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查农资企业8591家 查办质量违法案件639起我国春季农资打假行动深受农民欢迎

2018-10-18施京京

中国质量监管 2018年7期
关键词:农资违法化肥

文丨本刊记者 施京京

今年3月至6月,原质检总局部署各地质监部门围绕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确保粮食安全中心任务,继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质检利剑”行动,严查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违法案件,切实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作出积极贡献。据悉,此次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17880人次,检查农资产品生产企业8591家,查办农资质量违法案件639起,涉案货值915.058万元,减少农业生产损失1035.642万元。

据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各地深入开展以化肥、农机及其配件为重点的农资打假“质检利剑”行动。围绕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以化肥、农机及其配件等产品为重点,重点查处产品有效含量不足、虚假标识及无证生产等质量违法行为和短斤缺两等计量违法行为,严查坑农害农质量违法案件。监管部门全力加大质量违法线索摸排力度,健全案源搜集排查机制,发挥大数据排查的作用;全力加大执法查处力度,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质量违法记录及公开制度的执行,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对严重质量违法惩处机制,增强对严重质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上下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完善跨区域案件线索通报和协查制度;加强督查督办工作,加快办案进度,确保办案质量。在春季农资打假行动中,各地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工作取得了实效。

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是此次行动的重要内容。各地监管部门对量大面广的农资产品开展了免费检测,组织专家、技术人员,面对面向农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识假辨假知识,现场受理农民举报,共进村17786个,下乡入户56281家,抽检样品10936批次,现场快速检验2286批次,组织宣传活动3265次,发放宣传资料688109份,接受群众咨询、举报56380人次。行动中,安徽省质监局联合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滁州市人民政府以“农资打假,质量兴农”为主题,开展咨询、免费抽样检测、名优农资产品展示,向农民宣传选购农资产品技巧、识假辨假方法和投诉举报途径等知识,并现场向部分农民和贫困户现场捐赠50吨化肥。河北省石家庄市质监局联合名优化肥生产企业,连续两年向山村农民捐赠“配方肥”,受到农民热烈欢迎,切实做到了利农惠农。

同时,各地以化肥、农机及其配件等产品为执法检查重点,严查质量违法案件。全国共检查化肥生产企业3777家,查办化肥质量违法案件488起,货值713.8万元。其中,湖北省孝感地区汉川市查获一起伪造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复合肥料案,查获假劣复合肥料325吨,涉案货值金额56.6万元。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查获一起销售标识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肥料案,挽回农民损失60余万元。

在农资打假行动中,监管部门还通过联动共治,促进区域农资产品质量提升,共确定、整治农资重点区域76个。各地聚焦重点区域,约谈重点企业,将整治与提升相结合,促进区域农资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例如贵州省将区域整治与品牌建设、质量提升工作有机结合,动员质量稳定、规模较大的化肥生产企业积极参加“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工作,培育区域品牌,助推质量提升。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针对在前期行动中反映出的部分化肥产品有效含量不足与标识混乱等问题,继续指导各地加大执法力度,开展好秋季农资打假“质检利剑”等专项行动,更加有效的服务“三农”工作。

猜你喜欢

农资违法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刑事违法所得追缴的两元体系构造
一起多个违法主体和多种违法行为案件引发的思考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这份土地承包合同是否违法?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如何有效查处“瞬间交通违法”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