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者来信

2018-10-18栏目主持:温翠玲

南方周末 2018-10-18
关键词:人行道南方周末残疾人

南方周末评论版“读者来信”及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新老读者回应报道内容、交流热点话题、分享现实感悟,来稿请发nfzmreaders@163.com。

公共设施有效性很重要

回应“印尼‘土地海啸生死劫”

2018年10月11日《南方周末》头版

由印尼海啸预警系统的失效,我联想到了国内一部分残疾人步道的失效。许多残疾人步道虽然铺得很齐整,却形同虚设,主要原因包括汽车、摊铺的抢占,设计方面的不足和连贯性的不足。除此之外,很大一部分有台阶的公共场所没有设置残障人士服务设施,大多数十字路口也都没有为残疾人独自过马路而设立某些设施。

残疾人是一个需要个人尊严和全民关怀的群体,想要让他们自信地走出家门、面对社会,行道设施的完善虽然不是根本,却是一大前提。要改变残疾人行道设施不完善的现状,一方面需要政府的特别关注与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人人形成关怀意识,为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归属感奉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残疾人的权益才能受到更全面更细致的保护,使他们以更加自信的心态融入社会。

福建❘陈泽锴❘高一学生

用慧眼明辨是非

回应“英剧《报社》:因为报纸,我们敏锐而孤独”

2018年10月11日《南方周末》电视版

现在自媒体等传播途径多元化,人人可以发声,个个都想表达,但是基于立场、观点、利益等各种因素的考量,有图未必就有真相,许多信息真真假假让人眼花缭乱,难以分辨。随手查一下就可以找到一些“反转”后“再反转”的新闻热点事件,“吃瓜群众”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围观心态,对自己未经求证也没有得到权威认定的信息随意转发、乱发评论的不在少数。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信息表达和传播越充分,越需要我们拥有一份独立思考精神,提高信息解读能力和是非判断素养。看到一条新闻,阅读一个信息,不能被哗众取宠的标题所蒙蔽,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就忙着下结论、选边站队,对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情一定要谨言慎行,多求证、多思考,少意气用事、少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始终拥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保持一份客观冷静和从容淡定。

江苏扬州❘李政❘邗江区纪委监委

对机械作业说不

一位公办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告诉我,学校会布置重复抄几遍课文的作业。我很吃惊,这是我小学生时代有的事情,想不到,时隔二十多年,历史竟然惊人的相似。那时候我会一遍遍地在心里骂这个作业的意义是什么,然后乖乖地按老师的要求应付交差。现在,我不得不从职业的角度去思考布置作业的意义和形式。如果抄课文是让学生记住这篇文章,那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唯独选择这种机械化简单重复的操作?是否还有别的选择能高效记忆、控制抄写作业的时间成本?如果学生在无聊的作业中失去学习热情,学校又该如何帮助孩子重拾热情?

今天社会各界有一种声音,呼吁不要让孩子沦为考试的机器,而许多学校依然还在按部就班地训练着孩子们几页几页地刷题目。甚至,即便学校教师不布置作业,家长也会乐此不疲地给孩子额外布置纸上作业。这样的机械化任务让孩子失去批判思维训练的机会,失去探索创新的能力,更失去对学习真正意义的思考。

浙江杭州❘李愉平❘小学教师

名不正则路难行

最恼火人行道上的电动车了,真是防不胜防,舔着脚跟,擦着衣服,还气壮如牛地叫你让路。供两只脚行走的专区,时刻被现实篡改定义。如果电动车非要上人行道,骑车人得和行人一样,用两只脚走,推行,这样我们才平等。我就此询问了本地两位警察,都说电动车可以上人行道,怎么定义人行道却说不清。

人车争道,互相伤害,道路资源跟不上发展固然是原因,但在我看来,主要原因还是规则不明晰、不严格,唯车唯大,才会发生不断蚕食行人权利的事情。人行道不被侵犯要上升到法的高度,电动车上人行道要征求行人意见,这才是王道。

湖南长沙❘黄福良❘市民

(栏目主持:温翠玲)

猜你喜欢

人行道南方周末残疾人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跟踪导练(一)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世界最宽人行道:40米
我骄傲
五个小段落组成的自传
人生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