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西文化的传承与教育

2018-10-15代红

青年时代 2018年21期
关键词:纳西族文化

代红

摘 要:优秀的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本文对于纳西族文化的传承教育的是极其重要的,从纳西族的思想和传统教育方式来阐述其纳西文化的发展,使纳西文化在中国民族文化中发挥着积极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纳西族;传承与教育;文化

文化,也就是“人化”即一切带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的东西都可称之为文化。它包括、道德、信仰、艺术、法律、习惯以及人类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而这所有都具有后天习得性。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各种外来文化思潮的涌入,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对于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保存、创新与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民族文化的不同的传承与教育形式,来不断促进少数民族的创新与发展。本文通过纳西文化思想的传承和传统教育传承发展,对纳西文化分析、理解,使纳西族的文化在中国主流文化中传递着积极正面意义和价值。

一、纳西族的概况

任何一個民族的繁荣与发展都是与沉积在该民族文化的孕育是分不开的,就像人类伟大的母亲孕育腹中胎儿的过程一样,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慢慢沉淀,并成功“孕育”而出。

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民族,据统计,有人口3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川、滇、藏之省区的交界处,横断山脉与金沙江“N”字大湾一带地区,即云南的丽江、宁蒗、永胜、中甸、德钦、鹤庆、剑川,四川的盐边、盐源、木里以及西藏等地,其中住以丽江的纳西族自治县为主要的聚集地区。纳西族在多地有他称和自称,有纳日,纳西及那恒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纳西族人民的充分斟酌协商并报国务院批准,于1954年正式统一族称为“纳西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纳西民族不断发展融合发展,吸收一些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壮大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二、纳西文化在思想上的传承教育

文化是一个整体,包括承载文化的人。就纳西族文化来说,它的文化足迹,不仅体现在物质实践的民族的语言,所穿的服饰、饮食的习惯,传统的节日,宗教活动,民居老宅等文化运作体系,还体现在精神思想方面,而精神思想精神方面的文化更是根深蒂固,是一个民族文化信仰的自我认可,是一种民族团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纳西文化的宗教观与道德观

纳西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种以开放、宽容以及进取为主调的民族性格,其宗教观与道德观亦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其传统文化渊源的某些元素。

对各种宗教及其不同教派的宽容和兼容并序,在著名的“白沙壁画”中就有明显的表现。在白沙大宝积宫的壁画中,既有道教和中原传人佛教的神佛像,又有藏传佛教密宗的佛像,这是藏文化和汉文化的结合。在泸沽湖摩梭人聚集地,达巴教的经师同藏传佛教的曾人一道主持法仪的情况,则更是屡见不鲜的。

在清朝雍正初年实行“改土归流”后,汉文化的大量传入和社会经济发展变迁,纳西族的宗教观念也变得世俗化了,许多村寨中的寺庙实际上也变成公共场所,广大民众对各种宗教及其教派渐渐显示出了一种“信而不笃”的倾向,以致于宗教活动同民族文化活动逐步融为一体了。也显现出纳西族文化的不断发展完善。

纳西族一直以来都把“整直善良,诚朴忠厚”为自己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作为评价别人、教育后代的最高道德规范,纳西语所说的“笃”,要求每个人都诚实守信,重义轻利,好学上进,尤其是做到言传身教,让每位孩童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不愧于列祖列宗。

纳西族的宗教观和道德观不仅联系十分密切,而在整个纳西文化中也呈现出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也标志着这个民族的正在不断走向成熟,把宗教观与道德观紧密的结合,作为教育广大民众的载体,同时也形成更具特色的纳西族文化。

2.纳西文化的生态观

纳西先民千百年来都奉行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认为人与自然两者间的关系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应当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在纳西族人的祭祀中,不仅要祭祀存在于观念世界中的神灵,而且特别要祭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神灵,如山神、水神、树神、石神等等。纳西人自然崇拜的思想观念最为集中的体现在自然神“署”。

“署”在纳西族象形文字中以蛙头、人身、鱼鳞蛇尾的具象出现,兼备着神、人、兽以及水陆两栖等特征,祭“署”仪式是纳西社会仅次于祭天仪式的重要祭仪。每年农历上旬的的龙日或蛇日开始,各村寨都要在称之为“仁本吉科”的祭“署”场内举行为期三天的祭祀活动。在祭祀过程中主持祭祀的东巴吟诵《请神经》、《除秽经》《牺牲品的来历经》、《鹏署争斗经》等经典。《鹏署争斗经》中讲到大鹏抓住“署”坛以及秽的鬼寨、插满了木牌画和摆放着祭品的祭场内跳各种舞蹈,村民们则要随东巴的指令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仪式与东巴经籍十分生动地反映了纳西人的生态观,即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如果损害了自然生态,其结果便会反过来损及人身。要是山上的飞群走兽都扑杀尽,把林间的树木都看光,把水源和自然都污染和破坏了,便会遭到“署”的报复。这些都深刻的反映了纳西人的生态观和自然道德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尊重自然、珍爱生灵、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这也正是纳西文化生态观的体现,长期以来,在纳西族聚集地区保持着较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镶嵌在滇西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绿宝石。

三、纳西族文化的传统教育传承方式

民族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有其重要的意义,在传承一个民族的文化时可以帮助这个民族不断的生存和延续下去,并对其不断创新增强这个民族的生存能力。而保持并发展每个民族的独特的优秀的文化,可以使文化具有多样性,让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继而教育也能够实现多样性,使人们的创造力、跨文化能力等得到提升。并且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不仅包括主流文化的知识,也包括优秀的纳西民族文化,这有利于提高纳西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也有利于保持自身的独特的优秀文化,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粹,继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里我们主要通过家庭和学校的传统教育传承,同样的去探寻纳西文化的发展。

1.家庭对纳西文化的传承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最初最具感情的地方,俗话说,家人是每个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纳西文化是纳西先民传承下来的,家庭是最直接的教育途径。在家庭环境中,子女可以亲身体验纳西族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宗教祭祀等,潜移默化的起到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民族文化会促使每个家庭有好的家风、家教,促进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促进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在纳西族的家庭中,主要是通过日常生产活动、传统节日、宗教及伦理道德教育等进行纳西文化教育传承。日常的生产活动是人必不可少的,是生活所必须的,就如纳西人擅长做一些皮革和铜器,孩子们就在日常生活中帮忙父母、祖辈一起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学到了手艺,同时也传承了纳西文化;又如,在纳西族人的传统节日中,春节、火把节和三多节等,像火把节大家一起围着装饰好的火把,庆祝节日。特色小吃:丽江粑粑,鸡豆凉粉等饮食文化特色在中外游客中受到好评。

2.学校教育对纳西文化的传承方式

学校教育不仅是进行有计划和目的的培养人,也是在对文化进行了挑选,整理、相互融合,将文化劣质的部分排除的一个过程,并将一些复杂的价值观、行为态度传递给年轻一代方式,年轻一代在继承的过程中也使文化不断进行更新与发展。因此学校教育能够帮助传承优秀的纳西文化,使纳西文化得到不断发展,并与现代教育相互融合发展。现今,在纳西族地区学校教育也是教育主要的方式,学校将纳西文化纳入正式的教育体系,一方面有利于纳西族学生传承优秀的纳西文化,使其具有民族精神与归属感,一方面让学生学习优秀的主流文化知识和其他民族文化知识,科学知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和高素质,具有跨文化和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在不影响主流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学校集体规范的教育,让孩子们学习纳西母语、民族艺术、东巴文化等,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传承.

总之,不管是家庭传承,还是学校教育,都需要我们家长、孩子和教师的配合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把本民族的优秀的纳西文化更好的传承、发展,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四、培养纳西文化的主客体间的文化意识性

我们对纳西文化的深刻价值理解掌握,必须从纳西族主客体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入手,增强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性,善于吸收和接受其他民族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在主体和客体间都要充分的培养民族文化意识,并且只有教育中的主客体增强了文化自觉的意识,才能真正的参与到纳西文化的教育传承中来。纳西文化教育的主体是熟悉纳西文化知识,具有纳西族传统技艺的教育、文化工作者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其中对于进行纳西文化教育的教师而言,文化意识性是处于教师文化知识观念的最高层次、它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对文化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要求教师具备多元文化的意识,并对文化的选择是依据教育和学生的发展规律来进行取舍,不带有任何偏见。并且也需要对纳西族学生进行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形成归属感与自豪感。而只有學生、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自觉地珍惜纳西文化并充满自豪感时,纳西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杰.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学校教育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2015年.

[2]和少英.《纳西族文化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

[3]晏鲤波.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综,思想战线.2007年第3期第33卷.

[4]王世枚.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自觉,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

[5]和发源.纳西族传统文化对其社会发展的影响《云南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

猜你喜欢

纳西族文化
你了解我国纳西族的图画象形文字吗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新生代纳西族音乐人的传统痕迹和自我构建
纳西族情歌“时本授”探析
关于纳西族聚居地高中普通话语音教学的一点浅见
玉龙山下“育苗人”:记纳西族“老关工”和学贤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