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特的哲学王子

2018-10-17林欣浩

读者 2018年21期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剑桥罗素

林欣浩

1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犹太人。他的父亲是个商业奇才,用了30年时间,从一个普通的绘图员一路奋斗成为“钢铁大王”,基本上垄断了整个奥匈帝国的钢铁产业。他们家的财产是世界级的,他们在维也纳的住宅无比豪华,外人称其为“维特根斯坦宫殿”。

维特根斯坦的父母有很深的艺术修养,喜欢资助艺术事业。很多艺术家都是他们家的座上宾。这种氛围也影响了维特根斯坦,他从小爱好广泛。除了是哲学家,他会的事还包括:会演奏多种乐器,特别擅长吹奏单簧管;能用口哨吹出交响乐的整段乐章。此外,他还喜欢飞行和机械,拥有一项改进螺旋桨的专利,有助于后来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的发明;打过仗,因为作战英勇当上了中尉;独立设计过一幢现代风格的房屋,从门锁到合页无不精益求精,整幢房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发明了一种涂墙的油漆;能雕刻出精美的胸像;当过药剂师,制作的药品质量出众;当过医学实验室助理,设计了新的医学实验方法;编了一本针对小学生的词典……22岁的时候,维特根斯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年,罗素39岁,正处在思想的巅峰时期。维特根斯坦专门跑到英国剑桥去跟他学习。

23岁,维特根斯坦在剑桥深造,罗素是他的导师。罗素听说他从来没有上过逻辑课,就安排一个逻辑学家、国王学院的理事给他上课。

结果呢,维特根斯坦后来跟别人说:“第一个小时我就发现他没什么可教给我的。”那个老师也愤愤不平地向别人抱怨:“第一次见面他就给我上起课来了。”

罗素特别喜欢维特根斯坦,夸他是“传统上认为的天才人物的完美范例”。

他没有辜负罗素的期待,很快和罗素并驾齐驱。

2

维特根斯坦25岁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童年时做过疝气手术,本来可以不参战,但是这哥们儿竟然动用家族关系让自己上了前线。战争开始不久,军官发现他懂数学,于是让他当炮兵,驻守后方。很长一段时间,他只负责坐在办公室里干些无聊的文书工作,几次主动要求把自己调去当步兵。

维特根斯坦这么要求,无异于主动去送死。军部自然无法理解他的要求。

维特根斯坦在后方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战事变化,他真的被调去前线了。

到了前线,维特根斯坦主动去最危险的观察哨所。他参加了不少残酷的战斗,每次都表现得非常英勇,因此不断被提拔,最后还当了军官,获得不少勋章。

在战争中,维特根斯坦进行哲学研究,开始构思他的作品《逻辑哲学论》。他一边打仗一边写,把自己的哲学思想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后來,他被意大利军队俘虏了。据说敌人抓他的时候,他正骑在炮架上,用口哨吹着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他随后被关进战俘营。

后来战俘营中流行伤寒,死了很多人,维特根斯坦的家人以及凯恩斯等朋友都很担心他。他的家人暗中活动,让一名医生宣布他的身体状况不适合长期监禁。他觉得这样不道德,拒绝在同伴获释前出去,坚称自己完全健康。

维特根斯坦30岁时战争结束,他被释放。此时他也写完了《逻辑哲学论》。

3

此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他继承了大笔遗产。然而,他做了一件非常惊人的事:一拿到财产,立刻把所有的钱都赠送给兄弟姐妹,自己一分钱也不要。公证人不相信世上还有这种事,维特根斯坦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宣布自己的决定,才把这件事办妥。

然后,维特根斯坦就到乡下当小学老师去了。一开始,教育部门把他分配到一个比较繁华的小镇上,他非常不满意。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他被调到最贫困的山区教书。

一个全世界最有才华的哲学家,放弃所有财产去穷乡僻壤教孩子,这事儿一般人肯定理解不了。

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把钱给自己的家人,怎么不给穷人啊?维特根斯坦回答说,金钱让人堕落,他的亲人已经够堕落了,再堕落点也没关系。

在乡下,维特根斯坦对他的学生尽心尽力。他为孩子们编写词典,还爬上布满积雪的高山为他们摘果实。他给孩子们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给他们读文学大师的作品,给十一二岁的孩子教高等代数和几何,还让孩子们学习制作机械,带他们郊游、参观。有一次,村子里羊毛加工厂的机器坏了,工人们束手无策。他一言不发地看了一圈,然后让4个工人拿着锤子在指定的位置按照节奏敲打机器,机器就奇迹般地好了。这让当地人对他大为佩服。

维特根斯坦也有不光彩的一面,他殴打过孩子,家长甚至把他告上了法庭。法庭审查后,他就结束了小学教师生涯,离开乡下,回到维也纳,在修道院里当起了普通的园丁。

4

过了一段时间,维特根斯坦又萌生了研究哲学的想法。他40岁时决定回到剑桥。彼时他已身无分文,到剑桥还是靠罗素的资助。

维特根斯坦继续念博士。缴纳学费之后,他已无法维持生活。在凯恩斯的建议下,他向剑桥申请津贴。但是剑桥方面难以理解这事儿:“你家可是世界富豪啊。”

于是,发生了如下尴尬的对话。人家问他:“有别的金钱来源吗?”他回答:“没有。”“有能帮忙的亲戚吗?”他只好回答:“有。”

好在有很多理解他处境的老师。在他们的积极帮助下,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富豪终于得到一点微薄的津贴。后来,维特根斯坦发现用不着读完书,只要交一篇论文就可以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就把那篇《逻辑哲学论》交了上去。

负责审阅该论文的是摩尔和罗素。这篇《逻辑哲学论》已经成名多年,被当时的很多哲学家当作经典阅读,你说摩尔能怎么评价呢?自然,他说这篇论文是“天才的作品”,水平已经超过剑桥哲学博士学位所要求的标准。

论文答辩那天,罗素和摩尔一起走进考试房间,罗素微笑着说:“我一生从未经历过如此荒谬的事。”正式答辩之前,维特根斯坦先跟罗素和摩尔闲聊了半天。聊到后来,罗素跟摩尔说:“咱还是答辩吧,你好歹得问他几个问题,怎么说你也是教授啊。”答辩的时候,罗素对维特根斯坦的一个观点产生了疑问。他解释完,然后拍了拍两个老师的肩膀说:“别介意,我知道你们永远都搞不懂我在讲什么。”

维特根斯坦这么说是因为他确实牛,也因为他和摩尔已经是好朋友。后来,摩尔回忆这次答辩的时候,说这件事“既愉快又可笑”。

猜你喜欢

维特根斯坦剑桥罗素
99分的答辩论文
99分的答辩论文
99分的答辩论文
欧洲·英国 中国人限游?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请打赏
剑桥历史
我就是他们要保卫的那种文明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