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与心理健康之我见

2018-10-13王庆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适应促进体育运动

王庆华

【摘 要】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昌盛和国家的富强,真正的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学校体育不仅要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也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当身体练习满足某些特定条件时,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的不断发展,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达到体育课程心理健康领域的目标。创设身体练习发展的条件与氛围,可以更好地发挥体育课程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功能。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运动;体育教学;培养;促进;适应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42-02

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長关系到民族的昌盛和国家的富强,真正的健康指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为此,学校体育不仅要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也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然而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只强调了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一面,却一直未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全面发展给与足够的重视,导致体育教学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和失调性的发展。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对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学校体育比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更自然、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概念一直局限于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状况,给健康重新下了定义。真正的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其中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健康概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这样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能、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用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我认为:心理健康的实质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一致,保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坚持身体锻炼,开发学生智力。

体育学习和认知活动一样,依赖于学生的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综合认知能力,坚持体育活动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此外体育活动有助干培养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等有重大意义。

2.体育活动能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学生在运动中要适应各种各样的外界环境。如何提高适应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在教学中遇到夏日炎炎、冬日寒风刺骨;另外,在教学训练,比赛场地的不断变化,裁判判罚不公等,要使学生在各种挫折面前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3.体育活动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

由于体育教学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和紧张、激烈的对抗性,并伴有一定的生理负荷,为克服运动给人体带来的一切不适,达到锻练,竞赛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在运动时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和顽强性。

体育本身就是一个有章可循的,有一定约束力的社会活动,参加者必须遵守各项规则,必须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在这样一种团结而自然的环境中,参加者必须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这对培养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以及自觉道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人际关系大有好处。

4.体育活动可以改善情绪,消除心理疲劳。

体育活动能直接给人带来愉悦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并通过运动行为的替代作用可以减轻或消除情绪障碍,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并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三、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1.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和行为交往。在一定程度上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以往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师生之间不能平等的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平等的讨论教学知识,上述不平等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现念,要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正常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在心灵上沟通,形成共鸣,取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2.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受好,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学生情感体验。

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正真处于主体地位,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刺激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伴随着使人满意,愉悦等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其活动常常受到强化;而消极的情感体验则使活动受到抑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接受不良情绪的干扰。

3.通过竞争培养良好个性,健全人格。

竞争性是体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竞争的结果是胜利和失败,练习者在竞争结果的刺激下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如胜利的喜悦,失败的沮丧,成功的快乐,挫折的焦虑等。人们正是在这种成长的烦恼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身体练习的竞争性和竞争结果的刺激作用,可以使练习者的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体育竞争中的规则限制和公平竞争精神,对练习者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也具有很大作用。

总之,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不仅要有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身心并重是今后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营造氛围,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与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责任感,群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现代社会必备的合作竞争意识和能力,使之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学校体育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学校心理学》科技大学出版社.

[4]《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造成影响及其机制》武汉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适应促进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