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能源结构变动特点及优化对策研究

2018-10-19孙小婷

成功 2018年8期
关键词:大省总量河南

王 婕 孙小婷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21世纪以来,环境污染日益突出,能源结构问题层出不穷,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这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河南省作为农业、资源和工业大省,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想要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就要着眼于解决能源问题。本文以推进节能减排为目标,探索新形势下河南省能源结构的调整方向。

一、河南省能源生产结构变动特点

河南省能源蓝皮书指出,河南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能源发展变革的新形势,深入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坚持能源安全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保持了能源供需的平稳有序,能源发展呈现出需求有效控制、结构不断优化、效率持续提升的向好态势。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2.8%,较“十二五”年均增速低1.7个百分点。

(一)能源供给总量稳定

河南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7种,居前10位的有44种。此外,河南还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煤炭居第10位,天然气居第11位。河南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水力资源蕴藏量490.5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5千瓦。

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内,河南从一个贫困省到如今GDP位居全国第五,各行各业发展的尤为迅速,河南已经从一个农业大省逐步的迈向了工业大省。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河南省的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导致环境不断恶化。“十二五”规划发布后,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进行全省的节能减排。总能源生产总量来看,河南省的能源生产总量在2011年后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这是政策影响,产能调控的结果。之后直到2017年,河南省的能源生产总量基本保持在11000万吨标准煤左右。河南省人口位居全国第一,工业发展迅速,焦作、平顶山、鹤壁都属于煤矿资源丰富的城市,尽管近些年来煤炭资源产能调整,但整体来看,河南省的能源生产结构仍以原煤为主,所占比例一直都在90%左右。在各大类能源中,除水电比例稍有增长外,其它各类能源所占比例近年来并无大的变化,如图1。

图1 河南省大类能源生产结构变化图

(二)新能源发展迅速

河南省每年的能源消耗都有1000多万吨标准煤的生产缺口,一方面是能源的对外依存,另一方面即是新能源迅速发展和利用。河南省在新能源发展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截至“十二五”末,河南省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192万千瓦,累计达到227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3.3%,非化石能源年利用量达1350万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5.88%;河南省太阳能资源属于III类地区。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在4300~5000兆焦/平方米之间,多年平均光伏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在900~1100小时;省内还蕴藏有丰富的地热能资源,其中浅层地温能资源丰富,适宜进行地源热泵开发利用的面积达到10.9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总面积的65.32%;此外,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截至2015年底,全省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7万千瓦,年平均增长13.7%;实行全省封闭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燃料乙醇年产量达到80万吨,建成国内首个醇-气-电联产装置;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分别达到427万户和5900处。但目前新能源的利用还亟待进步,水能、核能等新能源的利用还有待开拓。

二、河南省能源消费结构特点

在不同时期,河南省的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1992-2001年间能源消费总量由1992年的5583万吨标准煤上升为2001年的8376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率为4.6%;2011年能源消费总量达23061万吨标准煤,2001-2011年间平均年增长率为10.7%,增长速度显著加快;2011年之后增长幅度开始减缓。

(一)能源消费总量有下降趋势

图2 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和万元产值能耗变化

2010年2月26日,河南省颁布实施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的通知》,兼并重组了一些大型企业,也制定了小煤矿的退出机制,煤炭生产企业数量的减少,也会导致供消费的煤炭减少。“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大对清洁能源的促进力度,特别是增加对光伏发电、生物质能、风能、天然气和煤基清洁能源等可开发潜力较大的清洁能源品种的利用水平。图2呈现的是河南省的能源消耗总量在增长,但是增长速度是缓慢的。

(二)能源消费效率有大幅提高

从2011年开始,河南省万元产值消耗不断下降,这就表明在能源总量消耗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能源的利用率也是不断在提高。说明河南省这几年来所实行的政策是比较有效的。河南油田注重节能减排工作,减少能源损耗。在2016年发布实施了《河南油田能源管理体系》,覆盖勘探局、分公司所有单位,规范能源管理活动,使节能活动实现规模效应,有效提高油、气、水、电等能源利用效率。还制定下发了《2016年节能降碳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分解落实节能指标,层层传递节能压力,明确全年节能要点、节能项目、节能监测计划,并把考核指标分解到各单位,严格监督落实情况。推行“能效倍增”计划,设立节能项目,优化节能方案设计,尤其强化技术节能,紧盯终端用能设备节能,逐步淘汰高耗低效设备。油田抓住注、采、输等节能关键点,开展技术经济论证,优化运行方案,确保生产组织最优、生产过程全控、生产效率提高,油田机采系统同比减少用电量2067万千瓦时,注水系统同比减少电量2103万千瓦时,集输系统同比减少电量550万千瓦时,注汽系统同比减少4.5万吨标煤。到2016年11月底,河南油田工业能源消费42.21万吨标煤,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2.44万吨标煤;比集团公司下达的计划减少6.26万吨标煤。

三、河南省能源结构调整对策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的能源生产总量基本保持了稳定不变。经济发展需要的大量能源消耗在新能源开发中找到了出口。同时,这样的发展方式也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对未来河南省能源结构的优化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能源的发展速度还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速度。我们还需要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力度。从能源消费情况来看,能源效率的提高是值得肯定的,但消费结构并无大的变化。也需要在今后做进一步调整。总的来说,未来河南省的能源结构调整需要在一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

2011年至2017年的万元消费总量不断下降,但是整体的能源消耗情况还是不容乐观,总量依然不断上升,还是要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第一,继续创新技术,在生产、消费端解决污染问题,减少煤炭的浪费情况。第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对于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贡献度在70%以上。产业结构既是各类经济投入与产出的“资源转换器”,又是各种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的“环境控制器”。一方面,产业结构的组合类型和调整强度决定了经济效益和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承载力直接制约着区域产业结构及其转化方向。

(二)控制碳排放总量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节能减排旳目标规划,降低能源强度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的约束目标。河南省的煤炭、石油的消耗总量在总的能源消耗总量中站的比例较大,而这两者又是二氧化碳主要来源,因此寻求新的清洁能源来代替煤炭和石油的消耗,才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生物质能。根据相关研究,2007年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稻杆总量为6000万吨,可用于生物质发电的稻秆可供应量为600万吨,相当于300万吨标准煤。另外河南开发天然气和水能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十二五”期间计划实施“气化河南”工程,新增天然气年供气量80亿立方米以上,以上县市城区及部分乡镇用上管道燃气,提高城镇居民燃气普及率。这就大大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河南已经开始逐步建立核电站,未来,核能将会在河南的能源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压缩煤炭的使用比例

河南是煤炭资源大省,各个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居高不下,依赖程度较高,这就导致了煤炭资源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80%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而且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这种局面,只能通过制定一些较严格的法律法规,控制煤炭的生产总量,降低污染,淘汰那些高污染、高耗能和不合格的企业,对工业中耗能较多的行业要求其尽量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要大力发展煤基清洁能源,包括洁净煤、煤层气和煤炭液化。目前这些新的能源尚不能完全替代煤炭,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煤炭的使用量。

(四)加大力度发展新能源

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推动新能源经济发展,使之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借鉴和吸取国际经验,进行目标引导、政策激励、产业扶持和资金支持。全面开展新能源资源调查,在河南省资源禀赋条件下,合理规划新能源发展目标和产业布局,推进新能源产业科学化、有序化发展。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放新能源市场准入条件,积极促进新能源经济发展。必要条件下,要对新能源提供财政“补贴”、消费补贴和退税等方面的刺激,帮助新能源产品顺利度过产品起步期。河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应尽早将新能源经济发展的需要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新能源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大省总量河南
大省担当与大国蓄力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传统农业大省如何走现代化道路
出彩河南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研究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