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次土地调查中的耕地集约化利用评述

2018-10-15疏兴旺

炎黄地理 2018年6期

疏兴旺

摘 要: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徙,原有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成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最为稀缺的资源,城市扩张过程中如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集约利用土地的问题已经口渐突出。为进一步保护我国耕地,文章对第三次土地调查中的耕地集约化利用问题进行了评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第三次土地调查;耕地集约化;耕地集约化利用

1 研究耕地集约化利用的意义

1.1有利于耕地保护

耕地集约化利用正式从集约的角度,提高单位面积的利用率来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也就是说,通过对耕地的集约利用,保障我国耕地利用率。这样一来,既有利于保护我国耕地,又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有利于加强土地管理

通过研究耕地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浪费和布局分散等问题,使有关的管理部门充分了解现状。针对耕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指导耕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开发。另一方面,合理有效的利用耕地,有利于土地管理部门了解其利用情况,发现尚存剩余耕地的开发潜力,更好的连接增加现有耕地和尚存剩余耕地的供给。

1.3有利于提高耕地投资效益

耕地的集约化利用,也就是使耕地区域化,相对的集中起来,优化空间布局,有利于投资者节约开发资金,进行集中耕种,提高人们的居住密度和耕地的使用率。合理进行耕地空间布局,实现耕地的相对聚集化,能够实现相关配套功能的优化整合。因此,人们日益加强对土地的合理有效利用,使城市的土地更加集约化,降低相关公共服务的成本费用,提高其社会和经济效益。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相较于发达国家,经济实力有限,且人口众多,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存在很多不足。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建设,都需要资金支持,城市建设应该合理利用土地,使其集约化,提高人们聚集的密度,更好的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减少这些设施的投资和成本费用,使其更具有经济效益,进而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

2 加强第三次土地调查中耕地集约化利用的措施

2.1实现城市发展模式从“无限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

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应该遵守市场规律来利用土地资源,在取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是保证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利益的统一性。总的原则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努力挖潜存量建设用地,合理盘活农村居民点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一是加强耕地规划编制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二是将耕地的供应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调节供给,加强对耕地的宏观调控。对于土地供应量的调节,一方面从政府入手,调整供应量,另一方面科学引导土地的流向和用途;三是充分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坚持环境先行,在建设城市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四是合理引导和确定耕地的级差,使“土地财政”从“主要靠面积”向“科学调整结构”进行转变,依法科学使用土地收益。

2.2加强对城市扩张中的征地行为进行监管

第一,严格规范土地征用的范围。商业用地的使用应通过市场途径取得,而土地的征用适合于公共利益的需求,不得为了谋取私利而征味土地。因此,在征用土地时应该坚持土地用途符合公益事项,公开公益事项明细,防止商业目的的征用土地;第二,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土地资源能够带来巨大的经之利益,由于地方政府政府存在的土地财政问题,在现有的土地征收程序下,往往导丘农民权益的损害。需要征收土地的项目必须通过决定征地机关正式的会议程序通过,并进一步加强征收的用途、补偿资金标准及分配原则的透明度。做到征收前公告、口证,征收过程中的民主自愿,征收后补偿安置方案合理。第三,完善征地补偿制度。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征地补偿条例》和相关法禾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征收土地的补偿金标准的制定要依照市场价格,保证有土地天有者的土地财产权。其次,保证征地补偿方式的多样性,可运用土地租赁的方式代稚土地征收,土地租赁可减少农民失地问题的产生,应逐渐被应用于公益事项的土地月得中。

2.3堅持规划先行 适时推进“多规融合”

坚持规划先行,合理设计耕地的利用,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合理规划可以代替无体止的扩大城市边界,使建设用地的范围保持在一定水平。因此,需要对城市建设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的边界进行严格的划分和明确,禁止城市建设用地违反土地总体利用规划,进一步扩展到农村地区。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建设用地的预审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要依据规划实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制度,划定规模边界和禁止建设边界,在区域范围内形成允许建社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不断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高规划管理效率,规范土地利用空间秩序、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促进形成集约、高效、协调、有序的土地利用格局。要进一步严格对项目建设用地的审批制度,结合现今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即将建设的项目和申请用地的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设计,保证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的合理性,建设的科学性。

2.4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保障耕地合理利用的前提,如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它可以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布局及利用程度等进行系统分析。耕地质量定级成果提供了各等别耕地的分布、面积,以及各单元的自然、利用、经济属性等,以此可以核算出各行政区的耕地生产能力以及潜力,这些均可作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资料。其中,在土地质量结构状况方面,耕地分等成果反映了土地自然质量等状况,提取了各评价单元耕地的限制因素,发现灌溉保证度、坡度、土层厚度是主要限制因素,为今后中低产田改良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土地生产能力状况方面,耕地质量定级成果提取了农用地等别图中的样点属性,并结合样点调查资料求出各等别耕地粮食播种面积的单产水平,由此汇总出不同等别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进而相关部门作出合理对策,保证我国耕地集约化利用的合理进行。

结束语

总之,第三次土地调查中的耕地集约化利用应立足土地资源分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明确全县土地利用战略,加强全县土地资源利用的宏观控制,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持土地资源节流与开源并重,注重内涵挖潜,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各项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遏制城镇建设无序外延扩张,提高各类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保证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建设用地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土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