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粮改饲”工作探索

2018-10-17杨生龙杨焓杜雪燕

四川畜牧兽医 2018年10期
关键词:核定饲草种养

杨生龙,杨焓,杜雪燕

(1.青海省畜牧总站,青海 西宁 810001;2.青海省西宁市环保局,青海 西宁 810001)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3000米以上,可利用草地4.74亿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畜牧业是青海农牧业的主体产业。草原面积大,但产草量低,饲草短缺是青海草牧业发展的短板和瓶颈。“粮改饲”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了青海海拔较高、耕地种植粮油农作物效益低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草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降低了养殖成本。种养结合,农牧互补,对提高青海省农牧民收益,做好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现代草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粮改饲”的出台背景

进行“粮改饲”试点工作,调整种植业结构,一方面可调整玉米等供求过剩的局面,另一方面可解决我国优质草料短缺问题。从消费端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粮食的消费量逐年下降,而对肉蛋奶的消费快速增加。基于这一实际,农业农村部开展“粮改饲”试点,主要引导种植全珠玉米青贮,同时也因地制宜,在适合种植优质牧草的地区推广牧草种植,将单纯的粮仓变成粮仓+奶罐+肉库。

2 “粮改饲”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2.1 补短板 青海畜牧业生产存在玉米等粮食过剩、价格低、效益差;畜用优质饲草少,多年大量进口,养殖成本高;有机肥少,大量使用化肥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的问题,通过“粮改饲”,可逐步解决以上问题。

2.2 调结构 使农业种植从“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把玉米等作物通过“青贮”转化为优质饲草,提高了奶和牛羊肉产量,从而提高了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障了牛羊肉和牛奶供应,不断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的农产品需求,实现了种植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

2.3 提效益

2.3.1 提高种植效益 实行“粮改饲”比传统粮油种植每亩增收400~600元,可实现质量兴农。

2.3.2 提高养殖效益 实行“粮改饲”可使奶牛效益增加约900元/头,羊约40元/只,肉牛约800元/头,实现了节本增效。

2.3.3 提高生态效益 种养结合,减少了粪肥污染,改善了耕地土壤板结问题,实现了绿色化生态发展。通过补饲,可减轻草场压力,实现草畜平衡,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3 “粮改饲”的核心和关键点

将部分粮油作物种植改为优质饲草种植,形成“粮、经、饲”三元结构。饲草种植和青贮是核心,饲草青贮量核定和补贴资金按政策和方案发放是关键。

3.1 种养结合、以养带种 按种养结合、以养带种的原则,在项目实施单位的选择上,应重点考虑项目实施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信誉度高的规模养殖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或家庭牧场、专业饲草种植收贮企业为项目实施主体。

3.2 责任落实到位 “粮改饲”项目管理部门与规模养殖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饲草收贮营销企业签订项目实施协议或合同。明确种植品种、种植面积、青贮数量,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场到户。

3.3 加强资金的管理发放 制定“粮改饲”项目青贮饲草量核定和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办法。数量的核定应包括实行几级核定、青贮饲草计量标准、青贮草品种、地点等内容。核定时要填写青贮量核定登记表,实行谁核定、谁签字、谁负责。青贮草量第一次(一级)核定后,要及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同行业监督。公示期结束后,农牧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二级核定,最终确定补贴量。在饲草种植、收割、青贮过程中项目主管单位要派人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确保项目按方案实施。补贴资金发放要建立台账,包括项目补贴单位名称、负责人姓名及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实际青贮数量、补贴金额、签字盖章等内容,实行一卡通发放。

4 “粮改饲”的工作思路

4.1 宣传动员,调动社会各界参与 依托电视、广播、报刊、微信平台等,多形式、多层次广泛宣传“粮改饲”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补贴措施等,让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饲草收贮营销企业明确“粮改饲”的任务、工作内容、申报“粮改饲”项目的办法,引导社会广泛关注。

4.2 创新工作机制 省与项目县、县与种养殖企业(合作社)层层签订责任书,切实保证任务完成。形成省级监督指导、县级落实推进、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绩效考评制度,实行“省、州(市)、县”三结合,建立县级自查考评、州(市)县联合自查考评,省级考评验收绩效考评机制。充分发挥乡镇政府职能作用,成立乡镇主要领导、畜牧兽医、草原站等人员组成的项目监督指导小组,做好对项目户的种贮技术指导和数量核查监督,做好县乡工作衔接,分工协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4.3 种养结合,草畜联动 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推动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循环化,构建农林牧多业共生关系的循环型农业体系”的发展思路。项目县应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高效养殖、标准化养殖、农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加大饲草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积极推进牧繁农育、西繁东育、舍饲半舍饲养殖等畜牧业发展模式。使种植业从“粮、经”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从单纯饲草种植利用向种植、加工、利用、销售融合发展转变进而推动农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逐步形成牧草生产-饲草料加工-牲畜养殖-有机肥生产还田-牧草生产的农牧耦合生产格局,实现农牧结合、草畜联动、循环发展。

4.4 加大配套投入 青贮饲草收储季节性强,时间比较集中,对收获机械配套情况和拥有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试点县“粮改饲”工作实践看,收获机械不配套,拥有量少,已成为“粮改饲”工作瓶颈。因此各县在项目安排上要统筹考虑,协调推进,争取机械购置投资和补贴,加强青贮池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机械化收储能力不足和青贮基础差等问题。

4.5 对比分析,用事实引导种养殖企业 选择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种养企业,进行养殖成本、收益分析,用数据和事实引导农牧民和企业,以点带面推动粮改试点工作,充分发挥项目“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各试点县要继续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扎实推进“四个转变”。以现有的饲草产业为基础,以发展循环农牧业为主线,以饲草料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养殖场、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养殖大户为载体,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创新经营主体,提高饲草加工利用能力。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大力推广应用优质饲草和优良牲畜及相关新技术,使“良种、良料、良法”紧密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结合,逐步打造资源利用率高、产地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力匹配的产业格局,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形成草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核定饲草种养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南京市煤电企业大气污染物初始排污权核定方法比选研究
奶牛饲喂青贮饲草的比较试验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增值税在什么情况下应当核定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