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8-10-18

物流技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冷库南通市冷链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1 引言

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因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得以大幅度提升。民众对于食品安全及新鲜度的要求越发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应运而生。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消耗的一系列供应管理措施和方法。其中在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冻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中都要求按照农产品的特性要求,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保证保鲜贮运工具设备的数量与质量,保证处理工艺水平高、包装合理,保证现代化管理和快速作业,最终保证农产品冷链物流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转。

由江苏省发改委编制的《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4-2020)》提出到2020年,江苏将基本建成上下游有效衔接的冷链物流体系,新增现代化冷库库容200万t,新增冷藏运输车5 000辆,以促进农民增收、保障消费安全,解决冷链“断链”难题。在《规划》中,南通市作为重点果蔬、水产的主产区,南通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将对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供给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

2 南通市农产品供应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南通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2015年,南通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290.6亿元,牧业产值150.18亿元,渔业产值156.61亿元,各增长率在省内均处于前列。2015年,南通市果蔬、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为423.3万t、49.1万t、44.7万t、88.2万t,全市每年约有600万t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同时根据对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农业发展趋势等影响因素的分析,预测2016-2020年主要农产品增产效果为5.0-6.0%;由于设施农业的发展,规模化水平逐渐提高,水产品、肉类和禽蛋等增产效果均设定为5.5%,蔬菜亩增产将达到6.0%;测算南通市2020年农业结构调整控制指标,见表1。

表1 2020年南通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目标

3 南通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3.1 南通市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冷链物流现状

参照《江苏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及南通市农委公布《2014年度南通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名单》选定各县区的调研企业名单,发放问卷共106份,回收有效问卷共94份,回收率为88.68%。

3.1.1 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建冷链物流比例较高。92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中涉及冷链业务的有61家,占比为66.3%。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涉及冷链业务的基本都自建冷库及购买了冷藏车辆。冷库总体积为 763 827.9m3,总面积 152 678.2m2,总库容为205 977t,冷藏车辆140辆。

3.1.2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概况。62家涉及冷链业务的企业,61家企业自建了冷库,冷库库容在1 000t以下的为36家,占比为59.2%,1 000-10 000t的20家,占比为32.8%,10 000t及以上的为5家,仅占8%。62家涉及冷链业务的企业中,32家企业购置了冷藏车。装载量在5t及以下的为15家,占比为46.9%,5-10t的7家,占比为21.9%,10t及以上的为10家,仅占31.2%。

3.1.3 企业冷链信息化管理现状。企业在冷链信息化建设方面,28家企业没有信息化,占比为45.9%,31家企业有简单的信息系统软件,占比为50.8%,只有2家企业有先进的信息系统,占比仅为3.3%。

3.1.4 企业冷链物流规划情况。近5年企业规划中,18家企业不会考虑建设冷链物流,6家企业正在规划中,54家企业看市场、企业需求情况而定,14家企业选择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企业不自己建设冷链物流的原因中,44.6%的企业认为冷链期初投资太大,回报期长;29.3%的企业认为目前还没有形成冷链市场环境;14.1%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农产品不需要冷链;9.8%的企业认为政府相关冷链物流配套措施缺失;还有2.2%的企业对中国的冷链市场前景不看好。

3.2 南通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冷链物流现状

农产品流通企业主要包括农产品批发企业和农产品零售企业。

(1)选择调查了南通市三个重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具体数据见表2。

(2)南通市农产品零售商主要形式有大型连锁超市、农批中心直营店、菜市场、个体户。经调查目前它们的冷链物流现状见表3。

表2 南通市三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冷链物流现状

表3 南通市农产品零售市场冷链物流现状

3.3 南通市物流企业(5A.4A.3A.2A)冷链物流现状

对南通市77家物流企业(2A及2A以上)企业运作项目进行了梳理,调查发现在77家物流企业中有17家涉及冷链业务,占比仅为22.1%。这17家涉及冷链业务物流企业,主要涉及医药和农产品。其中6家是农产品冷链,11家是医药冷链,农产品冷链总体占比只占物流企业的7.8%,可见还未形成专业化冷链物流运作市场。

4 南通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分析

4.1 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善,企业冷链运营能力不强

(1)南通市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主要是冷库和冷冻冷藏车。在现有冷库设施中,绝大部分企业选择了自建冷库,冷库库容在1 000t以下占比为59.2%,大部分冷库库容为两三百吨,也有几十吨的,建设成本较低,设计标准也比较落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冷库结构也比较不合理,肉类的冷库建得较多,果蔬冷库比较少。冷冻冷藏车以装载量在5t及以下为主体。目前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能适应逐步扩大的冷链市场流通的需求,必然也会大大制约南通市冷链物流发展。

(2)为了保证冷链运行效果,冷链物流运行中,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南通市当前的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所调研企业中,没有信息化管理的占比为45.9%,有简单的信息系统软件的占比为50.8%。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资金投资不到位,无法购买专业化设施,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企业负责人管理理念落后,认为企业冷链不需要信息化管理。

(3)所调研企业中,现在的冷链水平与30年前比较,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虽然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还不高,很多企业管理制度落后,责任分工不到位,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轻物流环节是个普遍现象,从而导致该行业服务水平相对较差,增加了该行业的经营风险。

4.2 冷链的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业务占比低

从调研结果来看,南通市目前存在的冷链物流企业大多数以第一方和第二方为主体,这两种类型都是建立在本公司自身的需求之上的,服务类型单一,缺乏经济效益,导致冷链行业集中度低,缺乏具有超强整合能力的巨头。另一方面,真正从事专业冷链物流的企业相对较少,而且开发力度也比较低,难以形成规模,这样导致无法进行优化调度,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也仅仅是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不够完善的冷藏运输服务,不利于南通市冷链物流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南通市想要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会遇到很大障碍。

4.3 初级农产品冷链占比低,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

从实地调研来看,目前南通市农产品冷链对象还主要是加工农产品。初级农产品冷链比例低。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以及花卉产品。其中以蔬菜中的大白菜为例,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大白菜几乎都是裸装,连根带黄叶运到南通市场,一车大白菜去根去黄叶、烂叶大概占30%,这30%的损失既增加了运输成本,又造成了物流中心垃圾处理压力。同时,大白菜完全在常温环境下储存,储存时间很短,外面叶子就会发黄、干瘪,卖主就不断通过剥掉叶子,然后再进行销售。从长远角度、系统角度来讲,这个经济损失如果累积计算的话,是个不小的数字,有统计表明全国每年蔬菜腐损带来的经济损失超上千亿元。

另一方面,南通冷链物流起步较晚,从农批中心调查来看,至少80%以上的农产品仍然采用常温运输,果蔬类腐损率惊人。即使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采用了冷链,但也仅仅停留在仓储环节,导致前端的采购、运输和后端的配送销售环节出现了断链现象。然而,冷链物流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讲,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一个点,需要整体冷链每个节点的共同协作。美国蔬菜水果可以一直处于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链,水果蔬菜在冷链物流环节的顺耗率仅有1%-2%。目前,南通市冷链节点企业衔接较差,还处于各自发展的阶段。

4.4 冷链意识薄弱,食品安全意识不强

冷链意识既体现在生产层面,也体现在消费者层面。虽然南通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所提高,但目前南通的农产品生产还是以农民分散经营为主,作为生产者的农民没有能力承担低温储藏等物流设施的高投入,也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导致农民冷链意识不强,使得大部分初级农产品都没有进入冷链环节。另一方面,对南通的消费者而言,冷链行业发展还属于初期,传统的消费理念使得大部分人还认识不到温度变化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消费者在超市、菜市场购买农产品时,往往只关注到农副产品的价格,但是却没有考虑过农产品是否全程有温度控制等品质因素。完整的冷藏农产品供应链是食品安全不可或缺的元素。由于冷链基础设施投资大,环节多,管理和资金投入相对比常温物流要大,这样往往导致物价上涨,消费者面对同样产品、同样外观时,大部分会倾向于更廉价的产品,因为他们觉得两者的质量差别不大。究其原因,冷链理念没有得到广泛普及,消费者没有真正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4.5 冷链标准落实不到位,流通监管体系不完善

由于农产品品种多样,包括粮食、果蔬、肉类、水产品等,不同种类农产品的产品属性、储藏要求、运输要求完全不同。同时,农产品又涉及众多行业领域,每个行业的相关标准又不统一,《冷链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15版)中收录了目前的冷链标准,包括冷链物流基础标准、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冷链物流技术、作业与管理标准,共155项,这些标准有些制定时间过早,有些和南通本地企业实际不相符合。目前南通市还没有形成相关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导致南通市的相关冷链企业运作缺乏一定标准。大部分企业没有按照国家标准执行,自律性差,从而导致上下游节点企业在整体运营时出现衔接不畅的现象,配合时往往会出现失衡和混乱的现象,这样必然大大制约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在国家商务部2016年12月公示的关于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城市及企业评估结果中,江苏省入选9家企业,占比3.2%。南通市目前没有企业入选,农产品冷链标准落实还不到位、不规范的运作普遍存在。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运作,流通监管体系也就无从谈起。南通市相关监管部门对冷链过程的监管和追溯还比较弱。目前,由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与江苏和盛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南通市农作物生产信息化网络共享平台”,主要为南通地区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组织及个体农民的生产,提供各种涉农信息及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服务、农业生产资料的应用示范、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服务。但是该平台还无法进行相关质量追溯,更谈不上全程冷链的监管。这导致很多冷链物流达不到“冷链”要求,或者冷链“断链”,只有建立相应流通监管追溯体系,南通市的冷链物流才能有序健康发展。

4.6 冷链物流人才缺乏,制约行业发展

快速增长的冷链物流需求使得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匮乏日益凸显。南通市尚未有专门设置培养冷链物流一线人才的高校,这是南通市严重缺乏冷链人才的一个原因,也是南通市在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上的不足。冷链物流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在发展冷链物流业务时,非常需要相关的冷链人才。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又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开一门或几门冷链课程就能解决的。冷链物流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是复合型的,比如一定的化学知识,冷库常涉及一些化学物品,如制冷剂用到的氨、氟利昂和四氟乙烷等,还要懂得冷库里压缩机设备结构和原理,也就是要有一定的电学知识,除此之外,冷冻技术与食品特点等也是必须要掌握的。不过,南通市已经有高校开始了在冷链人才培养领域的试水,例如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于2016年建成了600m2的冷库实训室,分为冷冻和保鲜两间,冷冻库温为-20℃,保鲜库温为0℃,为南通市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实训场所。

猜你喜欢

冷库南通市冷链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冷库上“云端” 共享促共富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四十余家肉类企业被暂停进口
善良不会被辜负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南通市通州区粮油增产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