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口顺:70载奉献人生

2018-10-15哲祖尔

浙江共产党员 2018年10期
关键词:玉环戒毒老同志

哲祖尔

93岁高龄的老党员郭口顺同志在营史馆向孩子们现场讲述南排山海战的故事。

郭口顺

男,汉族,1926年12月出生,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玉环县坎门地下党工农支部书记、玉环县副县长、玉环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1987年8月离休,现任玉环市关工委名誉主任、坎门街道关工委顾问。他曾经作为“战斗英雄”得到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7次获得全国优秀离休干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国家级荣誉,27次被评为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夏末秋初,天气仍然炎热,93岁高龄的郭口顺却和往常一样,准时来到玉环市坎门关工委上班。尽管年事已高,他却精神矍铄,始终坚持每天上班,他说:“只要脑子还能思考,手脚还能动,党和人民需要,就要继续干下去。”

离休不离志,用一生奉献践行铮铮誓言

今年是郭口顺入党第70个年头,离休第31个年头。

1948年3月,郭口顺参加革命并入党,出任坎门英雄基干民兵营首任队长。1951年,在南排山海战中,他率领民兵以小钓船战胜海匪的大帆船,成为经典战例被收录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60年10月,他出席全国民兵代表会议,受到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此后,他历任玉环县水产局局长、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

1987年8月,郭口顺到龄离休,随即有企业多次高薪聘他当顾问。当时恰逢老伴因病动手术,急需一笔医疗费,去企业赚钱,在旁人看来顺理成章。“企业请我,无非看中我的人脉资源,假公济私的事我做不来。”郭口顺拒绝了,“我做人有四条原则——坚持党的理想信念;事事要带头;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四条原则,不能动。”

看到当地一些青少年不务正业,不少学生经常打架滋事,青少年犯罪率在上升,郭口顺比谁都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这些从枪林弹雨中过来的老同志,不能眼看着他们垮掉”。离休当年,他自告奋勇出任坎门关工委主任,不要分文报酬,不论节假日,每天雷打不动“到岗上班”。很多时候,他拖着病体,奔走在给青少年讲党课、帮扶吸毒青年的路上。

31年风雨兼程,郭口顺放弃各种法定休息日3000多天,做各类报告1000多场,教育青少年30多万人次。他和一些老同志先后筹资500多万元,累计帮助生活困难群众200多户,挽救失足青少年近千人。他说:“这辈子,我最看不得老百姓受苦。”

近十几年来,郭口顺先后发动400多名老干部、老党员、老同志,协力共同关心教育下一代。他个人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离休干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国家级荣誉7项,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省市荣誉约70项。

丹心护新苗,乐当失足青年“指路明灯”

自从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郭口顺身兼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忙碌在坎门各所学校、各个村居,每年至少作报告30多场次。

前些年,坎门有几所学校出现学生逃学、强欺弱、大压小等现象。为此,郭口顺挨个学校走访,向学生作《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专题讲座,并组织学习会、校风校纪管理研讨会。有时赶不上吃饭,就在路边买个馒头充饥。

上世纪九十年代,毒患在玉环滋生蔓延,坎门的吸毒人数曾一度位居玉环之首,很多家庭因吸毒支离破碎。2002年7月,郭口顺发动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组建“五老”禁毒帮教志愿队,并成立80多个帮教小组。在郭口顺的提议和坚持下,2007年,浙江省首家民间禁毒帮教组织——坎门禁毒阳光会所成立,坎门的志愿禁毒帮教工作实现了正规化,打开了新局面。

一大批离退休干部,成了禁毒阳光会所骨干。坎门关工委秘书长骆石绵说:“我的两个儿子都是办厂的,我退休后,儿子们劝我在家安享晚年,或是在厂里帮忙,可是我被郭老感动了,他比我大20岁还这么拼,我也可以。”这些年,受到郭口顺言行感召投身禁毒帮教的老同志多达625人,有老干部、老教师,还有老民兵、老渔民。他们不计报酬、走村串户,以赤诚之心感化吸毒人员。

吸毒青年阿俊曾四进戒毒所,是一个让民警感到头痛的“吸毒老手”,行踪不定。经过多方了解,得知阿俊在坎门一座山头有处居所后,郭口顺和几位老同志拄着拐杖,连续4天翻山越岭,找到阿俊谈心、劝他戒毒。期间,郭口顺得知阿俊还有个80多岁的老母亲。于是,他两次自掏腰包买米买菜,穿过崎岖山路送到阿俊家,给其母亲生活上的照顾。

终于,阿俊被打动了,“你们这么大年纪,非亲非故的,还这么帮我,我再不戒毒就不是人了”。后来,阿俊不仅彻底戒毒,还以切身经历劝说其他人戒毒。

成立11年来,坎门禁毒阳光会所累计帮教吸毒人员432人,95%以上的吸毒者就地接受帮教,263人成功脱毒,占辖区总吸毒人数的61%,帮助安置就业、创业人数达到80%以上。不少失足青年动情地说:“郭老就是我的指路明灯。”

2015年6月,坎门禁毒阳光会所获评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亲切会见了先进集体代表。

郭口顺说,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做得最成功的事,就是帮助吸毒人员拔掉毒瘾,还他们一个健康人生。

公烛无私光,安贫乐道矢志不移

随着年事增高,郭口顺眼睛花了,头发白了,体力衰退了,高血压、动脉硬化、胃炎等慢性疾病常年相伴,但他仍一心扑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

虽然是一名正处级离休干部,但郭口顺甘于清贫,生活简朴。走进他的家,50多平方米的居室又旧又潮湿,水泥地面有些已经磨破露出砂石,卧室里一张桌子、几把椅子,用作平常待客。墙上挂满受奖照片,橱柜里满是荣誉证书和各种奖杯。

“离休那年,政府分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可老头子坚持不要,说自己已经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不能享受这个待遇。”老伴张顺花说,后来一家人只好回到老家坎门,住进玉环水产局一间10平方米的宿合。

“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到头来咋过成这样?”张顺花想不通,曾几次打算向组织反映,却都被郭口顺制止了,“一个人最怕思想落后,房子差怕什么,能住就行了”。

直到3年后,有领导上门慰问,发现后大吃一惊,这才安排住进现在这套房子。

家里4个儿女,没有因为有个“当官”的父亲得到任何好处。早年响应国家号召,郭口顺把大儿子送去内蒙古支边。郭口顺在副县长任上时,大儿子支边回来,想在家乡安排一份工作,他坚决不同意。后来老伴只得按政策从纺织厂提前退休,让儿子顶职。几年后单位倒闭,大儿子进了一家私营企业打工,后因工作劳累过度,脑血管爆裂,成了植物人,一日三餐都要人喂。

回忆往事,郭口顺虽有感慨,却也无悔:“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为个人谋私利的事情,再小我也不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当地干部群众眼里,郭口顺一辈子奉献人民,是一位特别纯粹的共产党员。任凭时光流转,他内心的信念不变、执著如初、激情依旧。他的言行足迹,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光辉。

(封面照片由本刊记者陆伟摄)

猜你喜欢

玉环戒毒老同志
以“玉环文旦”为题 征集诗词等作品的启事
9778天与2234万元
聚焦张玉环冤案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全国人大代表李玉环:喜欢摄影的女企业家
浅说老同志的圆梦追求
情真意切劲足老战士报告团的老同志共话关心下一代
不抛弃,不放弃
从“白粉妹”到“戒毒明星”
老同志书画摄影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