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中年级游戏情景作文教学初探

2018-10-17葛彬彬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8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游戏

◆葛彬彬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徐家店小学)

小学中年级段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表明:“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可见,对于第一次接触作文的中年级段学生来讲,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首要目标。然而,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谈到写作文就蹙额愁眉,无从下笔。到了考场上不得不写作文时,学生们便开始借助作文书上别人的经历,别人的感悟,编造出一篇篇“西红柿炒鸡蛋”“第一次骑自行车”。我们不禁感叹,处在最好的童年时代,本应充满天真的童趣,本应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本应具有大胆的创造力的孩子们,奈何会出现这么多复制的模板?可以看出,我们的作文教学是时候让学生回归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己的生活经历,用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了。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生活中的经历丰富了,自然会有颇多的感受。而生活在农村的小学生,受教育环境的限制,家长提供的文学熏陶亦不足,阅读积累多数只来源于课本上的内容,这使得他们的生活仅限于学校家庭这样的两点一线,生活环境变化单一,缺少丰富的生活经历,作文素材自然就比较单调。而好的作文又恰恰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真实的切身感受,这正是农村小学生所欠缺的。

基于游戏平台的游戏情景作文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体验,切身的生活感受,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好游戏教学策略,在明确的写作目标要求下,学生先玩后写,体验欢趣。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当堂即可生成大量的写作素材,学生要做的就是认真观察并挑选适合自己的写作素材进行创作。学生有了真实的经历与感受便可做到“心中有物,言之有据”,而愉悦的游戏体验又促使他们乐于表达,此时的习作便成了“有米之炊”,自然不再像“拦路虎”那样可怕。因此,笔者认为游戏情景作文教学能够丰富农村小学生的课堂,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而想要运用好这一方法就必须做到游戏与作文的完美结合。

一、明确目的,调动热情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游戏本身就有它的规则,引入到课堂上来更应该加入课堂上的要求。学生天性好玩,一提到游戏往往会兴奋不已,教师要在课堂游戏开展前就明确写作目的,让学生认知到只有遵守课堂要求,才能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师可以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时间,利用一些热身小游戏,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的热情,让学生明确知道,这堂课既可以痛痛快快地玩,又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每个孩子对最初接触的事物都是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很愿意去遵守一定的要求,因此要提前提出要求,这比在游戏中因纪律问题而中断游戏,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开展游戏,勤于动脑

学生更有可能在极度兴奋的状态下接受知识,但也更容易忽略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伊始,教师可以采用列提纲的方法给学生明确游戏过程中需要观察的项目,游戏中及时用语言提醒学生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观察并记录。必要时刻,教师可以设置游戏中的暂停,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焦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例如,在进行“吹气球”比赛时,教师板书以下内容:

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进行游戏,避免了在游戏过程中盲目地兴奋而忘记了观察记录,任务表的引入促使学生勤动脑,调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学生在边玩边观察,边观察边记录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抓住重点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游戏结束后对任务表的整理,又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挑选适合文章主题的素材进行创作,久而久之,“抓重点、选素材、显中心,精布局”的写作能力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交流讨论,撞出火花

思维只有在相互碰撞中才能迸射出更多的火花。游戏结束时,学生仍处于兴奋的状态,若急于让学生进行习作,势必会有学生无从下笔,此时设立充分的口头交流环节就势在必行了。在口头交流环节,教师可根据本次游戏的写作目的,引导学生对自己观察的“焦点人物”的表现进行描述,并时刻注意追问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强化心理描写的能力。交流的内容可有很多,只要是学生的真实感受都可以相互交流,教师不要给学生施加过多的限制,切忌“定高调”,只有让学生能够享受“跳一跳就够得着”的学习喜悦感,才能不断促使他们探求更多的知识。语言是有感染力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受到启发,在回忆、倾听、再忆、表达的过程中,对游戏过程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印象不断得到完善。一番充分的交流讨论后,学生找到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内心拥有了丰富的真实感受,游戏中积蓄的喜悦与自豪的感受亟待爆发,此时再进行习作便不再需要“借米做饭”了。

四、快乐习作,剔除干扰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的实施建议中表明:“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给学生过多的指导,只在学生遇到困难写作难以进行下去或者主题出现偏差时再做适当提示,为学生预留大量的写作空间,使学生在习作中敢于想象、敢于创造,乐于流露真情实感。

五、大量阅读,汲取营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深厚的语言功底势必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做铺垫,阅读不仅能提高个人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课外阅读量较少的现象,习作时语言贫乏,文章缺少感染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提升文学素养。

此外,对习作的评价方式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人,幼至牙牙学语,长至白发婆娑,无不喜爱被人欣赏。中年级段的学生刚刚接触习作,新鲜的体验使得他们更是迫切希望得到肯定与鼓励。在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时,教师可改变“一人评”模式,采用班级互评、师生共评、网络投票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的作品拥有更多的读者,并及时收集读者的意见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进行习作之初就在心中树立起“读者意识”,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游戏与作文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学会了习作的方法,作文成为了他们释放内心感受的平台。大量的写作素材使学生不再需要去“借米做饭”;切身的愉悦体验,使学生无需再“无病呻吟”;深切的真实感受,使学生不再拼凑“假大空”话。当作文课成为了学生们翘首以盼的活动时,写好作文,提高写作能力,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游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