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饰肌理的表现特征与工艺探析

2018-10-18

关键词:触觉肌理首饰

张 颖

(梧州学院 宝石与艺术设计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肌理是物质特性的反映,是由于物质内部组织结构不同,在物体表面形成的纹理特征。首饰肌理反映的是首饰材质本身的质地、色泽,以及经由加工制作后形成的表面组织结构、色彩、纹样等纹理特征。同材质、造型一样,肌理是首饰的物质载体,是表达情感,承载精神信仰和传递观念内容的物质形式。在首饰设计中,通过肌理表现能够强化首饰造型的感染力,使其生动真实,还能调动使用者深度的知觉认知,创造产品的感性价值。

一、首饰肌理的表现形式

(一)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

材质是肌理存在的物质基础,从材质形态看,首饰肌理有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种形式。自然肌理是由材质本身内在结构与组成等物理特性决定的,自身具有的质地和纹理,既包括天然宝玉石、木、皮、动物羽毛等天然物肌理,也包括金属、玻璃、陶瓷、亚克力等人造物肌理[1];人工肌理是在现有材质基础上经过人为加工形成的纹理效果,它是改变了材质自身表面结构产生出新的肌理形态[2]。

首饰创作要以材质固有的自然肌理为基础,有意识选择和创造新的肌理形式。人工肌理通常有两类设计形态:一类是通过工艺实践创造出自然肌理中没有的新肌理形式和质感体验;另一类是模仿自然物的质地和纹路,例如树叶叶脉、动物表皮纹理等。在贵金属电铸工艺品中,有一类绒沙金摆件,就是通过蜡模雕刻结合绒沙金电镀工艺,制作出模仿动物绒毛闪闪发光的肌理效果。

(二)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从感知方式的差异看,肌理可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视觉肌理具有二维平面性,是人们眼睛看到物体表面的色彩、图案等纹理特征。触觉肌理具有三维立体感,能通过触摸感受物体表面凹凸不平的纹理变化,并由于日常生活中触觉经验的积累,在不用触摸时仅通过视觉也能获得触觉经验。首饰作品中的视觉肌理同首饰造型一样给人带来形态、主题和色彩等方面初步印象,而触觉肌理通过调动触觉感知,获得对首饰细节、工艺等方面的进一步认识。

相对于绘画、摄影等平面作品对视觉肌理的强调,首饰作为具有空间感的立体形态,更强调对触觉肌理的塑造。一方面,通过触觉肌理形成的工艺细节,有利于人们理解手工产品的工艺价值;另一方面,触觉行为拉进了首饰与身体的距离,有利于佩戴者建立感性经验,提升首饰的感性价值。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相互作用,并最终在视觉和触觉的共同知觉经验下,认识和理解首饰的情感和精神属性。

(三)有序肌理和无序肌理

物体表面肌理是由若干个肌理单元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组织在一起的。肌理单元按照重复、渐变等组合方式有规则地排列,形成有序肌理;按照随机、偶然或不可重复性的排列,形成无序肌理。二者既存在于物质自身均质或非均质结构形成的物体表面中,也可以经由人工创造,有序肌理能使造型具有秩序感和统一性,而无序肌理的多样性变化使造型更具生命力。

在首饰创作中,除了材质自身的肌理形式外,大部分首饰工艺都可以实现有序与无序的肌理表现,重点是要根据设计内容和表现风格进行合理地肌理设计。例如在运用“花丝镶嵌”等传统首饰工艺创新设计时,可以通过融入不规则花丝纹样,改变花丝有序的组合方式,有意识运用偶然性的肌理形态,突破程式化审美趣味,丰富感知内容。

二、首饰肌理的塑造方式

首饰肌理塑造是利用首饰材质自身特性,并通过一定的制作工艺对其产生影响的过程。一件首饰从最初材料到最终成品的制作完成,整个过程都会对首饰表面产生影响。

(一)造型中的肌理塑造

首饰材料可以通过锻造、铸造、组合焊接、镶嵌、花丝、錾花等方式制作成型,表面肌理伴随着首饰造型也自然形成,并具有变化多,立体感强,能调动人的触觉感知等特点。另外,不同的制作工艺形成的肌理效果也各不相同,通过多种工艺组合也能创造更多样的首饰肌理。

例如锻造工艺,通过手工锻造会直接形成介于规则与不规则间的锤痕、褶皱等纹理,而机械锻造需要先借助布纹、网纹等其它材料通过压片形成金属纹路或浮雕图案,再将制作好的肌理材料经过锯切、镂空、弯折、拼合和焊接等方式成型。

通过铸造工艺塑造,则先要在蜡模上雕刻好肌理或直接用硅胶模复制出天然实物的纹理,再浇铸成金属模型,这种方式形成的肌理具有细腻、生动等特点,适合制作动物毛发、植物表皮等自然肌理。

焊接是最为常见的连接工艺,可以是多种肌理或多个部件的组合,它在形成首饰立体空间的同时,也塑造了较为立体的肌理效果,能使我们获得视觉和触觉双重感知体验;镶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材质的组合方式,不同金属的镶嵌主要通过色彩、图案形成肌理变化,而多种材质的镶嵌是除了色彩、图案外通过材质质地,如坚硬或柔软、光滑或粗糙等质感差异形成肌理变化。

(二)造型后的肌理装饰

首饰在制作成型后,可以在不改变首饰外形的基础上,对其表面进行装饰。主要工艺方法有表面着色、蚀刻、錾刻、抛光、喷砂和磨砂等。在首饰表面着色,要根据首饰材质选择适合的方法,例如金属表面可以通过化学着色、电镀、染色和涂层着色,还有传统的鎏金上色等,都可以在不改变首饰基材的基础上通过色彩产生肌理变化。

蚀刻是使用酸将金属表面未做保护部位进行腐蚀,从而在首饰表面形成凹凸图案,它和錾刻一样能产生浮雕效果[3];喷砂和磨砂是通过物理方式改变首饰材质的表面质地,其形成的颗粒感表层与未处理的较光滑表层形成质感对比,丰富了首饰触觉肌理。

三、肌理设计与制作案例分析

(一)首饰肌理设计思维

肌理设计是在首饰整体设计基础上,强调对材质表面细部特征的设计,能够强化首饰风格,凝练设计情感和精神内涵。在具体实践时,需要从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设计程序三个方面予以把握。

1.设计原则

肌理设计的表现形式,一方面要与首饰的主题内容和设计风格整体统一,另一方面要能体现首饰的感性价值。感性价值是由于人们的感性经验,对产品产生感动共鸣而显现的价值。首饰的感性价值要通过创作兼具“美感、亲切感、共鸣感”的首饰[4],让佩戴者产生共鸣。

肌理设计可以通过细部设计,创造视感和触感等知觉形式,建立首饰的感性价值。首饰直接与人的身体接触,材质质地和工艺细部特征都会对身体产生影响,既往的知觉经验结合新的知觉体验激发佩戴者更为丰富、细腻的情感认同,能够让佩戴者在首饰上建立共鸣,产生亲切和喜悦的感情。

2.设计方法

虽然任何物质表面都有其自身的肌理面貌,但并不是所有首饰材质表面都可以成为肌理设计的形态[5]。在首饰设计中,首先要选择具有秩序、节奏、韵律、和谐等形式美感的材质表面形态或通过不同工艺制作形成的肌理形态,在此基础上,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肌理形态的对比构成。

对比关系是肌理设计最重要的组成内容和设计方法,单个肌理形态只有在与其它表面形态的并置比较中才能显现自身特点。不同的肌理表面可以通过并存、穿插或强调等形式形成对比,在首饰设计中,要根据设计的主题内容、风格选择具体的对比手法。

3.设计程序

首饰手工制作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肌理制作也具有这一特性。肌理设计通常会随着肌理制作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有两类设计方式和程序一类是在设计构思阶段设计肌理形态,再去选择合适的制作技术来实现最初的设计预案;另一类是在工艺实验过程中,先制作完成形式感较强的肌理形态,再根据肌理特点,进行设计构思和主题选择及后续制作。

(二)制作案例

1.案例一:人工肌理与自然肌理的融合设计

图1是一块有着不规则黑白花纹的随型玛瑙切片,色彩和纹饰上显现出较为独特的自然肌理效果,以此为首饰材料,在设计中既要突出玛瑙片斑斓的纹理特点,又要打破较为平面的材质形制。图2是设计制作完成的吊坠实物图片,以圆形、橄榄形等较规则片状几何形的零散排列为主体,与玛瑙片不规则的白色花纹相呼应,几何形的银片高低错落固定在玛瑙片上部,打破扁平状的材料形制,形成层次感。在色彩上,以玛瑙片的黑白色为主体色调,加入水喷砂、錾刻处理过的白色几何形银片,调和玛瑙片花纹的杂乱和无序,形成洁净、细腻的肌理装饰效果。

制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制作几何形装饰银片,先压出0.5mm银片,画出标准圆形、橄榄形和水滴形等形状,剪出后敲出微凸的弧面,局部錾刻;第二部分是制作镶嵌玛瑙的背部结构,如图3,将银粒熔融制作成截面为1x3mm的银条和直径为8mm的银丝,用银条围绕玛瑙片边沿一圈闭合后焊接,再将银丝剪成20mm长的小段焊接在几何形银片的背部,摆好位置,与背部线框进行整体焊接;第三部分是打磨焊接位置,再清洗、抛光和喷砂,最后镶嵌玛瑙。

图1 玛瑙切片

图2 吊坠正面

图3 吊坠背面

2.案例二:运用制作好的肌理材料进行设计造型

为了制作出较为满意的肌理效果,常常需要对首饰材料进行反复多次的实验,再选用合适的肌理部分进行设计制作。如图4是通过揉搓褶皱的方式形成肌理效果,先将银压成薄片,经过反复退火、折叠、揉搓形成表面起伏、多皱的肌理效果,再用氯化钾浸泡变黑,用砂纸打磨掉凸起部分的氧化层,如图5所示。

不同于金属材质常见光滑、明亮的人为抛光效果,这种肌理形式更接近某些物质,如岩石、石壁等,在地壳运动中由于板块的挤压、变形形成的表面生长痕迹,具有生长性、原始性等结构特点,从而产生粗犷、有力量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以此为首饰材料,设计作品《藤蔓》如图6、图7表现的是藤蔓在石壁上的自然生长,藤蔓纤细、轻灵,与石壁的坚实、朴拙相互配合,生硬的石壁在藤蔓的缠绕下更具有生命力和灵动感。

3.案例三:传统工艺运用于首饰肌理中的再设计

传统首饰工艺早已形成一套较为规范的工艺程序和设计标准,在表面装饰、工艺评价和审美趣味等方面具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在现代肌理设计中,尝试打破传统造型样式,提取工艺形态中能够直接获得知觉经验的点、线、面基本元素,将其作为最小的肌理组成单元,通过重复、组合等排列方式建构出均质或非均质的物质表层,形成新的审美趣味。

图5 氧化后效果

图6 项饰局部

图7 项饰整体效果

图8运用錾花工艺在银片上錾刻水波、浪花纹样,并通过压、抬等技法制作出水花翻涌、溅落的立体效果,肌理设计使作品层次分明、细腻生动;图9是通过珠粒工艺结合手工锻造产生的放射状锤痕,形成凹凸变化的肌理效果;图10运用了银花丝制作伞面纹理,形成花纹状的肌理面;图11是综合运用珠粒、花丝和压印等工艺进行的肌理设计探索,作品中的珠粒、花丝打破传统图案化的组合模式,只作为构成的最小单位进行重复排列,以腰际装饰面、裙摆装饰等形式成为裙子装饰的一部分。

图9 珠粒肌理效果

图10 花丝肌理效果

图11 多种工艺的综合运用

四、结语

肌理是首饰的表面特征,也是首饰情感、观念信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我们在首饰设计中,尤其是手作首饰创作中强调肌理表现,能够通过表面细节展现首饰的工艺价值,还能调动视觉、触觉等综合知觉体验,增加首饰的感性价值,使其更具亲切感,佩戴者能在佩戴或珍藏行为中体验更多的认同感。因此,在首饰教学及个人创作中,希望通过工艺实践探索更多的工艺可能性和更为丰富的肌理表现。

猜你喜欢

触觉肌理首饰
亚里士多德的触觉科学辨析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首饰,是身体的告白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互生》首饰系列
宝石首饰系列
宝石首饰系列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船内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