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地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引入ESP模式的思考

2018-10-15杨晓丽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大学院校

杨晓丽

摘 要: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ESP模式旨在培养既精于专业知识技能又能驾驭英语、从而进行流利交流的复合型人才。这对正在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地方高职院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ESP模式

一、ESP模式

1. ESP模式的起源与发展。专门用途英语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英语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与对外交流中举足轻重。这使英语从一门单一的语言工具向多样化发展,与职业、就业联系起来。为了满足不同英语学习者的要求,专门用途英语应运而生。

2. ES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我国工程技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发展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使ESP开始在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内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专门用途英语研究的科学化程度越来越高,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具体。

二、地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 学校重视度不高,支持力度不大。很多地方高职院校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放在教学首位,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度不高。英语教学课时数较少,教学设施落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学习效果不明显。

2. 教育模式僵化,英语课程设置与学生的职业规划不符。地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授课一般采取普通英语(EGP)模式,专门用途英语只是在某一学期开设,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以及职业发展需求。

3. 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教法单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一直存在于地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授课时,教师多用PPT或独白的方式讲授课程,教法单一、互动少,学生很少有练习技能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主动学习英语的动力,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4. ESP教师整体能力一般。目前在地方高职院校担任ESP教学工作的教师整体能力一般。他们来自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或翻译专业,英语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缺乏对学生所学专业的了解,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还有一类是专业教师,他们对专业知识掌握较好,专业英语水平较高,但缺乏语言教学的技巧和方法,不能很好地将专业知识表达出来。

5. 生源质量较差,能力参差不齐。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入学门槛降低,地方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普遍较低,生源质量较差。他们英语基础不扎实,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三、地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引入ESP模式的必要性

1. 顺应历史潮流。经济的飞速发展使社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教育部门陆续颁布了若干决定,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引导、推动地方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使地方高职院校向应用性转变。大学英语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部分,自然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顺应历史潮流的ESP教学模式必将被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中。

2. 符合就业导向。对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说到底是就是为了培养既精于专业知识技能又能驾驭英语、从而进行流利交流的复合型人才。所以,ESP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教学,并培养“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这是ESP模式研究的终极目标。高职学生寄希望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渴望步入社会后能拥有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又体面的工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ESP模式,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需求,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水平,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緊贴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以英语的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开设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供学生选择”。不难看出,ESP教学模式是今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主要内容。

注:本文系2017年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校本课题(课题编号:HZLX201731)。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大学院校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