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长尾理论的高校“微思政”模式构建

2018-10-19朱艳菊

山东工会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长尾政治思想

朱艳菊

(山东管理学院 劳动关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亦存在“长尾”现象。探索把经济学中的长尾理论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构建“微思政”模式,整合“长尾”资源,发挥“长尾”的作用,做到协同育人、全程育人、多维育人,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网络时代的长尾理论

最早关注“长尾”现象的是美国《连线》(Wired)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2004年,他发表了《长尾》一文,阐述长尾理论和“长尾”的重要性。2006年,他又在此基础上加入谷歌、亚马逊、好莱坞票房等商业案例,出版了风靡全球的著作《长尾理论》,揭示互联网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奥秘。在安德森看来,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以网络为介质的电子商务逐步摆脱传统货架空间的限制,存储、营销及供货成本大大降低。由此,一个新的现象出现了:过去由于成本和效率因素而不受经营者青睐的商品也能够获得和主流的、需求量大的、销售良好的“拳头商品”相匹敌的销量。对这一现象,安德森采用一个“数量”“品种”二维坐标图来概括,在这个坐标图上,有一个“短头”(代表“拳头商品”)和一个“长尾”(代表“小规模产品”),“长尾”向代表“品种”的横轴尽头延伸,“长尾”的数量不亚于“头部”,甚至有超过“头部”的趋势[1](P384)。

对于“长尾”现象产生的驱动力,安德森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网络生产工具的普及

社会的变革往往是从生产工具的发展变革开始的。在网络时代,“廉价而又随处可见的那些技术远比人要厉害”[1](P102),生产工具和传统生产工具也有很大的不同。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等智能生产工具的出现和普及,使得劳动生产率得以巨大提高,产品的品种、数量急剧增加,成本降低,可提供的“长尾”产品越来越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威力得到充分的彰显。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也随之改变,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

(二)传播工具的普及

传播工具是商品的“集合器”(Alibris)。相比于传统的传播媒介,互联网占据绝对的优势。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速度快、容量大、范围广、成本低等特点,使得大量产品生产者愿意并可以非常方便地把产品传送到互联网上,使它们变得“易于寻找、唾手可得”[1](P144)。与此同时,大量商品聚集到网上也催生了大量网络交易平台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商品的进入门槛和展示成本,使大量的商品可以突破传统销售的货架瓶颈,“找到属于自己的顾客群”[1](P145)。

(三)供给与需求的有效链接

供给与需求的有效链接是达成商品交易的重要环节。互联网搜素引擎的交互性、导航性、可检索性以及大数据关联分析的有效应用,能够保证消费者的需求和商品的供给实现有效匹配,即使曾经不被关注、销量不大的“长尾”商品,只要有价值,“人们就会与它链接”[1](P299)。而在传统销售渠道,这个需求者往往很难找到这个商品。这样一来,需求的重心随之从曲线的前端向尾部移动,“需求曲线就会扁平化”[1](P84)。

2.2 2组BI、FMA及MAS评分中与下肢功能相关项目得分比较 出院1个月时,2组BI、FMA及MAS评分中与下肢功能相关项目得分与出院时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但2组间各项相关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安德森以经济领域的案例来阐释长尾理论,但是“长尾”随处可见,广泛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长尾理论的核心思想亦可用在这些领域,并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长尾”现象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时间、课堂讲授分别是广为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主阵地、主要手段,是传统意义上的“头部主体”。然而,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等潜在的教育主体、课外与节假日的碎片化时间、讲授之外的众多手段或方法成为容易被忽视的“长尾”。这种现象的存在,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不相契合。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中的“长尾 ”现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学工办主任等为主体,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了绝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与大学生密切接触、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的却是父母、同学、舍友、专业课教师甚至是微信朋友圈的好友,这些人占据了大学生大多数的交际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取向。比如父母的一言一行能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示范作用。再比如,专业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亦能潜移默化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建构起积极的价值观念。然而,囿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这些教育主体及其潜能未被重视和开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中被忽视的“长尾”。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的“长尾”现象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是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课堂,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或者是采取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先进事迹报告会、师生座谈会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与专业课教学不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隐性特征,它更适于通过渗透到环境、文化、娱乐、服务、制度、管理等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让学生愉悦地、主动地接受,做到“润物”而“无声”、“理透”而“无痕”。相比之下,课堂被动学习,甚至带有强迫性灌输的局限性就显现出来。客观来讲,在过去的几十年,高校也在利用校训校歌、纪念日、仪式等隐性资源,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但限于时间、地点、经费等原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信息社会,互联网的高效率、广覆盖、低成本逐步打破了这些局限。比如深受大学生认同的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不仅为大学生提供宣泄情绪、表达诉求、扩大交际圈的平台,还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载体。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这些载体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利用,它们或是各自为政,或是放任自流,一个个散落各处,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中的“长尾 ”现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间通常集中在每周一到周五的教学日,而教学日又集中在每天的上课时间。所以,每个教学日的课余时间、周末、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等成为学生的闲暇时间。并且,随着各高校实行弹性学制,属于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则更多。要么是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要么是基于教师短缺的考量,在大学生的闲暇时间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缺位的,于是出现学期内讲、假期不讲,教学日讲、周末不讲,课堂讲、课下不讲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被割裂,“碎片化”的闲暇时间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长尾”,势必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目前,尽管大学生的闲暇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他们所面临的时空环境前所未有的复杂,有的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处在自流和盲目状态,甚至有行为失范的现象发生,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大学生的闲暇时间。互联网的发展为这些“长尾”时间的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哪里有网络,哪里就有沟通和交流,哪里就能弘扬主旋律,哪里就有思想政治教育。

三、基于长尾理论的高校“微思政”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全员参与、时空广延、主客体互动等优势,随时、随地不断积累,发挥“长尾”的作用,与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的“主体”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按照长尾理论的模型构成,高校“微思政”模型(如图1所示)由纵、横两轴组成,其中纵轴标定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数量”,横轴标定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种类”。在“微思政”模型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主体”(“短头”),“微思政”为“长尾”,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图1 高校“微思政”模型示意图

这个模式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超越时空界限,全方位、流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形成

受制于时间、空间以及成本,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事,即长尾理论所述的“短头”,往往忽略耗费更多时间、空间和成本的“长尾”。互联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微思政”粘合起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时间和载体,打造协同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一方面,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除了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等常规主体外,朋友圈里的原创或转发、论坛里的发言、网站上的经典短文或榜样人物等都有可能起到引领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及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超越时空限制,打造完整的育人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时间不再囿于教学时间,工作场地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把课后、假期等碎片化的“长尾”时间粘合起来,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形成全方位、即时性、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不同话语形式的衔接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已经意识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过于程式化,过于生硬,也意识到网络语言的时代性、生活化,但由于没有找到话语形式转化的有效突破口,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形式依然成为被忽略的“长尾”。“微思政”的应用,充分发挥网络话语的作用,把二者有效衔接起来。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网络传播的具象化、碎片化特征,为“微思政”的日常化、生活化、时代化提供了现实可行的着力点。通过短小精悍、轻松幽默的语言、符号、表情包等网络表达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用简洁、接地气的语言表达出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更加理性。“微思政”平台内容大多经过认真筛选、仔细甄别,同时管理人员也会注意对网络事件、网络流行语及网络情绪进行辨析和有的放矢的疏导。而作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课堂上合理使用的网络语言,是经过细致的教学设计而产生的,不仅能够凸显课堂教学话语形式的时代性,还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的严肃性与规范性。

(三)隐性教育的广泛应用

囿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倾向于显性教育。“微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带入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它可以有效整合各种“长尾”,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借助故事、视频、图片、微电影等隐蔽的形式,看似无明确意图和计划,使学生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进入思想政治教育者所创设的自然、和谐和愉悦的情境之中,自愿、自主地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达成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灌输”式教育不同,网络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通过开放式讨论、微信朋友圈的跟帖、在线调研等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平等的良性互动。通过这种看似无目的的互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更真实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进行目的性不强的情感交流,消除学生的抵触感和距离感,使其自觉接受教育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四)更加个性、开放

按照长尾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平台摆放商品的数量剧增,成本极低,小众商品也受到了关注,消费者可以在众多的同类商品中随意选择,以满足消费的个性化需求。同样的,“微思政”的应用,可以打造更多的“微产品”,这些“微产品”聚集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满足学生们个性化的需要:学生利用搜索引擎功能便可迅速地查询到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资料;微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浏览记录,随时推送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同学、朋友之间也可以相互推荐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等。这些“微产品”不仅可以使过去那些被遮蔽的“个体性”得以释放,同时也可以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活力和动力,充分体现教育过程的个性化和自主性。

四、“微思政”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发挥“头部”的聚合作用,坚持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长尾理论主张增加产品供应,发挥“长尾”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头部”的作用。实际上,“头部”仍然是主体,它的发展是整个系统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同样地,构建“微思政”发展模式也不能否定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让课堂教学与“微思政”相得益彰、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2]。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传统课堂教学有自己的优势,这种面对面的教育模式能够克服虚拟世界交流的弊病,成为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真情实感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加强课堂教学是长期的、不容忽视的任务。

首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适应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不断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变化,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学科专业等因素,直面当前的热点问题,积极主动回应大学生所遇到的人生困惑和现实问题,切中要害,内化于心。

其次,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科学利用互联网时代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情境体验、启发式教学、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互动性比较强的教学模式,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再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3](P216)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主管部门、高校要制定和完善教师准入、培训、考核、职称评聘、进修等相关的政策措施,为教师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培训,提高其学术水平,使其能够读懂文本、科学解读文本,把教材讲透,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转变观念,践行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正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现实情境。兴起于网络时代的长尾理论,倡导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在长尾理论的启示下,思想政治教育也需顺应环境变化,关注学生的合理需要与个性差异。

首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平等、包容的理念。“微思政”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以互联网和社交软件为媒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不再泾渭分明,他们成为网络上的某个代号,更易于平等对话、教学相长。在“微思政”实践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时刻将“平等”记在心上,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坚持亲切、平等、平和的原则,努力做到平等对话、用情感人、以理服人,逐步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其次,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微思政”实践中,要应用长尾理论的个性化理念,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学“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性别、年龄、专业等对每个学生群体的需求进行差异化细分,有的放矢地提供有差别的思想政治教育“微产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其个性发展。

再次,构建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基于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构建教育评价机制,既是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长尾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关键所在。为此,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摒弃过去“一刀切”评价模式的弊病,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实际情况,设计多层次、有弹性的评价目标体系,凸显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培养他们自我认知、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开发“微产品”,为学生提供海量可选择的“长尾”资源

长尾理论体现的实际上是丰饶经济学(或称为富足经济学)的理论观念。这一理论认为,商品的品种越多,就能给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使他们获得更好的体验。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意味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微产品”。

首先,要搭建“微平台”。“微平台”是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微产品”的重要载体。可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微信公众平台;也可以开放教师博客、微博、微信,设计专题式Wiki(也叫维基、共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其次,开发“微产品”。这里的“微产品”是相对于规范化、系统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言的,它更加丰富、灵活、个性。比如,可以采用经典的图片、故事、小说,也可以录制微视频、撰写微故事、创作微电影。“微产品”的设计需要在保持其内容严谨性的同时,突出“微”的特点,立足小微,源自生活,关注具体问题,主题突出,层次分明。

再次,形式多样,提供选择。长尾理论认为,产品品种越多,客户就有越多的选择,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但是,客户怎样从浩如烟海的产品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呢?安德森认为,“在好的搜索和推荐引擎的帮助下”[1](P209)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亦是如此。可以参考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对提供的“微产品”进行分类,提供条件搜索,帮助学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与此同时,可以采取订阅、推送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尽可能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发现和获得更多的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四)提高“微思政”参与者的新媒体素养

长尾理论强调新媒体(媒介)的作用,“微思政”也是基于新媒体架构起来的,提高“微思政”参与者的新媒体素养是“微思政”构建的应有题中之义。新媒体素养是人们在面对新媒体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是对传统素养的扩展和延伸[4]。

一方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新媒体素养。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提高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具体包括:(1)分辨信息的能力,即判断信息性质及价值的能力;(2)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如熟练操作论坛、微博、微信、微视、APP等常见的新媒体技术;(3)敏锐感知信息的能力,比如及时将“打call”“老铁”“怼”“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等网络流行词语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增强“微思政”的时代感和时效性,也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大学生被称为网络世界的“原住民”,他们的思想行为容易受到网络世界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是保证“微思政”有效运转的重要途径。为此,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大学生良好的媒体应用能力。大学生媒体应用能力包括了解新媒体的基本知识、运用新媒体的基本技能、判断媒体信息价值的技巧、利用新媒体学习的技能。大学生媒体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发展自我,参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要提高大学生信息判断能力。互联网上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难辨真假是非。要通过专题教学、案例分析、师生座谈会、素质拓展等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媒体评价能力,帮助他们对网络信息进行客观判断、理性分析,分析信息的价值,分辨真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最终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长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长尾直销产品图鉴
长尾豹马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