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戴礼记·投壶》独特的礼制内涵探讨

2018-10-13张京

青年时代 2018年24期
关键词:投壶礼制内涵

张京

摘 要:投壶起源于射箭。投壶是在宴饮礼仪中诞生的,被称为“筵席边的射礼”,在继承射礼的内涵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礼仪教育性能,追求人与人的相互礼让与虔敬,提倡以君子之风相处相争,同时起到愉悦身心、丰富礼宴娱乐的作用。根据《大戴礼记·投壶》篇的文本內容,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来深入剖析投壶中蕴含的独特礼制内涵。

关键词:投壶;礼制;内涵

《大戴礼记》,亦名《大戴礼》、《大戴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汇编。其《投壶》篇为记载大夫士与宾客燕饮之时用投壶以乐宾的礼仪。投壶与射为类,于五礼宜属嘉礼。既为古礼,其蕴含丰富的礼制内涵,因为投壶可以“寓射节”,所以射礼的“观德”、“君子之争”、“反求诸己”的内涵也被投壶继承,并演变出自己独特的内涵。

一、尊宾

投壶的整个过程中都对宾客表现出了相当的尊重之意,不管是主人对宾的态度、投壶的人员分配还是投壶过程中的释算方位都充分体现了对宾的尊重。

(一)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1]230

主人奉矢以亲之,言卑其身以事贤也。言主人亲自奉矢以事贤人,贤人即宾客,给予宾充分的尊重。

(二)堂下司正、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宾党,乐人及童子、使者皆属主党。[1]234

孙希旦曰:“此宾主之党,皆主人之人,因投壶而分为二党耳。以尊而长者为宾党,卑而幼者为主人党,尊宾之意也。”[2]1397

汪褆曰:“乐人乐宾者,使者、童子事人者故属主党,左之也;司社,作人者,司正,正人者,冠士,来观者,故属宾党,右之也。是故壶以授矢致乐也,故主党执之;中以盛算取胜也,故宾党执之。党有宾主,而左党之乐人必位于西阶之上,使人执壶亦立于司射之侧,凡以就宾也。”[3]15

据上文可知,投壶人员分为主党与宾党两派,而宾党人员皆为身份较为尊贵之人和年长之人:司射为作人者,且奉中,有取胜的意义;司正为正人者;冠士为观礼者中年长之人;主党人员皆为比较年幼或者身份较为低下之人:乐人为奏乐之人,使者为执壶之人,皆为投壶所使唤之人,地位低下,所以归为主党,而童子为观礼者中比较年幼之人,也归为主党。这是从人员的分配体现尊宾之意。

(三)投入者,则司射坐而释一算,曰:“宾党于右,主党于左。”[1]232

郑注曰:“司射东面立,释算则坐。以南为右,北为左也。”[1]3615

孙希旦曰:“司射告时北面。左谓宾,右谓主人也。释算则宾党于右,主党于左,以南为上也。”[1]1390

司射在投壶开始之后进行释算,宾党投入则把算放在中的右边,主党天后入则放在中的左边。因为司射在西阶取中之后面向东面设中,此时中的右边为南,左边为北。古代以南为上,宾释算于中的右边,即南面,表现以宾为上,尊宾。

二、谦恭有礼

(一)谦辞

1.“使人执壶”,唯云“使人”,不言“官”者,以贱略之也。[2]1384此处使人即下文所言使者,属于主党,主党人员为体现尊宾,不言“官”,贬低自己来抬高宾的地位。

2.主人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乐宾。”[1]231

主人请宾投壶时,说自己有不直的矢,不正的壶,谦逊之辞。

3.举手曰:“请诸胜者之弟子为不胜者酌。”酌者曰:“诺。”以酌,皆请举酒,当饮,皆跪奉觞曰:“赐灌。”胜者跪曰:“敬养。”孔广森曰:“言敬养者,为谦辞。”[1]233此为罚酒之谦辞。在投壶分出胜负之后,胜者要为不胜者斟酒,进行罚酒。但是在罚酒不说罚,而说敬养。

(二)三请三辞

在投壶开始之前,主人邀请宾投壶,要邀请三次,表达出充分的诚意与尊重。宾要推辞两次之后再接受,表达充分的谦逊。

一请: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乐宾。”

一辞:宾曰:“子有旨酒嘉肴,又重以乐,敢辞。”

二请: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以请。”

二辞:宾曰:“某赐旨酒嘉肴,又重以乐,敢固辞。”

三请: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

同意:宾对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1]231

《投壶义》载:“主人三请不怠,宾三辞不烦,尊礼重乐之义也。尊礼则敬矣,重乐則和矣,敬以和,故上下能相亲也。君子之所异乎人者,其惟易事而难说乎?不亵其接,所以致难悦也。”[5]423

(三)宾主行再拜礼

再拜礼为古代的一种表示恭敬的礼节,表示拜两次。

“宾再拜,受。主人般还曰避。主人阼阶上,再拜,送,宾般还曰避。”[1]231

汪褆曰:“拜受,拜送,揖就筵。致敬也。盘还曰辟,谦不敢当也。”[3]16

《投壶义》载:“主人拜送,宾辟,宾拜受,主人辟,授受之礼也。授受者人道之大也,不可以不敬也,拜以敬之也。”[5]423

三、教化功能

(一)鲁命弟子辞曰:“无荒无慠,无倨立,无踰言。若是者有常爵。”[1]236这段为宾党、主党年稚者立堂下相亵慢,司射戒令之,让他们不要得幠而敖慢,不要不正面前,不要远相谈话,如果这样做,有常刑之罚爵。司射教导年稚者不要做一些不合理的举动,否则就要进行惩罚,这与如今老师对学生的教导是一样的,充分表现了投壶对年幼者的教化功能。

(二)请于宾曰:“奏投壶之令曰:顺投为入,比投不释算,胜饮不胜。”[1]232

言矢有本末,投壶时要以矢本投入才算数,若以矢末投入则不释算,而且宾主要相继投壶,若是一方连续投,即使投入也不算数。投壶强调本末之序,其中蕴含丰富的教化之意,正如汪褆所言:“请宾,请主人先戒也。顺投,戒巧也。拾投不比,比不释,戒矜也。胜饮不胜,致敬也。”[3]16让宾主都戒投机取巧,戒骄傲自满,要想取得胜利,要光明正大的靠自己的实力,在取得一些成果后也不要骄傲,要继续保持平常心对待接下来的挑战。

(三)举手曰:“请诸胜者之弟子为不胜者酌。”酌者曰:“诺。”以酌,皆请举酒,当饮,皆跪奉觞曰:“赐灌。”胜者跪曰:“敬养。”[1]232

刘原父《投壶义》曰:“胜饮不胜者,罚也。辞不曰罚而曰养者,不尚人以胜,不耻人以不能也。饮曰赐灌,不耻过也,不忌人以胜己也。故尚人以胜则矜,耻人以不能则怨,自耻其过则忿,忌人以胜己则怼。矜以怨,忿以怼,此辨讼之所由作也。”[4]233在胜者对不胜者进行罚酒之时,胜者要为不胜者倒酒,曰:“敬养”,不说罚酒,是要胜者不要因为一时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别人一时的失败而贬低他人。不胜者要跪坐曰:“赐灌”,不以一时的过失而感到羞耻,不怨恨别人胜过了自己。这才是面对胜利和失败应有的态度。

四、尊卑有序

《礼记·少仪》云:“侍投则拥矢。胜则洗而以请。客亦如之。不角,不擢马。”这是地位卑者与尊者投壶时应遵守的礼仪。投壶是两人一组而投,每人四支矢,比赛谁将矢投入壶中多。比赛时各将四矢放在自己跟前地上,两人一次取一矢交替而投。如果是卑者陪侍尊长者投壶,就不敢把矢放在地上,而当抱在手中。投壶如果卑者胜,为对尊长者表示恭敬,就要自己先洗爵,而后酌酒请尊长者饮。若果客人不胜,主人亦当如卑者为尊长者那样洗爵酌酒,以示对客人的恭敬。投壶,胜者当酌罚酒以不胜者。罚酒当用角,但是如果是卑者向尊者进罚酒,或主人向客人进罚酒,则不敢用角,而当用爵。投壶比赛共进行三次,每次为胜方立一马。如果比赛结果是三比零就不用说了,如果是二比一,得二马的一方也算胜方,而且可以把不胜的一方所得的一马取来凑足已方三马之数。但如果以二比一获胜的一方是卑者,就不敢把尊长者所得的一马取过来,即赢了尊长也不立马。[6]439

五、愉悦身心

在投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其礼制性质逐渐减弱,娱乐性质加强。作为一种游戏,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娱乐,即要可以愉悦身心。作为投壶这种有礼有节的游戏,其经常出现在宴饮中,所以还有避免酒祸的功效。

《投壶义》载:“古者投壶之礼,主人以宾燕而后投壶也。燕者,礼之轻者也,轻则易,易则亵,亵则慢,酒之祸,恒由此作,是以君子恶其亵以慢也。为壶矢以节其礼,全其欢也。”[5]423为了防止宾客在宴饮过程中过于轻慢懈怠导致酒祸,所以投壶,既可以节制饮酒,又可以娱乐宾客。

六、治心修身

晋傅玄《投壶赋序》云:“投壶者,所以矫懈而正心也。”[7]665认为投壶这项运动,是用来矫正懈怠正其心志的;魏王粲《棋赋》曰:“夫注心锐念,自求诸身,投壶是也。”[7]665司马光《投壶新格》载:“夫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以为正也。”“观夫临壶发矢之际,性无粗密,莫不耸然恭谨,志存中正,虽不能久,可以习焉,岂非治心之道欤?一矢之失,犹一行之亏也,岂非修身之道乎?”[8]144在面对投壶将要发矢之时,不管性格粗犷还是缜密的人,都会变得谨慎起来,虽然过程很短,但是如果经过锻炼,可以治心。以投壶来比喻自身,一矢的得失就是自己行為的得失,通过投壶来时刻提醒自己要行为得当,通过投壶来警醒自即即修身之道。

七、总结

投壶运动因“礼”而生,在发展过程中既继承了射礼的礼仪性,又演变出游戏的娱乐性,除了继承射礼的“君子之争”、“发而不中,反求诸己”、“射以观德”的内涵,也发展了自己独特的内涵,如尊卑有序、教化功能、愉悦身心、治心修身等。

参考文献:

[1]孔广森撰,王丰先点校.大戴礼记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孙希旦撰,沈啸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明)汪褆编.投壶仪节[M].丛书集成初编第168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4]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M].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宋)刘敞.公是集·投壶义[M].丛书集成初编第1904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6]杨天宇著.礼记译注(下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7](宋)李昉等.太平御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8](宋)司马光著.司马温公集编年笺注.5[M].成都:巴蜀书社,2009.

猜你喜欢

投壶礼制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摄影作品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挖掘习题的内涵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
投壶的意蕴及演化
“三月庙见”说平议——兼谈对古代礼制的理解方法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近代中国礼制变革与文化传统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