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理”的“党建攻略”

2018-10-15李津张东红

浙江共产党员 2018年10期
关键词:理工大学浙江标准化

本刊记者/李津 张东红

浙理·颂歌——红色经典颂读

9月开学季,丹桂飘香,心旷神怡。

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2018级新生们上交了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这些“准大学生们”结合专业所长,带回了家乡的红色景点手绘地图:黑白线条透出历史沉淀,水墨点点绘就青山绿水,或庄严肃穆,或地域风情,红色景点分外传神。

原来,尚未报到的他们跑遍了家乡的红色景点,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走访,用手绘的形式展示红色文化,在画板前接受了大学生涯的第一堂红色教育课。

这是浙江理工大学独具学校特色的红色文化育人的一部分。作为一所具有121年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学校把红色文化育人作为新时期着力探索的重要课题,激发大学生接受红色教育的思想认同,立好根,铸好魂。

立足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学校党委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持之以恒、理直气壮地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发挥党组织对中心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且看浙江理工大学的“党建攻略”——

强机制,“标准化”筑牢基层党建根基

新学期开始,理学院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胡丽拿到了《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手册》。

“我拿到手册,让学生党员根据标准进行自我对照,党员们有章可循,我就不需要反复强调基础工作了。”胡丽说。

这本手册是浙江理工大学党建工作标准化体系之一。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来,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和基本功能,学校党委开展了以两个“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形成了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党建工作标准化运行体系。

学校党委按照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班子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保障建设等6个方面设计了19条50款正向标准和1条6款一票否决内容,突出“两个维护”、牢固“四个意识”,进行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建设。

此外,学校出台《关于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手册》《党支部工作文件汇编》作为政策指导,进一步细化量化党支部工作任务,使每个基层党组织干有规范、评有依据、检有标尺。

通过标准化建设,党支部书记主责意识得到加强,党支部工作更具规范,党员意识得到强化。

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程刚告诉记者,党建不纯粹是党务部门的事,而是要一竿子插到底,实现党建全覆盖。

所以,从2008年开始,浙江理工大学实现学院书记和党员院长互兼,促使党建跟业务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党员教师队伍建设上,积极推进“党建+学科专业”,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上的作用和优势;在党支部建设上,全面推进书记兼任系部主任、副主任,积极培育“双强带头人”等等。

梁宗锁是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他明显感觉到,教师找自己谈心谈话的多起来了。学院也积极组织党外教师交流座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树立党在基层的形象,对高知群体发挥了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

2017年以来,浙江理工大学高知群体申请入党20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17人,人数均比原来有明显的增长。

育品牌,红色文化创作百花齐放

今年5月,浙江理工大学体育馆西侧广场突然多了几座标志性“建筑”,中国馆、鸟巢、辽宁舰、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这些反映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的模型个个造型逼真,引人入胜。

这是今年浙江理工大学举办的首届红色文化节的亮点之一。在红色文化节上,各二级学院的红色党建品牌百花齐放。

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聚焦红色文化主题,“艺绘下姜”、“廉守初心”等漫画推陈出新,通过画笔丰富展现了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反腐倡廉以及红船精神等内容,目前已创作了4000多幅红色漫画。

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党员们,精心制作了一批精巧美观的红船模型、中共历届会址模型,这批饱含了师生党员们心血的模型,目前已被浙江红船干部学院收藏。不仅如此,他们还开设“红色筑梦馆”深入乡村,融入社区,让更多人零距离接触并体验制作红色模型,弘扬红船精神。

为什么要举办红色文化节?

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锋民告诉记者,党建工作要落细落实。学校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学科专业与党建文化相结合,提升红色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不断完善红色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如今,浙江理工大学的二级单位党组织积极探索和培育党建工作品牌,编印出版全国第一本通论性红色文化教育教材《红色文化概论》,以此教材作为“红色课堂”的教学依据。建立基层党建创新项目100余个,红色文化育人成为校园里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

此外,浙江理工大学还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红色文化研究与学科建设”全国首届学术研讨会,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提升红色文化研究的水平和功效,总结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规律和进一步建设的原则、途径和方式方法等,深化红色文化资政育人功能,弘扬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结硕果,产教融合开启“浙理模式”

近日,浙江理工大学象山针织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宁波市象山县正式成立。

成立的背后,凝结着浙江理工大学党员教师们的汗水与智慧,他们勇于担当,主动担当,在工作中起到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党支部书记陈慰来和他的教师团队们几乎整个暑假都呆在宁波。象山县针织企业高端人才不多,我们可以在技术指导、产品研发和新材料运用上帮助这些企业。”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党委书记祝成炎说。

如今,研究院成功对接两家象山县针织企业,安排多名研究生进企业实习,既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也提升了研究生的工作实践能力,效果显著。在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上,浙江理工大学迈出了坚实一步,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既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不仅是象山县,新昌县、上虞区、瓯海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选择与浙江理工大学共建实体产业研究院。此外,该校还在浙江建立了16个技术转移中心。

“我们把业务与党建相结合,党员带头,党员干部们在科技创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程刚介绍,以往,浙江理工大学服务企业是一家一家对接,现在是区域内企业一起对接,新昌技术创新研究院胡旭东院长带了头,形成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浙理模式”。

党建强,业务强。近年来,浙理千帆竞发,硕果累累。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居全球ESI排名前1%;再获国家科技奖4项,新增主持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20项;新增省部级以上平台1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验收以优秀成绩再获滚动支持,入选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

猜你喜欢

理工大学浙江标准化
昆明理工大学
标准化简述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