冲突,边疆秩序基本安定,西汉王朝得以继续休养生息,最终取得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也为西汉中期的鼎盛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亲政策中互通关市等内容,也增强了彼此之间的社会经济往来,促进了汉匈两民族之间的文化沟通交流与民族融合。

三、武帝时对匈奴政策的转变

西汉初期到汉武帝前期,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随着生产逐步得到恢复,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西汉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史记·平准书》记载,武帝时,国家安定和谐,除非遇上洪水干旱等天灾,百姓“人给家足,大邑小城“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国库充裕,以至于“贯朽而不可校”,而太仓的存粮“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此外,汉朝军事实力也大为增强。西汉王朝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此时汉王朝开始以武力解决汉匈矛盾,屈辱和亲已经不适用于强盛的汉朝。且在汉匈和亲期间,匈奴时常违背约定侵扰汉境,劫掠汉朝百姓和财物。边地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破坏了汉匈民族友好关系,严重扰乱了社会安定,反击匈奴刻不容缓。因此,稳固边境、反击匈奴成为首要举措。汉武帝多次下令北击匈奴,历经河南之役、河西之役、漠北之役三次较大战役之后,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基本解除。

总的来看,虽然西汉初期汉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带有屈辱和不平等性质,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匈奴对汉朝的侵扰,客观上为西汉发展经济、增强实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奠定了此后西汉强盛的基础,保障了西汉王朝与匈奴部落之间的和平相处,也促进了汉匈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汉初与匈奴进行和亲,是西汉王朝处于与匈奴实力悬殊的形势下,权衡利弊而选择的能够实现双方和平最大化且较为合理的策略,这一举措之后逐渐成为历代王朝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较为常用的政策。

注释:

①④崔明德.中国古代和亲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67.

②③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2894-2895.

⑤崔明德.两汉民族关系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1.

猜你喜欢

西汉匈奴
两汉王朝对匈奴的战争诉求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一幅西汉伏羲女娲图像
西汉
义退匈奴兵
李代桃僵(上)
“生化危机”之匈奴的阴谋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
西汉名将周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