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不拉》(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2018-10-16王聪聪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省略号琴声牧民

王聪聪

【教材分析】

《冬不拉》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哈萨克族民间的传说,讲的是关于哈萨克族一种叫作“冬不拉”的民间乐器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只体形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哈萨克族人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他勇敢地与瞎熊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后,王子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述给国王听。无比悲痛的国王为儿子的英勇和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而感到欣慰。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拨的这种乐器叫作“冬不拉”,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阿肯”。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品德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2.结合课文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绘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感悟哈萨克民族的音乐文化。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教学重点】

品读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为民除害敢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难点】

阿肯的琴声是怎样使国王了解事情经过的,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冬不拉》。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冬”不是“东西南北”的“东”,而是“冬天”的“冬”。(板书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冬不拉是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一种弹拨乐器,关于它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文章,去感受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二、概括课文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已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文章的大概内容(板书:感知)。这节课,我想借助书中的两幅插图请同学们来概括全文,好吗?

师:谁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第一幅图的主要内容?(出示第一幅插图,图略。)

生:王子在与瞎熊搏斗。

师:不错,语言很简练。谁还能再来说一说?

生:弱小的王子在与身躯庞大的瞎熊搏斗。

师:真棒!你注意观察到了他们身材的不同、力量的不同。还有吗?谁还想说?

生:面对身躯庞大的瞎

熊,我看到的是王子正在进攻,而不是后退,所以,我觉得可以用“英勇”来形容王子。

师:同样的一幅画面,你

们每个人观察的侧重点不同,得到的情感体验也是不同的。

师:在这幅图上你们看到

些什么?(出示第二幅图,图略。)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生:阿肯在用音乐向国王讲述整个事件的经过。

师:老师想提醒同学们,

再认真观察图上的人物,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看不见老师手中的图片,可以看书中的插图。谁有了新的发现?

生:我从国王的坐姿中推想到他听得非常专注。

生:我注意到了国王眼角的一滴泪水,我想国王肯定是听到音乐后非常伤心。

师:你们的观察太细致

了,联想的也很恰当。

师:现在,谁能依据两幅画面的内容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生:英勇的王子与瞎熊搏斗牺牲了,国王听说后十分伤心。

師:你将这两幅画面的主要内容很好地连接了起来。但是同学们发现没有,在概括全文内容时,仅说这两幅画面内容行吗?注意老师刚才说的是,依据这两幅画面概括全文内容。谁再来试试?

生: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勇敢地与残害人民的瞎熊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给国王听。无比悲痛的国王为儿子的英勇和人民对儿子的怀念感到欣慰。

师:谁来评一评,他刚才概括的怎么样?

生:这两幅画面展现的只是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他注意到了概括全文要把事情的起因和结果融入进去。

师:他概括得好,你对他的回答评价也好,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两位同学。

三、读文、质疑

(师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读书要会质疑,质疑后解疑,我们才能对文章理解透彻。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读的时候你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可以写在书上,也可以在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词旁打个问号,这是我们读书的一种方法。

师:谁能说说自己读完这段话后,提出了什么问题,能解答吗?

生:我抓住“从此”,知道了冬不拉这种乐器是在这个故事发生后才有的。

生:为了抓瞎熊,有很多猎人也献出了生命,为什么牧民们要单单纪念这位王子?

要用王子的名字来命名这件乐器?

(师板书:王子 命名?)

师:这的确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生:阿肯只是通过音乐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国王,他所做的值得纪念吗?

(师板书:阿肯 音乐?)

师:我们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现在就让我们再读文章,去文中寻找答案,感悟理解。(板书:解疑、感悟)记住用笔随时圈画、记录下你的观点。现在开始吧。

四、解疑、感悟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相信你们已经有了答案,让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出示探究一:为了抓瞎熊,有很多猎人也献出了生命,为什么牧民们要单单纪念这位王子?要用王子的名字来命名这件乐器?)

生:王子是一个勇敢、机智、孝顺、善良的人。所以人们要纪念他。

师:那你们能从文中找到一个最能体现冬不拉勇敢无畏的词语吗?

生:自告奋勇。

师:对,是文中第2自然段的“自告奋勇”。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谁知道“自告奋勇”是什么意思?

生:“自告奋勇”指的是主动地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

师:那除掉瞎熊这项任务艰难吗?你们刚才在读书时,注意到文章有哪些地方描写除去瞎熊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再次认真读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生:我找到了第1自然段中有对瞎熊身材和性情的描写。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除掉瞎熊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生: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可看出这是一只狡猾的瞎熊,要除掉它非常困难。

(生读)

师:那你能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从你的读中感受出来吗?

师:除去瞎熊这项工作的艰难文中还有描写吗?

生:我从第5自然段中看出王子为了抓获瞎熊经历了很多困难。

师:好。这一段告诉我们,王子为了找到瞎熊历尽艰辛。试着读一读,从文字中细心体会王子这一路走来的不易。

(师指导朗读)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第7自然段王子与瞎熊的搏斗也能看出王子除掉它非常困难。

师:请你来读一读这段话,好吗?其他同学请看这幅图,希望你读得能让我们所有人看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生读)

師:王子的英勇、瞎熊的凶残、搏斗的激烈,他都读了出来。知道老师最欣赏他读的哪一句话吗?是最后一句:“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同学们想想这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生:王子和瞎熊同归于尽了。

师:那文章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来呢?

生:用上省略号,是不忍心让这残忍的结局直接出现在我们面前,作者是想让我们从这省略号中去细细地感悟。

师:他刚才读的时候,就将省略号的意味读了出来,这说明他对文章的理解很透彻,所以老师最欣赏他读的这一句。

师:面对凶残的瞎熊,王子不是退缩,而是主动进攻,这勇于牺牲的精神怎么不值得我们敬佩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从文字中去感受王子的英勇。

师:认识了王子的勇敢,那他的机智和善良表现在哪里呢?谁能发现王子的孝顺表现在哪儿?

生:为了让自己的父王不再着急,他一听完父王的话,就自告奋勇要去除掉瞎熊。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能表现出王子做出这个决定的果断?

生:“一……就……”这组关联词充分说明了王子的毫不犹豫,也体现了王子的孝顺。

师:王子做这个决定仅仅是孝顺吗?谁来分析一下“心急如焚”和“一筹莫展”的意思?当手边没有字典时,我们可以借助对字形的分析,找近义词或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

生:我发现“焚”下面是“火”,上面是“林”,是说树林被火烧了,我想这个词应该是指瞎熊伤人这件事让国王心里异常着急,就像是火在烧树林一样。

师:很好,你通过“焚”的字形,理解了这个词。

生:“一筹莫展”的“筹”的意思是“筹划、计划”,所以连起来就应该是“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师:你这种方法是抓住词语中的关键字来理解的。

师:谁能发现王子的细心、机智表现在哪儿?

生:冬不拉在一条小道上发现了瞎熊的足迹,为了捕获瞎熊,他又做了一番巧妙的伪装,然后把自己隐蔽起来。在与瞎熊搏斗时,他先在隐蔽处射箭,这些都充分证实了冬不拉是一个细心、机智的人。

师:为了抓瞎熊,有很多猎人也献出了生命,为什么牧民们要单单纪念这位王子?在这件事上,除了王子最终将瞎熊杀死,与瞎熊同归于尽,还有哪些地方与猎人有不同之处?

生:猎人去除瞎熊,是国王“派出”去的,是“被动”的,不愿意去也得去,而王子却是“自告奋勇”,明知除掉瞎熊艰难,却毫不犹豫地要去做这件事,最终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师:这样一个勇敢、机智、孝顺、善良的王子怎么能不让人们永远记住他呢?

(师出示探究二:阿肯只是通过音乐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国王,他所做的值得纪念吗?)

师:阿肯将王子已经与瞎熊同归于尽的坏消息告诉国王,有那么艰难吗?谁能联系上下文谈谈?

生:得不到儿子的任何音信,国王“坐卧不宁”,头发、胡子也全白了。

生:国王发布的告示中说,只要将王子活着找回,就有重赏;知道下落,隐瞒不告,就将失去双足。这充分显现出国王对儿子的关心与疼爱。

师:请同学们注意一下文中的分号和省略号,想一想这两个标点背后隐含的是什么?

生:这两个分号背后隐含的是:国王不愿听到噩耗;这省略号背后隐含的是:假如有谁告诉国王,王子已经遭遇不幸,就会遭到更严厉的惩罚,这惩罚有可能是失去生命。

师:是啊,所以牧民们不知如何将这个坏消息告诉期盼儿子平安归来的国王。文中哪个词说明人们想了很多办法?

生:冥思苦想。

师:联系上下文,你们理解这个词吗?

师:就在这种情况下,老牧民阿肯自告奋勇要将王子已不在人世的消息告诉国王,他面临的同样是生命危险。(板书:连线 自告奋勇)

师:阿肯是勇敢的,想一想,阿肯的机智又表现在哪儿呢?

生:聪明的老牧民阿肯,用音乐向国王讲述了王子与瞎熊搏斗、英勇牺牲的经过。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15自然段,画出形容琴声的四个词语。

师:国王从琴声中明白了事情的经过,那你们想一想这琴声是如何和整个事情的经过对应起来的呢?每一部分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呢?

生:“雄浑激昂“的乐曲代表着王子自告奋勇要去除掉瞎熊,他没有顾及自己的生命,真的是视死如归。

生:“低回婉转”的乐曲说明王子已经布好了兽夹。可是,这一切全被狡猾的瞎熊识破了。

生:“音韵铿锵”的乐曲让我们看到了王子正在与瞎熊进行激烈的搏斗。

生:“如泣如诉”的乐曲告诉我们王子已经与瞎熊同归于尽,人们对此感到悲伤,对王子有着无尽的不舍与怀念。

师:同学们,注意到这句话之后的省略号了吗?想一想,这个省略号之后又隐含的是什么呢?

生:它表达出人们会永远将王子这位英雄铭记在心。

师:请你们深情地带着对王子的敬佩与怀念读一读这段话吧。

(生讀)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老牧民阿肯正在用这极富感染力的琴声为国王讲述整个事件的经过。看来叙述一件事情,我们不但可以用语言,还可以用音乐来表达。

师:表面看来,阿肯只是通过音乐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国王,但是,他做这一切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最后的结果是,他不但借助琴声巧妙地向国王讲述了王子遇险的经过,而且还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并意外地得到国王的重赏。这样的一个人难道不值得人们纪念吗?

五、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面对心急如焚的父王,面对生活得不到安宁的牧民,面对凶残狡猾的瞎熊,冬不拉自告奋勇、勇于牺牲的精神令人敬佩。面对盼儿平安归来的国王,面对不知如何将噩耗告诉国王的那些善良的牧民,阿肯自告奋勇,机智巧妙地利用音乐来诉说事情的经过同样值得我们赞叹。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文章为什么要用“冬不拉”来命题?冬不拉和阿肯都具有自告奋勇的精神品质,那文章以“阿肯”命题可以吗?

生:在这整个故事中,冬不拉是作为主要人物出现的,以“冬不拉”命题,既指“冬不拉”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乐器,更多的是表达出人们对他的敬佩与怀念。

师:文章学完了,能谈谈自己的收获吗?

生:我从文章中的人物身上收获了做人的道理。

生:我从文章结构上明白了作者构思的巧妙。

生:我明白了用词要恰当,同样是表示着急、不知所措,但作者用了“心急如焚”“一筹莫展”“坐卧不宁”三个不同的词来形容,避免了重复。

生:我知道了,文章命题要根据重点内容。

师:这篇文章的学习,带给了我们如此多的收获。下一节语文课,请同学们写一篇读后感,就谈你学完本文的收获。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省略号琴声牧民
省略号来了
省略号
泉水滴答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对牧民的影响探析
倾听那琴声
商人买马
可怕的琴声
悦耳的琴声
自报家门的省略号
正确使用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