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儿童世界 启迪实践智慧

2018-10-16俞李何菊仙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程表本课儿歌

俞李 何菊仙

【教材分析】

上课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核心内容,是一年级学生“适应新生活”的重要内容。基于以上目的,教材编写了本课。教材的第一课时主要呈现了“课前准备好”“多提问题勤举手”两部分教学内容。“课前准备好”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结合课程表,进行课前准备方法的具体指导;二是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而“多提问题勤举手”是本课提出的第一个上课常规要求,旨在引导学生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上课。

【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近两个月的学习生活,一年级学生已经知道要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课堂学习习惯,但他们尚处于幼小衔接的过渡期,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其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

在现实生活中,一年级学生常常发生没有做课前准备,甚至忘记带书本、作业或美术工具等等现象,需要教师反复提醒,但效果甚微。因此,学会根据课程表提前整理书包的习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学生往往只关注自己想说的,缺乏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学生发言时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就不错了,但还没有达到提出问题的学习水平。本课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勤举手”,可采用生动形象的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清楚表达、认真倾听、提出疑问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知道做好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学会根据课程表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

2.知道上課要“多提问题勤举手”,学会上课认真听,多动脑,把想要表达的内容说清楚,能举手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3.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课堂上保持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

【教学过程】

一、认识课程表,尊重学生知识起点

1.猜谜导入,引导回忆

先用“这节课,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导入,出示谜面:小小一张表,本事可不小,要上什么课,看它就知道。接着出示本班的课程表,说说在哪里看见过它。

2.明确意义,引发观察

提出问题“课程表有什么作用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归纳出:在家里可以按课程表提前整理书包,做好第二天上学的准备;在学校里可以知道下一节课,提前做课前准备。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份课程表,请他们仔细观察,发现课程表的秘密。

3.观察课表,交流发现

学生观察课程表,交流发现:每个班的课程表都不一样;课程表的竖列是从周一到周五的上课时间,横列是按照一天的时间顺序排列的课程名称……

4.学看课表,提出疑问

既然课程表这么重要,首先要学会看课程表。教师用小游戏的方式指导学生学看课程表,教师先说“周( )上(下)午第( )节是什么课”,学生在课程表上找到这节课,用手指指出来,并念出课程的名称。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课表的方法,同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少,能找到课程但是认不出课程名称的困难,请学生讨论解决办法。

5.头脑风暴,创意制作

经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学生提出可以用图例、符号、数字等方式代替不认识的汉字,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课程表,解决看课程表的困难。教师出示学生制作的创意课程表(如下图所示),鼓励学生进一步发挥想象,进行创意课程表设计。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猜谜活动中明确课程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课程表也有大学问,厘清学生的知识起点。其次,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小、看不懂课程表的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方法,由此开启创意课程表设计的活动。学生通过欣赏他人设计的创意课程表,点燃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用自己看得懂的方式来设计制作一份个性化的课程表。这样的设计旨在活化教材,尊重学生不同起点。)

二、课前准备竞赛,明确学科准备要求

1.亮出竞赛规则,明确反馈方式

教师出示活动规则(如下图所示)。每一门学科竞赛结束后,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选择部分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的照片,投射到大屏幕上展示,由学生进行点评。

2.分学科开展竞赛,指向学科特点

(1)语文、数学等学科:通过竞赛、反馈、评价,使学生掌握课前要做好文具、学具、教材、作业本等准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统一摆放的位置,使学生明白,课前的物质准备有利于课堂学习的意义。

(2)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先聆听相关学科教师有关课前准备的温馨提醒,展示带了学科工具之后可以保障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照片,如美术作品、做小实验等。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不忘带学科工具”的好方法。

(3)体育等学科: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体育课是否需要做课前准备”“体育课该做哪些课前准备”进行讨论,使学生明确课前准备不仅是为了确保课程的学习,还是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见下图)。

3.树立示范榜样,强化课前准备意识

播放高年级学生或班级榜样的示范录像,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竞赛活动,细化不同学科课前准备的方法指导。教师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现场反馈、点评,聚焦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困惑,打通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藩篱,尤其是针对美术、体育等学科的难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破解难点,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源于生活、指导生活的课程理念。最后,通过观看录像,树立榜样,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榜样,自觉做好课前准备的意识,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实践奠定认知基础。)

三、 “一分钟”演练,明了课前心理准备

1.“一分钟”演练,指向心理准备

教师采用“一分钟”模拟演练的活动,通过反复训练,指导学生掌握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上课铃声响—迅速回到座位—坐端正—不吵闹不讲话—一起诵读儿歌—等待老师来上课。教师对每一次模拟演练都需要及时进行点评,表扬。

2.辨析常见现象,解决学生难点

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突发情况,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寻找做好课前心理准备的方法,也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法,进行模拟训练,强化实践。

(1)上课铃响后,老师没有来,学生该怎么做?

(2)上课铃响后,还有人在说话、走动,其他同学该怎么做?

(3)上课铃响后,小明还在想课间活动时发现的小蜗牛,该怎么办?

3.总结好办法,真正准备好

在上课铃响的第一分钟,通过念儿歌、背古诗、唱歌、眯眼休息等方法,都能帮助小朋友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所以课前准备不但要做好学具准备,也要把心收回来,准备专心致志地学习。两项都准备好才是真正做好了课前准备。这样,我们就可以上课了。(板书:上课了)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语言能力弱,需要以活动体验的方式激发回忆,建构认知。故本板块采用“课前一分钟”模拟演练的形式,观察学生课前心理准备的方式,进行反复操练点评。同时,针对一年级常见的“课前一分钟”的共性问题,让学生探究解决办法,然后再次进行模拟训练。通过富有童心童趣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课前准备不仅是指物质准备,还有心理准备。只有二者都准备好,才是真正做好课前准备。)

四、從问题出发,强化规则意识和方法

1.利用教材图例,培养规则意识

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中的图示,围绕“这样举手发言好不好”“该怎样举手发言”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课堂上先举手后发言是课堂常规,随意抢话不仅自己没有好好倾听,还影响别人倾听。课堂常规是保障全班学生学习顺利进行的规则,有了规则才能上好课。师生一起梳理符合班级特点的规则,并编写成儿歌,一起诵读。

有人在发言,我就不出声;

他在讲什么,我要仔细听;

想想他的话,是否有道理;

等他讲完话,赶快举小手;

老师请到我,大声清楚说;

老师没请我,我就再等等。

2.观看科学录像,强化规则训练

学生观看有关“300万头野生驯鹿大迁徙”的录像,思考自己想提的问题。根据儿歌所阐述的举手发言和提问的规则,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法来评价刚才的学习活动,逐步明白课堂常规必须人人遵守,只有认真倾听、充分思考、大胆提问、发言有序,学习才会是愉快的。

(设计意图:学会倾听与提问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以教材所提供的例子,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开展讨论,明确遵守课堂常规的意义。通过师生共同编写朗朗上口的儿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学生掌握遵守课堂常规的方法。然后通过“观看录像”的活动,实现对以上课堂常规的实践训练。在活动中,通过互评和自评促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对课堂常规的应用方法进行自主归纳、主动建构,有效地避免了单纯说教的弊端。)

五、儿歌总结全文,实践作业拓展

1.出示儿歌,总结学习内容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已经知道了“做好课前准备”和“多提问题勤举手”的原因和方法。我们一起来读读右面的小儿歌,老师相信大家只要按照规则做,很快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诵读儿歌)

2.制作创意课程表,家校配合训练

在家人的帮助下,完成属于自己的创意课程表(详见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册第33页)。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对学生按课程表做好课前准备的指导和训练,定期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以贯之的坚持与实践。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通过家长参与、指导一年级学生完成创意课程表的设计和制作,把课堂的知识内容落实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家校配合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儿童养成好习惯,适应新生活。)

【点评】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理念,课堂学习源于生活,反思生活,指导生活。故本课从儿童生活出发,开发多样课程资源,充分尊重学生差异,不断提升实践智慧。

一、以小学生活为指南,初步建立规则意识

一年级学生的第一个学期的主要任务就是适应小学生活,其中,适应课堂生活是重点与难点。故本课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挖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和疑问,以此作为课程资源,进行突破。教学中利用和激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体验,使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引导学生不断反思与调整,初步建立规则意识。

二、以学生经验为起点,尊重差异让“教”于“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引导学生从学会“看课程表”入手,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进而利用自己的经验,主动调整,提出利用“创意课程表”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新发展。这个过程体现出让“教”于“学”的理念,教师的儿童意识较强,关注不同起点学生的学习经验,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转变学习方式,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引导,实现不同发展。这一学习过程不仅充满童真童趣,而且水乳交融,富有实效。

三、以活动体验为形式,自主提升实践智慧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落脚点还是在于回归儿童世界,启迪实践智慧。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积淀并提升自身的课程素养,运用于课堂教学。本课设计多次采用“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方法—实践模拟训练”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引领学生亲历自主学习的过程,获得深度体验,培养学生“从生活和经验中学习的能力”,提升实践智慧。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实验小学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教研室 311100)

猜你喜欢

课程表本课儿歌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识字儿歌
睡觉儿歌
课程表
做生意
自制课程表
儿歌6首等
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