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移动智慧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以三明学院为例

2018-10-16刘孙发李增禄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办事统一师生

刘孙发,李增禄

(三明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多数高校已经从“数字校园”建设向“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路转移。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基于移动终端的校园网络应用已层出不穷,并逐渐成为互联网界聚焦的热点之一[1]。为此,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也从“智慧校园”建设阶段迈入“移动智慧校园”建设阶段。然而,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在大力建设移动校园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应用服务分散,缺少统一移动门户平台、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接口标准;查询类的应用需要开发,无法快速生成上线。地方本科院校“移动校园”建设应坚持“业务深度融合,服务丰富多元,平台开放互利,管理统一便捷”的理念,搭建“高兼容性、高实用性、高扩展性、高升级潜力”的“智慧校园”一站式服务平台,才能进一步落实国家倡导的“互联网+教育信息化”的号召,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1 地方本科院校移动校园建设现状

1.1 移动应用缺少统一服务大平台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校园移动App大多是由各个业务部门根据业务需求建立的,他们之间相互独立,如教务移动应用、图书馆移动应用、一卡通移动应用、广大师生校园移动应用需要逐一安装App,这就给用户应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由于各移动应用之间无连结关系,业务部门需要各自宣传推广应用,从而造成校园移动应用使用率不高。为解决校园移动应用多、乱和推广难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校园移动应用服务门户统一管理,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也方便宣传推广[2]。

1.2 移动应用开发与维护困难

现有校园移动应用开发均需要经历需求分析、产品原型设计、UI视觉设计、数据库搭建、服务端开发、IOS/Android客户端开发、APP程序设计、上传到应用商店、APP维护及更新等过程,存在开发周期长、费用高、升级维护困难等问题,而且业务部门主要依靠厂商运维,一旦服务停止,应用将无法更新,甚至瘫痪,不利于移动校园生态链的可持续发展[3]。

1.3 移动应用之间数据无法共享

早期地方本科院校建设的“数字校园”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基本上是无法实现共享互通的,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后经过“智慧校园”建设阶段的数据整合,才使得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规范共享[4]。现阶段校园移动应用的境况与早期的“数字校园”建设阶段如出一辙,缺少全局规划与统一管理的建设思路。

1.4 移动应用无法精准推送信息

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各部门与师生之间的沟通还是停留在学校主页发布公告或通过电话、微信、QQ等工具逐级传达的,师生获取信息不仅滞后而且覆盖面不够精准[5]。目前,学校十分需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连技术,直接便捷地将消息发布推送到目标师生的移动终端,同时也能得到师生的即时反馈信息。

1.5 移动端网上办事应用流程固化且数量不多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供师生移动端网上办事的应用不多,而且流程固定难以调整。师生办事主要还是通过PC端网上办理和人工服务窗口相结合,服务与办事业务水平较低,而且不够便利。

1.6 移动应用数据无法深度挖掘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各移动应用相对孤立,数据无法共享,很难对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和处理,也不能用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描述。

2 “移动智慧校园”平台建设

2.1 “移动智慧校园”平台概述

“移动智慧校园”平台建设是以智慧校园统一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以同步应用智慧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的组织架构与用户身份等信息,坚持数据与身份信息同一来源,为第三方APP接入提供标准接口,并为开发者提供基于授权管理的数据接口,从而为全校师生提供基于精准用户身份的信息推送模块与一站式的灵活配置流程的办事大厅。“移动智慧校园”平台建设集中展示了校园内所有的移动应用,通过统一的管理与开发平台,模块化的快速生成查询类应用,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为用户及各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基础。移动智慧校园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移动智慧校园平台架构

2.2 “移动智慧校园”平台的建设思路

2.2.1移动应用集中展示门户的建设

集中展示门户是对校园网移动应用进行整合、统一控制用户对移动应用的访问,为用户提供单一的访问入口。门户界面按资讯、业务服务、公共服务和办事大厅等进行梳理和归纳,充分展示与用户权限相匹配的移动应用,同时也满足用户界面自定义的需求,从而解决校园移动应用多且乱等问题。

2.2.2移动应用统一管理平台与查询类应用的建设

“移动智慧校园”开放的平台建设,为校园信息系统快速对接信息发布、运营管理,以及为用户PC向移动端应用的迁移等一系列服务的提升提供了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学校和第三方开发商提供了统一入口及管理。开放平台的建设还能为平台开发者提供功能丰富的各种业务接口,使其能够快速、便捷的与移动平台系统完成对接,为校园移动应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链[6]。

“移动智慧校园”统一管理平台为学校信息化管理部门和人员提供了整个平台的管理、监控与运行维护等功能,主要包含学校组织结构管理、用户信息管理,以及应用管理中心、个性化维护、通知管理、权限管理等模块化应用功能。

“移动智慧校园”应用可通过配置服务器地址等简单操作,可直接利用学校数据库和模块化应用快速生成接口类查询应用,如成绩查询、课表查询与统计、空教室查询等,解决了学校校园网应用开发难度大、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等问题。

2.2.3移动应用数据整合共享与统一授权管理的建设

“移动智慧校园”应用的数据必须与“智慧校园”数据中心进行整合共享,身份认证采用基于智慧校园统一身份认证平台LDAP标准认证接口进行集成[7]。“移动智慧校园”所有移动应用的基础数据都来自于学校的数据中心,确保数据应用完全一致,从而实现传统校园网与移动校园网的无缝对接。

“移动智慧校园”应用可采用授权管理机制为第三方移动应用的接入提供数据共享与对接接口。高校数据涉及到师生隐私、科研成果、管理资料等重要信息,在高度共享的大数据时代,安全问题将会成为“喀琉斯之踵”,威胁到整个移动校园生态链[8]。采用统一的可管可控的授权管理机制,才能精细管理数据与接口,从而进一步保障校园网数据安全。

2.2.4移动应用真实组织结构和精准发送信息的建设

“移动智慧校园”用户发送通知、信息时,不仅可以直接选取部门、班级或个人作为对象,或自定义选取管理权限内的接收者,还可以随时掌握消息送达情况,清楚知晓哪些人员已经阅读了通知,哪些人员还没有阅读,可以有针对性通知没有阅读的人员,从而提高通知到达的精准度与效率。

2.2.5移动应用流程与表单和网上办事大厅的建设

由于传统的移动应用流程与表单都是固定的,对流程或表单进行调整需要进行软件开发,这样势必造成移动网上办事推广缓慢。“移动智慧校园”具有可视化、灵活生成办事移动应用的功能,开发人员无需掌握复杂编程语言与编码就可以实现[9]。“移动智慧校园”建设是以先进的流程服务理念,将纯手工办事或分散在各业务系统的流程进行有效地整合起来,在各系统、各业务领域之间实现有效的流程贯通和数据整合,并通过基于云计算WFaaS的开放架构,形成一个开放、可扩展、可持续发展的移动网上办事大厅,轻松地生成调课申请、休学申请、出差申请、师生请假申请、报修申请材料上报等相关移动应用。“移动智慧校园”可以实现各个办公流程移动化应用,形成移动网上办事大厅,解决了师生办事难的问题。

2.2.6移动应用深度挖掘数据为分析决策提供依据

“移动智慧校园”建设通过数据引擎定时分析师生个人学习、阅读、消费等相关业务管理数据,并推送各类学习报告、阅读报告、消费报告给校内师生用户,使之更加全面细致地掌握个人相关行为。同时,“移动智慧校园”的系统完全对接高校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并对各类管理数据进行分析,自动推荐形成学习圈子、兴趣圈子、阅读圈子、消费圈子、生活圈子等,为师生提供一个完全实名、真实可靠、纯粹干净的校园师生社交网络。“移动智慧校园”的系统还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挖掘形成领导管理报告,为学校各级领导进行客观、科学、合理的研究与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 结束语

当前,移动校园建设必须借鉴“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建设基于“智慧校园”基础上的“移动智慧校园”。通过以“移动智慧校园”的数据与数据中心一致且高度共享为原则,以方便用户使用、提高办事效率、统一安全管理、简化开发流程、数据有效利用为目的,结合以上建设思路构建智慧型移动校园。“移动智慧校园”建设作为传统校园网业务应用的继承与扩展,要充分发挥移动校园便捷的特点,使移动校园随时随地为师生、管理、科研等服务。

猜你喜欢

办事统一师生
细节指引 办事不抓瞎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各自为政
履职尽责谋发展 为民办事解忧难
明天有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