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2018-10-1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8期
关键词:同治身心功能性

南宁市中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源自上腹部、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的症候群,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上腹胀闷或早饱感或餐后饱胀、恶心或呕吐等症状,但上消化道内镜、肝胆胰影像学和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1]由于老年人上消化道结构和功能存在生理性退化,且长期受多种疾病的困扰及社会家庭等因素,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并产生抑郁情绪,所以老年人是FD高危人群。随着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建立,越来越多的身心疾病得到重视。本文采用中西医治疗联合心理疏导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消化内科门诊或住院就诊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温针灸组20例与身心同治组20例。对照组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61~72岁,平均年龄(67.15±9.03)岁;病程9个月至6年,平均(4.2±0.4)年。温针灸组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6.02±8.47)岁;病程7个月至5年,平均(4.1±0.5)年。身心同治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8.02±8.61)岁;病程8个月至7年,平均(4.2±0.3)年。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60岁;②符合罗马III对老年FD的诊断标准[2]以及中医诊断符合“痞满”肝郁气滞型者;③行电子胃镜检查未发现明确病理改变者。

1.3 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不同意参加研究者;③内镜检查为消化性溃疡、胃癌、反流性食管炎等器质性病变者以及存在肝胆胰系统性疾病患者;④有消化道手术史者;⑤增加胃动力可能产生危险的患者: 如胃肠道出血等;⑥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病、慢性严重感染、糖尿病、精神病、吸毒、酗酒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17; 5 mg×24片)治疗,5 mg/次,3次/d。温针灸组:在对照组的治疗上配合温针灸按操作规范进行治疗。温针灸操作规范:①针刺取穴根据“从肝论治”进行辨证选穴: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为主穴,随证组合足厥阴肝经及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针刺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天枢、太冲等穴位,用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GB2024-1994;0.25×40)直刺1.5寸,轻度提插捻转,留针30 min,1次/d。②施灸方法:将艾条(江苏康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2020253;25g×10支)置于神阙、中脘、足三里等选定的穴位上,点燃后固定在施灸穴位上方约5~10 cm处熏灸,每穴灸20 min。身心同治组在温针灸组基础上,医护针对不同个体每天进行20 min心理疏导:①认知干预:通过简单文字、图片及视频等方式,针对文化程度偏低的老年焦虑患者,耐心讲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知识,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认识;②行为干预:采用音乐疗法转移患者悲观情绪,鼓励患者参加娱乐活动及健身,针对病程长、思想负担重、情绪悲观的老年患者;③心理干预:医护人员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引导患者释放压力,并指导家属多关心患者,主要针对内向的老年患者;三种方法也可以联合使用。3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遵照医师指导规律饮食,随访3个月。

1.5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内科学》中“痞满”的肝郁气滞型症状[3]:脘腹痞满,胸胁胀满,胃脘痛,心烦易怒,善太息等,根据每个症状的程度打分,无症状者0分,时有症状,但不引起注意者1分;常有症状,轻度影响工作和生活者2分;症状持续存在,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者3分,打分后计算各条目得分总和。采用尼莫地平法:治疗前后积分改善率=(治疗前证候总积分-治疗后证候总积分)/治疗前证候总积分×100%。疗效等级分为:痊愈:证候改善≥95%;显效:证候改善≥75%;有效:证候改善≥30%;无效:证候改善<30%或继续进展者[4]。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结束3个月后疗效比较,温针灸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心同治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心同治组的总有效率比温针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心同治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见表1。

表1 三组疗效比较 (例)

注:温针灸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身心同治组与温针灸组比较,△P<0.05;身心同治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症状积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温针灸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心同治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身心同治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心同治组治疗后与温针灸组治疗后比较,身心同治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温针灸组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三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温针灸组治疗后、身心同治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身心同治组治疗后与温针灸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其发病因素与胃肠运动障碍、精神因素、胃肠激素、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等有关[5]。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学之“痞满”、“嗳气”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多因情志刺激、饮食劳倦伤脾等导致肝失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胃失和降,中焦郁阻,气机升降失调所致[3]。本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联合心理疏导治疗老年FD疗效明显好于单纯西医治疗老年FD以及温针灸联合西医治疗老年FD的疗效。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选用枸橼酸莫沙必利,枸橼酸莫沙必利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通过增加激活5-羟色胺4 受体使胃肠道神经元细胞活性增强,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促进胃部蠕动,加强患者的消化功能[6]。

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在胃、脾、肝,常用经穴涉及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本研究针刺选穴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天枢、太冲等。足三里是治疗脾胃病的首选穴,有健脾补虚、和胃降逆、消积导滞、通腑利湿、扶正培元之功,又为机体的强壮要穴。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因此具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之功效,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症。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脾之背俞穴,主治消化性溃疡、脘腹胀痛等症;胃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可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天枢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主治胃肠病证,配三阴交、太冲等穴则有疏肝理气之功效。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之原穴,主治呕逆、腹胀等肝胃病证。艾灸取穴神阙、中脘、足三里。神阙穴具有培元固本、和胃理肠之功效,主治腹痛、泄泻等病证。中脘穴具有调理中焦、和胃止痛、消食导滞、健脾化痰等功效,主治消化不良等病证。太冲穴具有疏肝理气之功效,配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之主穴可以治疗肝气犯胃之病症。

老年FD患者多伴有孤独、焦虑不安、多疑等不良心理,心理疏导是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树立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以利于疾病的痊愈。本研究中心理疏导是在温针灸的基础上进行,针灸刺激腧穴产生的针感信号,能够通过感觉传导神经网络在脊髓前交感链或副交感链发生联系,通过神经通路刺激内源性神经递质神经肽的释放,特别是内源性阿片肽及脑肠肽中的胃泌素、胃动素等物质介导针灸对胃肠功能的调整作用[7],艾灸使针感信号加强。因此心理干预联合中医治疗在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联合心理疏导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较对照组以及温针灸组有明显优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同治身心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四水同治
中国官窑瓷器的最后辉煌:“同治大婚瓷”究竟多奢华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给身心降个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