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型科研,剑指“未来医学”

2018-10-11唐闻佳

新民周刊 2018年38期
关键词:新华医院临床

唐闻佳

生命之初的各类影响,到底如何影响着后来的结果?这个话题事关人口素质,也令不少医学家着迷。2016年6月1日,新华医院正式推出“千天计划”,从人群、机制等层面研究生命早期对人体健康发展的影响。

有数据显示,在20世纪我国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上,新华医院儿科获得的儿科类科技进步奖占全国的1/2。一家医院包揽半壁江山,实力可窥一斑。并且,这些获奖成果以临床研究为主,尤其关注医学成果转化。比如三项知名的科技奖中,无铅汽油研究最终获得全国推广,新生儿筛查纳入国家推广项目,睡眠研究成为上海市教委推迟中小学上学时间的重要依据。

一批批新华医院的医学专家始终以临床为导向开展科研,就是要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让患者真正获益。

作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任务于一身的大型三甲医院,新华医院在分担上海临床医疗重任的同时,一代代医生以聪明的才智、以为医学奋斗、为病人分忧的激情投身科研,60年上下求索,初心不改,贯穿始终。

以临床为原点的科研氛围

在新华医院的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住着一些特殊的小患儿,他们出生时肠子就跑到了肚子外。用专业术语说,这叫腹裂。腹裂是新生儿高危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大量肠子从肚子里跑出來,极易发生感染。这类疾病虽发病率不高,但在我国,围产期死亡率高达74.69%。而今,借助一个腹裂袋,5-7天就能把肠子送回宝宝的肚子,不用开刀,不用吃药,孩子就有望恢复健康。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天大的福音,而这正是新华医院小儿外科专家吴晔明教授的发明。

上世纪90年代,吴晔明在美国访学时发现,美国医生使用专用保护袋将患儿外露的肠道暂时保护在袋内,随着自然生长发育,外露的肠道就会逐步回缩至腹内。回国后,吴晔明开始设计适合专用保护袋。在相关科研项目实施期间,采用了腹裂袋后,新华医院儿外科腹裂患儿生存率提至94.1%。

去年,上海实施《第二类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这个“救命袋”成为进入优先审批绿色通道的首例产品,正式走上临床转化之路,有望造福更多患者。

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突破,与新华医院始终重视临床研究密不可分。“从临床中来,回到临床中去,这是新华医院从建院起,就有的创新基因。”新华医院院长孙锟说。

新华医院儿童保健团队牵头完成了无铅汽油、新生儿筛查、睡眠三项国家级重要研究,并向全国推广。

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所和上海市重点实验主任张军(右二)领衔新华医院“千天计划”。

新华医院临床科研人员在实验中。

新华医院建院初期,大家荟萃。意气风发的名医大家在这里坐诊看病的同时,还投入了一件事,那就是搞创新发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科技创新。

“创新基因始于建院之初,深植于这家医院的基因中。”新华医院小儿外科学科带头人蔡威教授也是我国小儿营养专家,他研发的一系列小儿静脉营养技术,为危重患儿提供了营养保障,抢救了一大批高危儿。蔡威、吴晔明都觉得,自己只是传承了新华医院小儿外科的临床与研究结合的传统。

在上世纪60年代,吴守义、石亚鑫、丁文祥等老一代专家们当时就琢磨着自己动手,发明创造。后来的他们都成为中国小儿外科学界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发明的机器有的解决了当时棘手的临床问题,挽救了一大批濒临死亡的患儿,有的沿用至今甚至传到海外。

“以前我们白手起家,连手术插管、穿刺针、呼吸机、监护仪、一次性手术衣帽等等配套设施都是自己做的。”有人这样回忆新华医院心外科的早期时光。丁文祥领衔的儿童心血管科、吴守义挂帅的小儿骨科,团队医生们在不断创新手术技术以外,还自行设计了各自领域专用的手术器械,精巧而实用的手术器械令国外同行都惊叹不已。

在新华医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新华医院眼科主任陆道炎教授率领的团队首次提出人工晶状体的设计采用非球面的原理,这个课题由姚克领衔研究。历经8年全体科研人员的努力,从临床病例到动物实验,从电镜光镜到分子生物学研究,这种非球面等视像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研制与临床应用终于获得成功,再次极大提高了视觉成像的质量。该项研究领先国外十多年,成为世界首创,于199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重大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上海市首届科技博览会金奖。这是新华医院首次获得国家级科技大奖。

新华医院也是首届全国新生儿筛查学组组长单位,1981年在国内最早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最早开展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和检测的新生儿筛查中心。新华医院内分泌专家顾学范教授挂帅,建立了一支国内一流的遗传代谢病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团队,迄今在临床上诊断和治疗了大量罕见遗传病,已建立了遗传代谢病新生儿筛查、诊断和产前诊断、治疗和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诊治苯丙酮尿症病人近2000例。

生命千天,前所未有的探寻

医学在进步,对疾病也有了新认识,新华医院正在开展一些前所未有的工作。

都说“三岁看到老”,或许真的有道理。世界上不少医生们发现,很多儿童期乃至成人期的疾病可以追溯到婴儿期乃至妈妈的孕期。这些成年期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这又被称为胎源性疾病,即成为成年期的疾病是在儿童期甚至母亲妊娠期就埋下了种子。

生命之初的各类影响,到底如何影响着后来的结果?这个话题事关人口素质,也令不少医学家着迷。要知道,从孕期算起到孩子3岁,正好1000天。2016年6月1日,新华医院正式推出“千天计划”,从人群、机制等层面研究生命早期对人体健康发展的影响。

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军教授是“千天计划”的主要负责人,他介绍,“千天计划”之下,不同的课题组长正在不同的研究方向深耕。他们关注的问题细致且实用:从母亲孕期铅水平看小儿神经发育情况、全氟化合物暴露对女性生育力的影响可能、剖宫产对小儿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影响、孕期压力与精神状况对宝宝神经发育影响、环境暴露物(双酚A、塑化剂)对母婴健康的影响等。相关研究均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

“我们启动这个计划时,发现这件事只有我们合适来做,我们具有儿科优势,同时综合医院的独特优势让我们可以从-1岁随访至成人,从妈妈孕期观察到孩子成年期以后的更长时间,真正做到全生命周期的观察与随访。”新华医院院长孙锟说。

这不是新华医院第一次关注到生命早期现象了。早在2013年,新华医院张军教授领衔开展出生队列研究,联合了上海10家医院,入组5000对家庭,目标也是研究生命早期环境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另一头,还有一个全新的产物——临床研究中心(CRU)在新华医院出现。

“中国有丰富的病例资源,而真正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项目太少了,导致我们如今用的临床诊疗指南大多为外国人垄断。”新华医院2015年成立临床研究中心,聚集了一批统计学家、数据管理人员、伦理专家、质控专业人员进入医院。他们中有跨国药企背景,有的是海归博士,也有市场上抢手的统计博士、数据专员。

临床研究中心的设立与设计,在上海三甲医院中还是首例。这是一个面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的公共平台,目标就是为医生临床研究与转化提供专业服务与技术支撑。说得直接些,这里更像是一个医生科创的“孵化器”,医生带着点子走进这里,平台专业人员帮助医生一起努力将理想照进现实。

根据新华医院“十三五”规划,医院新的征程希望儿科引领发展的同时,成人学科齐头并进,形成新一轮拳头产品。孙锟说:“千天计划不能停留在生命早期1000天的研究,我们更希望致力于了解这1000天对人们长远生命质量的研究。”他认为,没有成年后的研究跟随,千天的真正意义是无法体现的。

潮涌新华,再出发的胆识与激情

新的战略新的发展,但归根到底,离不开人才与氛围,新华医院的“人才鼓点”振奋人心。2018年,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获得者、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陈丰原教授正式加盟新华医院。他表示,将全身止般入到新华医院学科发展,致力于心血管再生与转化研究中心的建设。

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领军人才等引育并举,已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方阵。国家和上海“千人计划”专家的加盟,带动了一大批海外优秀人才翩然归来。在新华的发展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人才汇聚、专家云集、群贤毕至的喜人局面。

2013年8月,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军教授领衔,多家单位联合申报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女.眭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正式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和资助,这是新华医院主持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张军教授也成为新华医院第一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4年,由上海交通大学作为第一承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同济大学等单位联合申报的“结直肠癌诊治新型关键技术研究及转化应用”正式列入2014年度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上海交通大学结直肠癌诊治中心主任、新华医院结直肠肛门疾病外科主任崔龙教授担任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崔龙前瞻性地提出并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组织库的方案,并由专人负责数据库维护及随访工作。科室以丰富的临床资料及样本为依托,借助医院科研中心场地和设备,引入专职PI督导研究生研究方向和现场实验,开展了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一步一个脚印,现金已获得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等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总计影响因子近100分。

在2017年科技部正式发文公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立项名单中,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刘振国教授团队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原973计划、863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项目“帕金森病治疗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获准立项。该项目将围绕帕金森病早期神经保护治疗、中晚期异动症治疗、帕金森病抑郁及帕金森病冻结步态这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基于前期研究基础,以中西医结合为指导,遵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开展中西医结合预防和缓解帕金森病的新型治疗策略研究,制定帕金森病治疗的“中国方案”。

2018年,孙锟教授牵头的国家科技部“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正式获批。该研究将聚焦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出生缺陷,充分发挥新华医院综合性医院的学科群优势,打造覆盖孕前、妊娠期、婴幼儿期的全流程、全链条出生缺陷防控干预体系。新华医院至此也成为了全国五大出生缺陷综合防控示范基地之一,也是上海唯一的国家级出生缺陷综合防控示范基地。

目前,新华医院在职职工近4000人,专业技术人员2446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1140人。医院现有博士生导师83名、硕士生导师140名,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以及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新华医院拥有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小儿消化與营养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胆道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共计12个。2010年以来,新华医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5项;国家百千万人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市级以上人才项目107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218项;发表SCI文章2062篇,保持稳步攀升势头。

人才的布局,科研的落子已有振奋的阶段性成果。2016-2017年,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公布的首批临床研究项目三年行动计划里,新华医院获得项目数第三,资助总额第四。这正得益于这家医院自始至终对临床研究能力的重视。

新华医院60年不懈地科创奋斗,用一个个实例告诉大众:一个好的科研可以转化为一个产品,一门技术,也可以转化为一条条公共卫生政策,造福千千万万的人们。充分利用临床资源,发现问题,研究形成一批中国人的新药、新器械、政策的依据,这是新华人始终不懈的追求与使命。

猜你喜欢

新华医院临床
踔厉奋进续写新华章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乱发脾气的小熊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为县级医院定锚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