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以来版画中女性形象的角色变迁

2018-10-19左国华

戏剧之家 2018年21期
关键词:女性角色女性形象

左国华

【摘 要】女性题材一直是中国版画家们热衷创作的对象,而学界关于版画中女性形象角色变迁的学术梳理却很欠缺,因此,研究建国以来版画中女性形象的角色变迁具有重要的理論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运用历史学、社会学、艺术学的相关知识,归纳、总结了女性形象的角色定位、分类及形象特征,认为建国以来版画中的女性角色经历了“泛政治化”形象到多元化发展的转变,开启了研究建国以来版画中女性形象演变历程的思索之门,为当代版画家塑造健康、美丽的女性形象提供参考。

【关键词】女性形象;女性角色;版画艺术

中图分类号:J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1-0118-02

一、历史渊源

女性,作为绘画的表现题材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楚墓出土的帛画中就有女性形象的表现,敦煌壁画、明清版刻插图中的女性形象更是美妙绝伦。[1]关于女性形象的绘画,在中国画中还有专门的称谓,被称作“仕女画”,历史上还出现了张萱、周肪等著名的仕女画家。[2]20世纪初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兴起,女性开始接受全面的现代教育,表达了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民国时期月份牌美女图的发展糅合了中西绘画,为当代现实主义女性绘画题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在经历了月份牌美女图、“摩登女”瓷画后,李叔同、丰子恺等人率先以木刻版画的形式创作了一批漫画,成为中国现代版画创作的先行者。1931年由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般地展开,这一时期出现了力群、古元、李桦、黄新波等老一辈版画家,他们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木刻版画,其中有少量女性题材作品,为我们研究建国后版画中的女性角色变迁提供了历史线索。

二、新中国文艺政策下“泛政治化”女性形象(1949-1965)

经历了民国新兴版画的发展和西学东渐的影响,一些画家开始揉合西画技法作一些摩登仕女,但并没有改变绘画旧有面貌。[4]建国后妇女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女性题材在版画创作之中得到了重视。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创作方向。版画家创作的女性形象也主要为国家政治和文艺方针服务,这一时期女性角色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类。

(一)革命题材的女性。新中国的社会体制和经济基础决定了革命和建设需要大众化的、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政治论调的要求下,艺术作品成为政治性的宣传工具,新中国初期开启了一个以牺牲女性性别特征为代价的“泛男性化”时代。

在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催生了一批以无产阶级革命为题材的版画。画中女性形象充满苦难、反抗,折射出女性形象所代表的阶级立场、突出其在革命中的贡献。表达出画家强烈的爱憎、辩证的唯物史观、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劳动女性。20世纪50年代全国建设热潮涌来,人民公社、冶炼钢铁等活动展开,历史题材被生活题材所取代。女性题材饱含生活、劳动的热情,是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积极肯定和乐观进取精神的反映。画家往往深入劳动人们的生活之中,最初的版画显得比较稚拙,随着“西学东渐”的影响,更多的画家受过西画训练,画面造型更加扎实严谨、形象更趋饱满丰富,题材更贴近生活。创作出的作品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

(三)民间化、艺术化的女性形象。“民间”意味着思想的独立性,表达了画家独立的视角与绘画思想,他们把立足点放在民间所发生、遭遇的真实境况,择取现实生活中的女孩、女青年、女学生、劳动女性等为题材,再现了这一历史时期民族民间女子生存与发展的真实状况。

“艺术”意味着绘画形象是一种脱俗的生活再现,绘画作品要艺术化、情趣化、超脱化。这一时期的画家表现的题材虽然摆脱不了国家意志的束缚,但在艺术处理手法上可以发挥画家们的个性,不同作品的艺术处理手法也有所区别,人物形象在严肃之中也体现出一定的情趣。

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社会背景下,绘画中女性形象要体现出独特的民间性与艺术性,无疑是“戴着镣铐的舞蹈”。但画家们在创作构思、绘画题材、表现技法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们通过民间化、艺术化的手法刻画女性形象,宣扬了无产阶级革命史观,批判了封建体制对女性的压迫,表达了新时期女性的端庄、贤惠。塑造出的女性形象更加符合劳动大众的审美眼光,使原本属于文人雅士玩味的艺术更接“地气”,更加贴近大众。

三、“文革”时期版画中“泛男性化”女性形象(1966-1976)

“文革”绘画延续了新中国初期“泛政治化”女性形象这一特征,女性性别意识淡化和政治意识凸显的特点,使得版画创作往往忽视了其自身的特性与规律。这一时期女性角色分为两种类型。

(一)写实主义女性。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提出:“破除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习俗、旧习惯”的口号,对传统题材的绘画无疑给了致命一击,在各种美展和出版物中出现了以女性题材为主的版画作品,这些作品按照写实的要求,人物动态更加生动,透视更加准确,场景处理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英雄主义女性。“文革”时期,随着批判封建体制对妇女的束缚、压迫,几乎全盘否定了传统女性的角色,女性不再单纯以相夫教子为己任。而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和男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女民兵、女战士、女工人和男子一样处于生产生活和战斗的第一线,成为“泛男性化”形象。这些形象往往失去女性特质,具有强烈的阶级使命意识,而且要创造出戏剧化冲突,要求体现“红、光、亮”的典型性。

四、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形象的“自塑与重塑”(1978-20世纪90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在政治、教育、职业、媒体等方面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一时期女性角色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优雅贤惠型。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艺术界思想得到了解放,对“文革美术”进行反思。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觉悟和品位提高,版画中的女性形象渐渐出现了新的面貌,表现手法上也不再是那种单一的黑白效果,而是融入了素描的光影和透视法,形象更加扎实严谨、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样。画家们开始关注女性温柔、典雅的气质,表现手法注重含蓄自然,作品通常表现女性日常生活的场景、注重刻画女性优美的体态,女性美丽、大方的特质完美地展现出来,文革时期羞于讲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二)价值回归型。这一时期女性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农业等领域中来,她们积极向上、爭强好胜,在各行各业中崭露头角,同男性一样享有平等权利,是社会建设与发展进程中的一支主力军。改革开放初期,女性在心理上整体趋于保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她们的思想不断开放,逐渐体现自己的个性追求以迎合时代审美潮流。

版画家在思考社会问题、女性问题的同时,更注重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男女性别差异、文化差异、服饰妆容等方面的考察。这一时期的版画家们集体发声,并以其丰富多彩、发人深思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对女性价值的认同。

(三)自我觉醒型。改革开放以来,高小华的一幅《为什么》开启了伤痕美术的先河,引发了画家们对文革美术的反思,他们用写实的手法刻画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饱含对历史的忧思和伤感情怀。[5]85思潮后画家们开始借鉴、学习西方当代艺术观念、创作手法,使这一时期的美术由单一朝多元化发展。作品出现了一种对女性自我内心世界关照的迹象,画中的人物已超越了写实肖像绘画临摹具体物象的主要功能,具有象征意味,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情感与个性。

(四)古典传统型。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绘画特征,就是画家们重视传统文化中女性形象意识的继承和发展。他们破除旧习,对“文革美术”的反思,尤其是改革开放出现了很多新事物、新现象,画家们对现实生活充满憧憬,灵感随之触动,激起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五、20世纪90年代至今,多元价值视角下版画艺术中的女性形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题材受到越来越多的版画家和爱好者青睐,他们尝试用新的创作观念、新的视角、新的构图、新的技法来表现女性形象。女性形象塑造朝多元化发展,题材也非常丰富,这一时期女性角色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审美标准模糊型。这一时期,画家摈弃了文革时期那种“红光亮、高大全”的程式化创作形式。八十年代那种纯化的艺术语言也很少见,版画家在努力探索新的表现手法,艺术创作标准也渐渐模糊。

(二)个性张扬型。赞美女性的美丽、善良、温柔已不是版画家唯一的目标了,他们对美的评判标准发生了重大改变。这种变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人性的张扬、个性的解放、女性自我意识的放大而改变的。所以版画家创作的女性形象显得更加多姿多彩、形形色色,甚至光怪陆离。

(三)大众化、唯美化。版画家创作的女性形象向大众化、唯美化方面发展。大众化削弱了女性的特有气质和个性,具有文化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人物形象符号化的特点。唯美化强调了女性的特有气质与魅力,具有受众面广、形式完美、技法精湛等特点。

六、结语

纵览中国近现代绘画发展史,女性形象完成了从家庭劳动妇女到都市时尚女性的转变。从建国初女性形象的“泛政治化”到文革时期的“泛男性化”,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女性气质与特色,版画中的女性形象变成为政治服务的工具。 “85思潮”之后女性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女性形象在绘画中的审美价值得到重估。90年来以后,中西艺术观念发生碰撞,中外艺术交流更加频繁,促成了当代版画中女性形象塑造向自由化、多元化发展。一言以蔽之,建国以来版画中的女性角色定位经历了由单一走向多元、由政治叙事到现实关怀、由权利缺失到权利保障、由价值发现到价值回归的演变。

参考文献:

[1]吴涵汐.明清版刻插图中人物形象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3,4-15.

[2]李湜.绘画中的女性形象[J].收藏家,2003,(09):21.

[3]梁冰,谭永石.论陈子君绘画艺术女性形象的审美趣味[J].艺术评论,2015,(6):152-154.

[4]王鹏.新时期(1978—2010)工笔画中的女性形象[J]. 中国书画,2014,(05):70-76.

[5]胡小鹤.试论伤痕美术中的女性形象[J].丝绸之路,2012,(10):72-75.

猜你喜欢

女性角色女性形象
谈莫扎特歌剧中的女性角色
猎巫运动与女性角色的情节设定
浅析《诗经》祭祀诗中的女性角色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简析哈姆莱特中的女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