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温环境对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

2018-10-1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7期
关键词:萜类川芎挥发油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1]。药理实验表明川芎挥发油具有镇静止痛、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氧、保护神经细胞、防血栓形成等药理作用[2],还具有脑神经保护[3]、抗氧化活性[4]等作用。川芎挥发油是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其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散气走味”是指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在贮藏过程中气味发生改变或减弱的现象。贮藏温度过高会引起药材散气走味,散气走味会导致药材有效成分挥散而不断减少[5]。藁本内酯为川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6],在贮藏过程中呈现下降的趋势,贮藏的温度是影响的最大因素[7]。蒋桂华等[8]在不同贮藏时间对川芎有效成分进行了研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挥发油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贮藏3年后的川芎挥发油含量已下降至贮藏前的1/4~1/3。川芎药材在贮藏过程中极易“散气走味”,因此对川芎挥发油稳定性的研究极为重要。本研究根据《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通过高温影响因素试验,采用GC-MS联合法分析川芎在40 ℃环境下挥发油成分的变化,找出川芎贮藏过程中“散气走味”的物质基础。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Agilent Technologies 7890A GC System,Agilent Technologies 5975C inert MSD with Triple-Axis Detector;智能型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琅玕实验设备有限公司),BP121S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材料 川芎产自四川省都江堰市石羊镇金花村3组,经成都中医药大学卢先明教授鉴定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样品贮藏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标本馆。水为乐百氏纯净水,正己烷(色谱纯),无水硫酸钠。

2 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品制备 称取川芎粉末(过二号筛)50 g,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附录乙法水蒸气蒸馏提取,提取挥发油,所得的产物为淡黄色油状物,按每0.1 mL挥发油加入10 mL正己烷,置棕色瓶中,无水硫酸钠除水,0.22 μm微孔滤膜滤过,做为供试品溶液。

2.2 GC-MS分析条件 色谱条件:Agilent HP-5MS毛细管柱(30 m×250 μm×0.25 μm),质谱检测器。载气:氦气;流速:1.0 mL/min;程序升温:初始60 ℃,每分钟5 ℃升至120 ℃,每分钟10 ℃升至280 ℃。分流进样,10∶1分流,进样量1 μL;进样口温度230 ℃。

质谱条件:EI离子源,全扫描方式。质谱标准库:NIST 14.L。

2.3 结果 川芎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得总离子流图,如图1~3所示。经NIST2014自动检索,确定各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结果见表1。

表1 川芎挥发油GC-MS鉴定化合物及相对含量

序号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化合物名称 相对含量/% 0d5d10d1136.23C10H16桧烯0.050.58-2134.22C10H14邻异丙基甲苯0.020.19-3136.23C10H16蒎烯0.05--4136.23C10H16萜品油烯0.060.890.035136.23C10H16左旋-α-蒎烯-0.10-6136.23C10H16y-Limonene0.117136.23C10H16β-蒎烯-0.08-8136.23C10H16α-萜品烯-0.19-9136.23C10H16萜品烯-0.900.0210136.23C10H161,5,5-Trimethyl-6-methylenecyclohexene-0.320.0311184.36C13H28正十三烷-0.03-12150.14C11H185-Pentylcyclohexa-1,3-diene0.11-0.0713154.25C10H18O(-)-4-萜品醇0.320.930.1814150.17C9H10O2对乙烯基愈疮木酚0.800.840.4315204.19C15H24Elemene isomer--0.2516162.23C11H14O苯戊酮0.080.090.0517138.25C10H18Cyclodecene-0.06-18204.19C15H243,5,5,9-Tetramethyl-4a,5,6,7,8,9-hexahydro-2H-benzo[7]annulene0.48--19204.19C15H242-Isopropenyl-4a,8-dimethyl-1,2,3,4,4a,5,6,7-octahydronaphthalene-0.11-20204.19C15H24β-古巴烯-0.05-21204.35C15H241-methyl-2,4-di(prop-1-en-2-yl)-1-vinylcyclohexane-0.26-

续表

表1 川芎挥发油GC-MS鉴定化合物及相对含量

3 结果与讨论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0 d 29个化合物,5 d 37个化合物,10 d 29个化合物,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5.23%、94.25%、96.33%。第0天烯萜类成分约占川芎总挥发油的4.88%,苯酞类约占川芎总挥发油的90.11%,第5天烯萜类成分约占川芎总挥发油的13.09%,苯酞类约占川芎总挥发油的84.11%,第10天烯萜类成分约占川芎总挥发油的3.77%,苯酞类约占川芎总挥发油的92.27%。其中烯萜类成分的变化有:相对于0天,第5天检测到新的成分左旋-α-蒎烯(0.10%)、y-Limonene(0.11%)、β-蒎烯(0.08%)、α-萜品烯(0.19%)、萜品烯(0.90%)、Cyclodecene(0.06%) 、β-古巴烯(0.05%)、(-)-g-Elemene(0.24%)。相对于0天,第10天检测到Elemene isomer(0.25%)、cis-.beta.-Farnesene(0.09%) 、Bicyclogermacren(0.54%)、(-)-蓝桉醇(0.05%)等。第10天相对于第0天,桧烯、邻异丙基甲苯、蒎烯、Germacrene B、(E)-β-金合欢烯、桉油烯醇等成分消失。第10天相对于第5天新出现的成分,其中左旋-α-蒎烯、y-Limonene、β-蒎烯、α-萜品烯、正十三烷、Cyclodecene、β-古巴烯等第10天未检测到。苯酞类成分的变化有:相对于0天,第5天检测到Z-Ligustilide。脂肪酸类成分的变化有:相对于0天,第5、10天都未检测到亚油酸,都检测到亚油酸乙酯、9,12-Octadecadienoicacid,methyl ester等成分。

实验结果表明,烯萜类成分在高温环境下变化最为明显,种类先增加,后减少。苯酞类成分中的Ligustilide在第5天出现结构的变化。亚油酸在高温环境下生成了酯类,变化较大。由此可见,高温能引起川芎烯萜类、苯酞类和脂肪酸类成分的变化,随着高温时间越长,变化越大。由此可见高温会引起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变化,推测出川芎在贮藏过程中发生“散气走味”的物质基础与烯萜类、苯酞类和脂肪酸类成分变化都有关系。

结合文献资料,川芎贮藏温度越低越好,相对湿度60%[9]以下、阴凉干燥的环境下贮藏[7],可有效防止川芎有效成分的变化;而川芎饮片适宜则应遮光、密封、真空、冷处贮藏,且储藏时间不宜过久[10]。《中华本草》载,川芎以“油性大、香气浓者为佳”[11];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认为川芎挥发油是川芎的重要药效部位。挥发油在川芎药材中含量极高,具有很大药用价值。当前有关川芎活性成分的实验研究尚不足以建立完善的川芎质量评价标准,因而需要对川芎挥发油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川芎适宜贮藏条件。

猜你喜欢

萜类川芎挥发油
川芎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三叶委陵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榄形风车子萜类提取物对四种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益母草属萜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GC-MS法分析七十味珍珠丸中挥发油、脂溶性成分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大川芎方多组分制剂释药特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