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担当精神与古典文学研究的历史使命

2018-10-13徐丽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历史使命

【摘要】从古至今,学术研究都不是远离现实的纯学术,古典文学研究也是如此。从春秋时代的文化经典到清代的乾嘉学术都是经世致用,具有自觉的历史担当。因此从事古典文学研究要有一定的高度上的思想与理论视野,坚守人民立场,成为服务大众的精神营养。

【关键词】古典文学研究 担当精神 历史使命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01-01

担当精神是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重要内容,担当首先是一种政治责任,是建立在坚定政治信仰的基础上,对人民负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担当是相对理想信念来说的,没有理想和信念,就没有担当。担当,不仅是指政治方面的,同时也指向文化,学术,艺术层次。对于从事社会科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多的是文化担当,应当从专业出发建构中国特色学术体系,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教育工作者,更应当站立在时代前沿,通古今变化,发思想之声,为党和人民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使命。

学术研究不是一种远离现实的纯学术,没有脱离时代政治的学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提出“轴心时代”的概念,他认为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段历史是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期,也是中国文化史的经典时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学术思想的起源期,意味着在新的文化和学术视野下对传统文献进行新的阐释。经典最终实现需要思想的升华,依赖于时代精神的融合,没有思想的经文只是件物件,只有有思想的阐释经文才能有自己的思想灵魂。春秋时代是经典建立的关键时期,随着西周王权的动摇,诸侯国实现了城邦自立,王权也开始出现动摇,思想的创新不断强化。春秋人士对于经典有了新的视野,最典型的是《周易》。春秋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周易》的哲学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孔子将春秋时期进步的伦理思想带入到《周易》中,让古老的著作获得进步的思想,使周易散发思想光芒。很多学者试图将经学研究作为逃避现实的途径,其实经学从创作初期开始就具有强烈的现实目的和政治依托,《春秋》本身就有惩恶扬善,使乱臣贼子害怕的政治目的,而两汉经学和宋明理学,清代的朴学都能显示出经世致用的时代精神,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中融入新的思想精神。

乾嘉学术倡导的实学本质上也是利用经世致用和批判精神。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颜元对宋明理学缺少寄托的空疏学风进行激烈的批判,他们认为离开现实背离实践的功效,这种学术必然会失去生命活力,成为心性空谈,相比自然科学的冷静和灵性,人文社科学是从研究者个人的情感出发,体现其人格力量,将研究者的人格精神、思想、意识、情绪或鲜明或潜在的影响学术质量和价值。“苟利社稷,生死以之”,是古代士大夫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的集中体现,儒家学术在拯救意识和担当精神方面也有强烈的表现。孔子以天下为己任,推行自己的仁爱思想,并不是受人催促,而是一种自觉的历史担当,而这种担当是深入中国文人灵魂的责任意识。屈原将士大夫的担当精神化为文学爱国主义主题,在坎坷的经历中仍然自觉将家国情怀放在心中,抒发壮烈情怀。对于古代文人来说,爱国主义本身就是一种自觉的历史责任担当,古代文人将儒林和文苑两个系统进行区分,两者虽然在思想和专业精神上有所差别,但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担当中确是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为天地立心,为人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这种担当精神,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志向和传统,而这种传统也是学术和思想传统。古典文学主要研究历史为主,一般人可能认为这是属于回头看的研究,但对于历史回忆研究并不是回到过去,而是以获得前进的力量为宗旨的,古典文学的研究就需要基于现实的角度出发。

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取决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没有科学国家不会走向世界前列,没有思想和理论的支持,同样也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上,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自然科学工作者一样,担负着历史和国家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上的讲话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广泛和深厚的自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中,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标示。在当前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学给我们精神滋养的同时,我们应当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赋予我们创新构建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学术的历史职责。当代中国比任何时期都迫切希望接近中国梦的实现目标,因此应当建立以中国话语为本体的学术体系。对于古典文学研究来说,应当有以下几方面需要特别注意:首先学术并不是技术,需要思想和理论进行武装和指导。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要想走在科学的高峰,就离不开理论思维的支持,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常把思想解释为“识”,识就是见识,是研究者對于事物的理解,古代文人常常以见“识”作为第一要义,而“识”其实是一定高度上的思想与理论视野。学术不是一般的技术,需要以先进的理论和思想作为武装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精神实践,研究人与物关系的一种科学实践,是对人类实践活动的高度概括,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标志。

其实无论东学还是西学,归根结底主要还是建立中国话语的学术体系制度,研究不仅属于理论也属于知识,所谓理论和思想应当以知识与学问作为基础,离开知识作为支撑的理论创新,理论会变成空理论。古代古典文学的研究必须有宽阔的知识面,不仅注重吸收中国的学术成果,同时还应当保持世界的学术眼光,充分吸收人类的学术成果,站在学术前沿,创造出中国话语为本体并结合世界眼光的现代学术体系。

最后是为己还是为人的问题,学术研究应当坚守人民立场,如果学术只为个人修养而没有大众的立场,则为忽略学术的社会担当与大众意识,这种学术必然会发展为小圈子的自娱自乐,而失去生命活力,如果我们不把为人理解为取悦他人的张扬夸饰,而将学术研究的目标确定为服务大众,服务人民,那么为人之学恰恰是应当提倡的。学术的人民立场一直是共产党人的主张,我们不能以学术研究的专门性否定其人民性,正如普通群众可能对于航天技术并没有深入了解,但不能否认航天技术最终是要服务人民的,学术也应当如此,应当成为服务大众的精神营养,而不应当是学术研究者个人的自得其乐。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当前我国的文艺创作存在重数量而轻质量,有高原而没有高峰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全世界也普遍存在。20世纪以来随着郭沫若、钱钟书等为代表的学术大师的辞世,使得学术研究很难出现高峰的现象比较突出,这就要求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者应当自觉担当使命,不断努力,创造出与伟大时代相称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1]傅道彬.担当精神与古典文学研究的历史使命[J].文学遗产, 2016(5):4-7.

[2]陈琼瑛.弘扬传统,创新话语,贡献智慧——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担当与时代使命[J].小作家选刊,2017(23).

[3]王春云.历史意识的蕴涵及其文学存在[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71-79.

作者简介:

徐丽娟(1976.01-),副教授,江苏盐城人,研究方向:古典文学。

猜你喜欢

历史使命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只留清气满乾坤”
担起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高校参与农民工培训教育的使命研究
第八次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 扛起全力推进“四个全面”的历史使命
牢记历史使命,把握时代机遇,再创未来辉煌
历史使命的终结?——在资本主义危机中思考女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