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精神专科医院营养性药品PDCA管理实践

2018-10-16黄颖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8期
关键词:营养性医嘱不合理

黄颖华

精神障碍归属于慢性疾病管理,部分患者精神疾病反复发作患者则长期住院,我院80%以上病区属于封闭式管理,患者每日运动量有限,故部分长期住院患者体质较弱,尤其是老年患者多数并发严重的躯体疾病,需根据每位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营养性药品包括肠内营养制剂和肠外营养制剂,肠外营养是住院患者营养支持的主要方式[1],在实际临床使用中,少数医师长期以来养成了随意使用营养性药品的不良习惯,存在超药品说明书用药、超出医保药品限制使用范围等不合理用药现象,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加重患者医药费用负担。PDCA管理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领域,为解决此类不合理用药现象,药学部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决定于2017年4月1日起实施营养性药品PDCA管理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集2016年10月—2017年3月实行PDCA管理前的住院医嘱,筛选出使用营养性药品医嘱472条设置为对照组,2017年4—9月实行PDCA管理后使用营养性药品医嘱435条为观察组。并对两组营养性药品不合理医嘱分别进行统计与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管理,通常是根据临床药师审核医嘱和医嘱专项点评发现问题,对营养性药品不合理医嘱进行干预。观察组实行PDCA循环模式管理,即按照以下步骤执行管理:计划(plan,P)、执行(do,D)、检查(check,C)、处理(action,A)四个阶段反复循环,从而实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

1.3 实施管理过程

1.3.1 计划(plan,P) (1)营养性药品不合理医嘱现状分析。根据PDCA管理流程,对实施PDCA前医嘱进行专项点评,不合理医嘱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超适应证、疗程过长、剂量不合理、医嘱录入错误、病程未记录。(2)查找主要原因。合理用药管理小组经过讨论分析,发现主要影响因素如下:①部分医师对营养性药品说明书、管理规定、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不熟悉;②医嘱录入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③未严格遵守病历书写规范等;④护士对营养性药品相关合理用药知识和管理规定普遍缺乏了解;⑤临床药师未严格监控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

1.3.2 执行(do,D) 根据上述影响因素,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①由合理用药管理小组具体负责营养性药品质量改进工作,并组织医生和护士进行系统化培训,内容包括营养性药品管理规章制度、政策文件、合理用药知识等;②临床药师加强前置性医嘱合理性审核[3],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干预不合理用药现象,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用药咨询;③每月对营养性药品医嘱进行专项点评;④质控科负责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到位,督查病历医嘱书写质量。⑤提高信息系统对不合理用药预警与拦截功能。

1.3.3 检查(check,C) 追踪检查各项措施执行情况。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考核,观察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和实际培训效果;对实行PDCA管理后营养性药品不合理医嘱每月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各项数据变化情况;管理小组根据医嘱审核、专项点评以及质控结果,组织临床科室进行讨论与沟通,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监测合理用药信息系统智能情况,加强信息系统维护与更新。

1.3.4 处理(action,A) 对本次PDCA管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巩固现阶段成果,将有效改进措施制度化,列入业务培训内容,修订原来规章制度,整理出待解决重点问题进入下一轮PDCA循环,积累已成功经验运用于持续PDCA质量管理。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行PDCA前后数据比较

对照组医嘱不合理率为9.11%,观察组不合理率则降至1.84%,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552,P<0.001),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不合理医嘱类型与数量分析

观察组实施系列改进措施后,各类型不合理医嘱所对应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下降,已经达到预期整改效果,各类型下降比例,详见表2。

3 讨论

3.1 PDCA管理成果分析

PDCA管理是国家三级医院等级评审与评价所推荐的质量管理工具,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积极寻找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检查改进成效、处理并及时反馈改进,未解决问题转入新一轮PDCA循环管理,以达到不断改进医疗质量目标。经过6个月的PDCA质量标准化管理,无论在药品行政管理方面,还是医疗业务方面,通过一系列系统化的改进,各项操作流程逐步趋于合理化,科室间合作更加密切与顺畅,住院患者营养性药品不合理医嘱比例下降了7.27%,各类型不合理医嘱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超适应证改进效果最为显著,下降比例达90.9%,其余依次为医嘱录入错误、病程未记录、疗程过长、剂量不合理,医嘱合理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疗程过长和剂量不合理等遗留问题有待下一轮PDCA再持续改进。

3.2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培训的重要性

由于精神专科临床治疗对象的特殊性,住院患者90%以上用药品种均为抗精神障碍类药物,药学领域创新发展日新月异[4],临床医护人员对其他类别药物合理用药知识较为欠缺,除药物知识与岗位操作技能培训外,近年来新颁布的系列药事管理法规、文件、指南、专家共识等系统化宣传培训尤为重要。肠外营养制剂管理自2014年度起连续四年列入《福建省三级医院评价标准》药事管理部分,本地医保对该类药品大多数均设定限制使用范围,即营养性药品过度使用或滥用已经引起相关卫生管理部门重视[5-6],营养性药品合理应用管控可以减少医疗资源浪费[7-8],引导临床治疗遵从因病施治原则。经过培训能够全面提高医护人员安全合理用药意识,使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规范化,牢固树立医疗质量意识。

表1 两组不合理医嘱对比情况

表2 各类型不合理医嘱所对应数量与下降比例

3.3 药师与临床科室沟通交流常态化

药学部联合医务部定期组织精神科医师、护士开展不合理医嘱案例分析,加强沟通,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学习和经验借鉴,有效提高PDCA管理执行力。加强医嘱审核与专项点评干预,发现问题医嘱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针对突出问题进行跟踪干预。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超适应证用药[9],医保药品目录限制使用范围为“限有重度营养风险患者”,有些医师对此管理规定并不知晓,部分治疗病例属于可用可不用,其中有的患者食欲较差即给药,并未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营养状况评估。临床药师重点关注问题比较突出的科室,积极主动到临床科室与医护人员沟通,提出整改建议,发放合理用药宣传折页,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医护人员积极采纳,干预效果较为理想。

3.4 整改措施制度化,行政干预促进PDCA管理顺利实施

将本次PDCA管理实践有效的整改措施归纳整理,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即所谓“写你所做,做你所写”,并在药事管理方面推广应用。由于药事管理法规、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的持续修订与更新,合理用药管理小组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下,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对现行的营养性药品管理制度及时进行修订与完善,动态调整营养性药品目录和超说明书用药目录,各管理部门分工协作,建立日常监督管理机制,将该类药物合理使用纳入绩效考核范围,防止营养性药品过度使用[10],保障合理用药制度落实到位。

3.5 运用信息化技术干预临床合理用药

我院现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可以为临床提供全程用药情况监测,实现职工权限管理、医嘱实时审查、药物信息在线查询等,发现不合理处方或医嘱可以进行预警或拦截,起到事前干预作用,为医务人员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问题提供便利条件。建立合理用药软件应用的相关制度并实施,可以有效减少不合理医嘱[11],但该系统也存在局限性[12],如更新滞后、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药师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故应指定专人负责合理用药系统的维护工作,包括系统版本升级、药物信息动态调整、合理用药信息更新、PDCA管理改进措施等。信息化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促进合理用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的现代医院药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4 结论

PDCA管理是一种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工具,靠不断循环来推动医疗质量呈阶梯式上升。在本次临床实践过程中,通过行政干预和技术干预相结合,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充分提升医务人员的安全合理用药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营养性药品不合理医嘱。

猜你喜欢

营养性医嘱不合理
儿童保健门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研究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例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151例蒙古族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