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腔隙性脑梗死早期CT和MRI检查的检出率及临床影像学表现

2018-10-18河南省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451100申香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4期
关键词:附表分辨率直径

河南省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451100)申香梅

腔隙性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目前该病可用诊断方法为X线、CT扫描、MRI检查。本研究为分析CT与MRI对此类患者的诊断价值,选取自愿参与研究的46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展开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46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均为首发。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38~75岁,平均(66.23±4.58)岁。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行CT检查,所用仪器为飞利浦制作的双排CT,患者取平卧位,以常规轴位扫描,基线选取听眦(OM)线,自颅底至颅顶逐层扫描,层距与层厚均为10mm。对于疑似病灶局部放大,为获取清晰图像,在诊断时可实施多次连续层面扫描,以便尽可能发现微小病灶。MRI仪器为贝斯达0.35T A-swries,常规轴位下扫描,层距1mm、层厚5mm,矩阵式256×256,参数设置为T1WI/SE:TR/TE为428/10ms,T2WI/SE:TR/TE为8000/89ms。对疑似病灶,以矢状位、冠状位行放大序列扫描。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CT、MRI两种检查方法在判定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准确性。②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位置、不同直径大小梗死灶的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x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不同发病部位检查结果分析 46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CT、MRI检查均获得明确诊断,检出率均100%。CT检出病灶68个,病灶直径为4~19mm,多为小片状、圆形或斑点状,患者脑皮质或皮质之下可见略低密度或低密度改变,大小不同且不规则,基底节区中有低密度影,为伞状或月晕状,表现出对称性,边缘不清晰。

MRI检出病灶326个,病灶直径为2~19mm,MRI影像学表现为:T1信号明显下降,T2信号明显升高,且T2信号升高的改变与T1信号降低这一改变相比更为敏感。MRI所检出病灶多为长圆形、小圆形、斑点或圆形,边缘不清楚。MRI检出病灶的数量为CT的4.79倍。病灶分布位置如附表1。

2.2 不同大小病灶检出情况 CT、MRI对直径<5mm的病灶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2。

3 讨论

CT和MRI是现阶段临床应用广泛的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和MRI技术在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上均有所提高[1]。MRI成像原理和CT不同,MRI密度分辨率更高,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MRI表现为T1信号明显下降,T2信号明显升高,且T2信号改变更加敏感。微小病灶直径较小且和周围脑组织及血管之间的密度相差不大,此时运用CT检查,通常难以准确发现微小病灶[2],MRI的高密度分辨率使得这一技术可最大限度发现微小病灶。本研究通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46例患者的分析结果,发现MRI对直径<5mm的病灶检出率37.12%明显高于CT检查的11.76%(P<0.05),可见在微小病灶检查方面,MRI具有CT检查难以比拟的优势。而CT对于早期腔隙性脑梗死仍有重要应用价值,主要体现为:CT扫描速度快,在检查前不需做特殊准备,且对机体的限制较少,体内有金属植入的患者仍可行CT检查。此外,与MRI相比,CT的检查费用较低,再加上其可明确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因此仍有很大应用空间。

附表1 不同部位病灶CT、MRI检出情况[n(%)]

附表2 不同直径病灶检查结果[n(%)]

综上所述,CT和MRI检查均可及时发现腔隙性脑梗死,其中MRI对于病灶的检出能力明显优于CT,可及时发现患者微小病灶。

猜你喜欢

附表分辨率直径
各显神通测直径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山水(直径40cm)
EM算法的参数分辨率
原生VS最大那些混淆视听的“分辨率”概念
爱虚张声势的水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一种提高CCD原理绝对值传感器分辨率的方法
预爆破法处理大直径嵌岩桩桩底倾斜岩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