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的散文教学

2018-10-16周成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常春藤意蕴散文

周成华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专家给出了如下界定: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处于核心素养中的基础地位,它是捍卫语文学科尊严的重要保证。其他素养的培养必须“融化”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中,自然无痕地进行。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文本中的重要门类,如何在散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以《囚绿记》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

散文语言是作者精心锤炼的成果。它不同于诗歌语言那样追求“陌生化”表达,也不像小说语言那样追求“生活化”,它讲究文辞、节奏、气势、色彩,是一种最本色也是最优美的语言。因此,散文教学对于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获得语识语理、提高语用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叶圣陶说:“阅读教学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务必发现它的特征。”[1]在散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紧贴文本语言,通过语言的品咂、咀嚼、玩味,感知语言的情味与意蕴,另一方面,也不能使劲地一味探讨作品“说了些什么”,而应重视文本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潜心品读,充分感受语言表达的适切感、分寸感、得体感,发现作者“这样言说”而不是“那样言说”的意图,从而体认作者言说的奥妙与智慧,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教学《囚绿记》时,我引导学生整体梳理了作品的抒情线索后,布置了这样一道语言品味题:作者深深迷恋着绿色,课文2-7小节中哪些词句中最能体现这种情感?请作简要赏析。请看课堂教学片段:

生1:“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我只是“瞥见”了绿影,就“毫不迟疑地”“了截爽直”地“决定”下来,可见我对绿色的一往情深。

师:这是什么写法?

生1:对比。

生:“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作者把“一枝之绿”“视同至宝”,强烈的反差中可见他对绿色的渴求。

生:“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揠苗助长”是指失去理智。

师:这一段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

生:“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因为迷恋常春藤,所以爱屋及乌,爱上她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这里的常春藤,已经不再是一棵简单的植物,而是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美丽生命了。

师:通过课文2-7小节的品读,大家可以发现,作者对常春藤的爱已经达到了痴迷、近乎病态的地步了。正因为如此,作者产生了一个“自私”的念头,他要幽囚这一片绿色。

在这一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词句的品读入手,通过对作品中有较大情感张力的对比性语言的赏读,对“揠苗助长”“婆娑的擺舞”等情感色彩鲜明词语的品味、想象,真正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认识到“特定的言语形式”传达出“特定的情感内容”,使教学臻于“言”“意”共生的理想境界,滋养了学生的言语智慧。

从散文的语言特征出发,我们既要重视语言的揣摩、体味,赏读,也可依托文本,巧妙选点,开展仿写、补写、创写等读写结合活动,学以致用,强化迁移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囚绿记》教学的结课阶段,我布置学生以诗歌形式表达自己阅读的感悟,有学生以“致幽囚后的常青藤”为题,改写出如下文字:“你/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但你/每一枚细叶/每一茎卷须/依旧朝向窗外的方向/朝向灿灿温暖的阳光。”表达虽不免稚嫩,却见证了学生言语生命的成长。

二、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

洪宗礼先生曾说:“如果把听说读写比成四盏灯,那么,想就是一个总开关,只有打开它,听说读写活动才能大放异彩。”[2]可见思维发展对于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散文教学中,如何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一是要注重文脉、文思的训练。叶圣陶先生说:“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3]散文大多具有“形散神聚”的特征,只有了解了作者思想发展的途径,“你才能跟作者合得拢在一块儿,你才有接受它,信从它,欣赏它,感受它,辨正它,批评它的资格”[4],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整体性。二是要通过分析、概括、比较、辨析、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提高思维的品质。

《囚绿记》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美文,对于其主旨,历来争论较多。在这一课的总结阶段,我投影了几种说法:1.以常青藤象征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追求光明、向往自由的情怀。2.爱到极点即变成占据,让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活在自己的世界里。3.由囚绿到释绿的过程,真实展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人性从迷失到回归的真实感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文本,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积极性很高,各抒己见,课堂碰撞激烈,出现了高潮。通过这样的辨析、比较训练,学生既懂得了发言要有理有据,据本而行,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同时,批判、质疑的理性精神也得到充分培养,思维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在《囚绿记》教学的拓展部分,我引导学生比较常春藤与郭沫若《石榴》一文中的石榴的形象。两者都具有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人格特征,但由于作者禀性、气质的不同,郭沫若笔下的石榴会“变法戏”,会“破口大笑”,更多表现出乐观、开朗的情怀,而陆蠡笔下的常春藤被囚后“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更具以死抗争的悲怆色彩。通过比较分析,求同辨异,学生对作品中意象的把握更为充分、清晰,思维的准度、深度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三、指向“审美鉴赏与创造”

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美点,让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领悟作品的意蕴美;通过形式多样的审美体验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品味,最终形成创造美的能力。

以《囚绿记》为例,作品中的形象,一是古城中孤独而陌生的“我”,二是被囚后不甘屈服的“常春藤”,从某种意义上讲,两者具有较高的互喻色彩。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重点感受常春藤的形象美。可设计这样的主问题:

常春藤在被囚后有着怎样的“改变”?其“不变”又体现在哪里?

学生通过对“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等句子的品读,对常春藤的不屈不挠、向往自由、热爱光明的形象美就有了充分的感受。教师再通过背景资料的征引,引導学生知人论世,调动联想、想象,便可认识到常春藤的意蕴之美,即常春藤象征了中华民族在异族入侵时表现出的坚贞不屈、“不自由毋宁死”的民族气节。

散文的意蕴是经由外在形式显现出的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是一个多面的复合体。王漫老师认为,散文发展的趋向是日益重视“思想”“理性”“理趣”。[5]因此,探求散文的意蕴,就不能不重视其蕴含的理性之美。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通过课文2-7小节的品读,大家可以发现,作者对常春藤的爱已经达到了痴迷、近乎病态的地步了。正因为如此,作者产生了一个“自私”的念头,他要幽囚这一片绿色。可见,不加节制、泛滥的爱就会——

生:泛滥的爱会导致伤害。

生:过多的爱会导致贪念。

生:过多的爱会导致占有欲的膨胀。

这一教学片段中,我引导学生在语言品读后,主动跳出文本,站在一定高度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审视和提炼,进而品读出隐藏在文字深处的理趣之美,使课堂闪现出智慧的灵光。

四、指向“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就是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传统文化滋养,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处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散文作品讲究“半瓣花上说人情”,注重文化意蕴的营造,教学中充分挖掘、捕捉诸多文化的“因子”,让学生在语言的咀嚼、品味、探究等活动中,获得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滋养,从而增强文化自豪感,促进精神成长。

以《囚绿记》为例,作品表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理念,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崇尚自由、渴求光明的民族精神,都可以深深浸润到学生的骨子里,给学生人格养成以影响。如果从细部入手,作品至少有一处可适当开掘: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在讨论“哪些语句表现了我对绿的迷恋之情”时,有学生品读到这一句,我适当进行了延展,请看教学片断:

生:“绿叶和我对语”,作者使用“对语”一词,可见他已将常春藤视为自己的知音,视为自己的密友。

师:是的。古人讲究与自然亲融共处,心灵相印。庄子在游濠梁时,就真心感受到水中鱼的快乐,并且,他也觉得,鱼也是懂得他的快乐的。同学们在阅读中,还读到过类似的诗文吗?

生:李白在《独坐敬亭山》中写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也是把敬亭山看成心意相通的知音。

生:辛弃疾词《贺新郎》有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通的美好境界。

……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师生通过阅读资源的征引,激活了阅读储备,挖掘出文本中的传统文化意蕴,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的共处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这样的解读自然就增添了文化品位。

在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存在很多未知的“空白点”“待定点”,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我坚信,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引来“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的喜人景象。

参考文献:

[1][3]叶圣陶著,周一民编选.怎样学好语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3).

[2]洪宗礼著.语文教育之“链”[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2).

[4]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2).

[5]王漫.重构散文的本体知识与教学知识[J].语文教学通讯,2010(08).

猜你喜欢

常春藤意蕴散文
常春藤妈妈和她的孩子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常春藤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