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耳眩晕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的效果研究

2018-10-12康国刚范爱英周丽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6期
关键词:方剂天麻白术

康国刚,范爱英,周丽华

(河北省清河县中医院,河北 邢台 054800)

耳眩晕是中医病名,是耳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是指因耳窍功能失衡所引起的眩晕。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自觉外物或本身旋转、有倾倒感或坠落感、恶心、呕吐、耳鸣及耳聋等。耳眩晕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其临床症状可持续数十秒至数小时,部分患者的症状甚至能持续数天。耳眩晕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西医常使用眩晕停、甲钴胺片及维生素B1治疗该病。但西医治疗该病的效果一般,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易复发[2]。中医认为,耳眩晕是一种特殊的“眩晕”,其病机为邪犯耳窍或脏腑虚弱,使耳窍失养,或痰浊水湿泛溢耳窍。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探讨对耳眩晕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的效果,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河北省清河县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耳眩晕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被确诊为耳眩晕。2)未患有高血压、颈椎病等易导致眩晕的疾病。随机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其年龄为24~67岁,平均年龄为(40.95±3.17)岁;其病程为1天~3个月,平均病程为(1.47±0.34)个月;其中有初次发病的患者23例,有病情复发的患者37例。西药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其年龄为25~68岁,平均年龄为(41.24±3.28)岁;其病程为1天~3个月,平均病程为(1.38±0.41)个月;其中有初次发病的患者24例,有病情复发的患者3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西药组患者使用西药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让患者每天口服3次眩晕停(生产厂家:山东仁和堂药业,规格:25 mg×24片/板),每次服1片。让患者每天口服3次甲钴胺(生产厂家:卫材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5 mg×10片/板),每次服1片。让患者每天口服3次维生素B1(生产厂家:广东恒建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 mg×100片/瓶),每次服1片。连续治疗14 d。对中药组患者辨证施治。具体的方法是:1)让患者服用清肝止眩饮。该方剂的组方为:当归15 g,白芍15 g,石菖蒲12 g,白芷10 g,葛根30 g,僵蚕10 g,川牛膝12 g,钩藤12 g。将上述中药以水煎服。每日服1剂,分2次服用,每次服约200 ml。连续服用14 d。2)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加用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⑴风热外袭证。该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恶心、呕吐、咳嗽、流涕及咽痛等。为该证患者使用桑菊饮进行治疗。该方剂的组方为:桑叶7.5 g,杏仁6 g,菊花9 g,连翘5 g,薄荷2.5 g,桔梗6 g,甘草2.5 g,芦根6 g。将上述中药以水煎服。每日服1剂,分2次服用,每次服约200 ml。在服用清肝止眩饮0.5 h后服用该方剂。连续服用14 d。⑵痰浊中阻证。该证患者多为痰湿体质,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痰多、胸闷、心悸、耳鸣及舌苔腻等。为该证患者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进行治疗。该方剂的组方为:黄柏2 g,干姜3 g,半夏5 g,苍术5 g,天麻5 g,白茯苓5 g,泽泻5 g,黄芪5 g,人参5 g,炒神曲10 g,白术10 g,橘皮15 g。将上述中药以水煎服。每日服1剂,分3次服用,每次服约320 ml。在服用清肝止眩饮0.5 h后服用该方剂。连续服用8 d。⑶气血瘀滞证。该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头痛、耳鸣、心悸、眩晕及口唇发紫等。为该证患者使用通窍活血汤进行治疗。该方剂的组方为:赤芍3 g,川芎3 g,桃仁9 g,红枣7个,老葱3根,红花9 g,鲜姜9 g,麝香0.15 g。将上述中药以水煎服。每日服1次,每次服1剂(约150 ml)。在服用清肝止眩饮0.5 h后服用该方剂。连续服用3 d后,停药1 d,然后再连续服用3 d。⑷肝阳上扰证。该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耳聋、耳鸣、头痛、口苦及脉弦等。为该证患者使用天麻钩藤饮进行治疗。该方剂的组方为:天麻9 g,山栀子9 g,石决明18 g,黄芩9 g,杜仲9 g,桑寄生9 g,益母草9 g,朱茯神9 g,夜交藤9 g。将上述中药以水煎服。每日服1剂,分2次服用,每次服约200 ml。在服用清肝止眩饮0.5 h后服用该方剂。连续服用14 d。⑸髓海不足证。该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耳鸣、眩晕、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舌红苔少及脉细等。为该证患者使用九芝堂牌杞菊地黄丸进行治疗。该药品的成分包括枸杞子、熟地黄、菊花、牡丹皮、茯苓、山药、泽泻、酒萸肉。每次服8丸,每天服3次。在服用清肝止眩饮0.5 h后服用该方剂。连续服用14 d。⑹上气不足证。该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耳聋、耳鸣、神疲、面色苍白、心悸、乏力、舌淡苔白及脉细弱等。为该证患者使用归脾汤进行治疗。该方剂的组方为:白术3 g,当归3 g,白茯苓3 g,炒黄芪3 g,龙眼肉3 g,远志3 g,炒酸枣仁3 g,人参6 g,木香1.5 g,炙甘草1 g,大枣和生姜适量。将上述中药以水煎服。每日服1次,每次服1剂,每次服约150 ml。在服用清肝止眩饮0.5 h后服用该方剂。连续服用14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无耳聋耳鸣。有效:患者眩晕症状减轻,耳聋耳鸣减轻。无效:患者的眩晕无减轻。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对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观察其病情复发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中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n(%)]

2.2 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的情况

治疗后3个月内,中药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的病情复发,其病情的复发率为5%;西药组患者中有14例患者的病情复发,其病情的复发率为23.33%。治疗后3个月内,中药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患者,P<0.05。

3 讨论

耳眩晕是一种耳部疾病。西医认为,该病患者病变的部位在内耳,其病情属于西医理论中的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迷路炎等。西医治疗该病的效果一般,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易复发。中医认为,耳眩晕是指耳窍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眩晕。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头晕目眩、如坐舟船、自觉天旋地转。“眩”指眼前昏花缭乱。“晕”指头旋,是头部运转不定的自我感觉[4]。在中医古籍中,眩晕有眩运、旋晕、眩冒等别名[5]。耳眩晕的发病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邪外袭,上扰清窍。2)痰浊中阻,蒙闭清窍。3)气血瘀滞,闭塞耳窍。4)肝阳上亢,扰乱清窍。5)肾精亏虚,髓海不足。6)气血不足,耳窍失养[6]。清肝止眩饮具有清肝疏风、通络止眩的功效。本次研究中,我们对耳眩晕患者以清肝止眩饮为主方进行治疗,然后对其辨证施治。对本次研究中选取的中药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后发现,其病情可分为风热外袭证、痰浊中阻证、气血瘀滞证、肝阳上扰证、髓海不足证及上气不足证。

桑菊饮中的桑叶、菊花具有疏风宣肺之功效;薄荷、连翘具有清热解表之功效;甘草具有止咳之功效。使用桑菊饮治疗风邪外袭证可起到辛凉解表、疏风清热的作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中的半夏及白术具有温凉并济之功效;泽泻及人参具有渗湿益脾之功效;黄芪具有化痰之功效;天麻具有息风、定惊之功效。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中阻证能起到化痰息风的作用。通窍活血汤中的红花、赤芍及红枣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麝香具有通络、开窍、散瘀之功效。使用通窍活血汤治疗气血瘀滞证能起到活血化瘀、通窍活络的作用。天麻钩藤饮中的天麻具有息风之功效;益母草具有活血之功效。使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扰证能起到平肝潜阳的作用。杞菊地黄丸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肾精亏虚及髓海不足的中成药。使用该药治疗髓海不足证能起到滋肾养肝的作用。归脾汤中的白术、黄芪具有益气之功效;当归具有补血之功效;白茯苓具有健脾之功效。使用归脾汤治疗上气不足证可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对耳眩晕患者进行辨证施治能明确其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从而对证下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7]。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耳眩晕患者辨证施治的效果显著,治疗后其病情不易复发。

猜你喜欢

方剂天麻白术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甘草在方剂中的作用及配伍规律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王付教授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