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生稻有了丰产高效新模式

2018-10-16

农家书屋 2018年9期
关键词:双季稻再生稻机收

水稻收割完,剩下的稻桩,人们一般认为它已经完成历史使命了,于是在稻田中把它付之一炬,或者将它翻入地里沤肥。其实,稻桩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可以再生的,这是水稻的一种种植模式,称之为再生稻。

再生稻种植就是在头季稻成熟之后,割下稻株上约2/3部位,收取稻穗;保留下面1/3植株和根系,并给以施肥和培育,让其再长出一季稻穗。这种植模式,也称为水稻“一种两收”。由于水稻是在原有的根系上再次生长,相当于省去了二季稻种植地区,从收割完头季稻到二季稻生长中期的这段时间,因此它叫再生稻,而不叫双季稻。

再生稻实现了稻田一次耕整、育秧和栽插,收获两季稻谷的效果,具有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省秧田等诸多优势。

什么地区适合种植再生稻呢?专家说,那些阳光和热量不够种植双季稻,但是种植一季稻又有多余阳光和热量的地区,均适宜种植再生稻。

农业农村部近期出台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在西南地区发展再生稻。这个规划显示,再生稻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在种植水稻的面积约为3.7亿亩,其中有5000万亩的地区适合推广再生稻。如四川、重庆、福建、湖北、湖南都有大面积的再生稻种植。福建省尤溪县近些年每年种植再生稻近10万亩,头季平均亩产600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300公斤。照此计算,如果5000万亩适合推广再生稻的地区都种植再生稻,我国每年可增产稻谷1500万吨。因此,发展再生稻,对保障粮食稳定增产、提高种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传统再生稻种植模式头季需要人力收割,费时又费力,已不适合当今农村现实;采用机械收割,又因机械碾压伤稻茬,影响水稻再生芽的生长,使再生季稻谷产量低。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自2008年起,由华中农业大学牵头,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长江学者彭少兵教授和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黄见良教授,联合湖北省相关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攻关研究,并在湖北省蕲春县等地建立了示范基地。通过9年努力,现在专家们已经创建了适于水稻头季机收的“一种两收”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最近经现场测产,水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大面积示范区平均周年产量达到每亩1030公斤。

据专家介绍,机收再生稻技术立足机械化生产,水稻种一次收两次,只需要一季种子、一次耕整地,再生季水稻只要施氮肥1~2次即可,基本不用农药。因此所需要的农药化肥用量以及能耗,比其它再生稻生产模式显著降低,比双季稻节本省工。由于这一模式的比较效益突出,能保证再生稻在增产的前提下真正增收,在推广中很受农民欢迎。

以湖北省为例,近年来,在各级农业部门重视推广下,经过湖北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一种两收”创新团队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全省再生稻面积从2013年的44.7万亩增至2017年的230万亩,一批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再生稻米品牌正在迅速形成。

与湖北省以前流行的双季稻、中稻等种植模式相比,机收再生稻显示出“投入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稻米品质好、市场前景好,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的“三高二好四省”的独特优势。

猜你喜欢

双季稻再生稻机收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海南杂交水稻双季稻单产突破1500千克
双季稻秸秆还田下减施钾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湖南早稻机收预计减少损失1.45亿斤
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模式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今夏山西省小麦机收率达到98.1%
冬作物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