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病人情境式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10-18窦守强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标准化实训病人

◆宋 双 窦守强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又称为模拟病人,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SP作为现代医学教育的标志,已在全球推广,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技能教学与评估中。实践证明,SP对学生的医患沟通交流、查体操作及健康宣教能力的训练是非常有效的。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临床学科,见习与实习是培养临床思维、沟通能力及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近年来学校扩招,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导致临床见习及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操作技能,锻炼沟通能力,我校临床护理教研室从2015年开始在三年制护理专业的教学中采取了标准化病人情境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2015级三年制护理专业2个班的学生,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名,年龄19~21岁;对照组50名,年龄19~21岁。两组均完成了诊断学、解剖学等基础理论的学习。两组学生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SP的招募和培训

从护理系具有双师资格的护理教师及临床见习结束的大二学生志愿者中选取SP,SP入选标准:熟练掌握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需要守时、可靠、有弹性,不耽误正常工作。

3.编制标准化病人情景式教学案例

教师根据不同实训项目的目的和适用范围,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依据编制标准化病人情境式教学病例,每份病例均涉及病人的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文化背景、职业、家庭情况、经济状况、诊断、治疗进展情况、医嘱等,并请有经验的临床护理专家和护理教育专家审阅、修订病例,使其真正发挥引导性、启发性的作用,为标准化病人模拟临床情境参与实训教学提供脚本。

4.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根据编写的临床病例要求,培训标准化病人反复练习,最大限度地模拟出各常见病的主要症状、体征、年龄、心理特点、情绪状态等,以达到标准化,高仿真模拟的效果。并对标准化病人进行考核,合格者纳入研究。

5.研究过程实施

护理实践教学前由教师向两组学生讲解实践教学的目的、要求、注意事项及教学任务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师讲解,学生在模拟人身上练习的的传统方法。研究组采用SP教学方法,教师以SP为操作对象演示实践教学项目,包括操作流程、护患沟通、健康宣教等方面,示教完毕后,学生以SP为对象练习实训项目。两组临床教学的案例及实践内容一致。

6.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包括理论掌握程度、技能操作水平及沟通能力的测试。理论考试及操作技能测试采用100分制,沟通能力采用自制沟通能力测试表进行测试,评价过程由3名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专家小组来完成。

7.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m±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由表1可知,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操作得分及沟通能力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标准化病人最早是在1991年由Paulal引入中国,近几年国内的护理教学应用标准化病人的积极性较高,发展势头较好,文献研究已证实标准化病人参与护理教学能使传统的课堂式单向传授转变为形象的、互动的、反馈性的新型模式。

本研究将标准化病人用于外科护理教学过程中,试验组学生操作考核成绩和沟通评价有了显著提高,而对理论成绩的提升不明显。这与其他研究所显示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均有提高略有出入。原因可能是,理论考试侧重考查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情况,而操作技能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外科常见病的护理能力。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实践能力的锻炼,通过学生与典型病人的沟通,强化学生沟通能力及评估病情的能力。结合标准化病人的反馈与专业教师的点评,试验组学生对常见疾病的整体护理过程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故对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优于理论成绩。

标准化病人情境式教学模式在我校护理专业运用后,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学生人数众多以及医患关系的紧张,完全依赖临床见习及实训教学较难满足众多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编制典型的教学案例,并从教师及见习后的学生中培养SP作为“教学模型”,这一教学方法内容形象、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在实训操作课堂上,学生们都非常踊跃,积极主动,同时能够实时与标准化病人进行沟通互动,解决了传统实训教学中缺乏互动、沟通的问题。虽然,标准化病人情境式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及众多教师的肯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标准化病人SP的招募,文献搜索显示标准化病人的来源有两个种类即学生标准化病人和教师标准化病人,其中研究更多的是学生标准化病人,有研究显示学生标准化病人更能适应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而且其经历本身有利于学习。教师标准化病人有利于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解释和反馈,但是有研究显示部分学生在面对教师时心理紧张,不能顺利进入角色。但是由于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及有些标准化病人由于自身职业及健康原因,不能做到随叫随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导致SP队伍稳定性差。因此,如何保证SP的稳定性,可以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内容。

猜你喜欢

标准化实训病人
谁是病人
标准化简述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病人膏育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