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二九师的医护工作

2018-10-11张馨文

档案天地 2018年8期
关键词:刘伯承战国医护

张馨文

战争往往包含着人员的巨大伤亡。在缺医少药、设备落后、环境艰苦、危险重重的抗战年代,透过八路军一二九师首长重视和关心医护工作的一些小事,可以了解到,抗日烽火中的医护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烽火中的医护培训

1938年夏,由于战斗频繁,部队伤员很多。可是,医务人员少、一些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医疗条件也差,以致一些伤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为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提高医护人才保障水平,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研究决定,由师卫生部举办培训班,并由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副部长兼野战医院院长朱琏负责具体培训工作。

6月中旬,一二九师医生部第一期训练队在辽县(今左权县)马厩村开学。学员30名,大部分是营卫生长、护士长,还有少数从当地招来的初中学生。教员和学员们都住在农民家里。这支医训队只有几名教员,由钱信忠讲外科、解剖,朱琏讲政治、文化,并从地方请了几名医学专业毕业的医生,上其他课程。同时,结合战争实际,增设战地救护等应急课程。这期训练队培训了3个月。

同年秋天,师卫生部又举办了第二期医训队。培训时间延长到一年,学员增加到120名。冬天,由于日寇侵犯辽县,医训队不得不从马厩村转移到辽县与武乡县交界的左会村。医训队在左会村成立医院,下设4个所,收治了大批伤病员。这所医院也成为学员们开展实践操作的临床基地。

正是在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的直接重视和关怀下,一二九师部队的医疗卫生培训工作迅速开展起来。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学员们掌握了各种医护知识和技能,提升了自身医疗救护水平。这些人奔向各个医护岗位,为保证部队日常医疗工作开展、及时抢救伤病员,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心牵挂伤员的首长

1940年8月,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给予日寇沉重打击。为报复八路军,日寇紧急调集重兵,对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大“扫荡”。在对敌战斗中,从前线退下大批八路军伤员,急需救治。按照一二九师第三医院院长指示,27岁的女医生陈友孟带领15名工作人员,临时组建“第三所”,前去接收300多名伤员。

出发时,陈友孟一行人带出的药品和手术器材极少。一袋解热药、一盒樟脑注射液、一点儿红汞、碘酒和石炭酸、十几把镊子、两把剪子、一个小手术刀、几卷绷带布、两副注射器。当他们赶到山西武乡县刘家嘴村时,便遇到从前线转送来的300多名伤员。这些伤员由一名排长带着。

在村干部和群众的热情帮助下,村里很快腾出一些房子给伤员居住,并提供了一些粮食和几口大锅。这支临时组建的医护队伍并没有炊事员。陈友孟与排长商量了下,交由几个负轻伤的同志负责,担负起炊事员的工作,为大家做饭。而陈友孟和其他医护人员分头为伤员换药。

到了第二天,处境变得不妙。陈友孟得知,敌人快到洪水镇,距刘家嘴村只有二十来里路,而他们已无法和院部取得联系。村干部提供的一点儿粮食也很快吃完了,当地群众已经做好坚壁清野工作,再想找点儿粮食出来都难。

为了不让伤员们饿着肚子,陈友孟派人到附近村庄寻找,费了好大力,才找来一些麦子。这些麦子也顾不上磨成面了,在碾子上压碎后,直接扔进锅里,煮成稀糊糊的麦粥,让大家吃。尽管麦粥里没有一点儿油盐和蔬菜,但伤员们非常体谅,仍然吃得津津有味,没有一个出声抱怨。

此时,恰好有一支八路军部队来到刘家嘴。其中一个首长模样的人,戴副眼镜,身材魁梧,来到陈友孟他们面前,看了下锅里的麦粥,问道:“你们是哪一所的?”

一名伤员马上回答,是第三医院第三所。

这名首长又问:“你们所长呢?”

陈友孟也没顾上敬礼,站起来道:“我就是。”

“你们在这里住多久了?”首长又关切地问。

这时的陈友孟,正窝着一肚子火。出来时,院长只交待她救治伤员的任务,之后,什么也不管了。现在,吃的粮食怎么解決、敌人来了如何转移,这些事情,都得她背负巨大压力,想办法解决。

陈友孟不客气地说:“多久?这个所才成立两天。”

首长关心地问粮食准备情况。

陈友孟便连说明,带发牢骚,说了一通,包括粮食怎么缺少、伤员处境如何困难、上级领导如何不照顾之类的话。

首长听出了她的抱怨,不过,他的态度始终和蔼可亲。他静静听完陈友孟的话后,便向陈友孟解释了当前部队面临的实际困难,并问了一句:“你这位女同志,是第一次担负这个工作吧?”

陈友孟说,她刚从延安调到这里没多久。

首长说:“好吧,你们有什么困难,去找我们的管理科科长谈谈,我告诉他,帮助你们解决。”然后他转过头,吩咐一名警卫员:“你去告诉警卫连,要他们先做好两锅饭来给伤员吃。”临走时,他又与陈友孟握了握手,算是鼓励。

这位首长一走,伤员们就围住陈友孟,问刘师长跟她讲了些什么话。

陈友孟这才得知,刚才跟她说话的是师长刘伯承。一急之下,她脸都红了,后悔自己刚才不该那么抱怨。而当她将刘伯承的话转告给大家时,大家都很感动,知道首长牵挂着他们。

过了不到一个钟头,师部警卫连的人员便送来两锅小米饭,还炒了些山药蛋。吃着香喷喷的小米饭,就着菜,伤员和陈友孟他们可高兴了。

这天下午三点多,按照刘伯承指示,陈友孟找到师部管理科长,请求援助。两个人正谈话之间,一名警卫员赶过来,说师长请陈友孟去。

陈友孟一听,心里不由有些紧张。她跟着警卫员,去了刘伯承临时办公房间。那是一间非常狭小的农屋,炕上堆着很多破烂,光线也暗。刘伯承正拿着一盏马灯,站在一张军用地图前,和旁边的政委邓小平、参谋长李达商议事情。

陈友孟喊了声“报告”,便进去了。进门后,她又向刘伯承敬了个礼。

听到陈友孟的喊声,刘伯承转过身去,对她说:“告诉你一个情况,敌人有一股部队可能插到东山来扫荡。今天晚上,你们一定要转移到西山去。你们有多少重伤员?”

陈友孟赶忙汇报了伤员情况。刘伯承指着地图,向她详细讲述了晚上转移路线,并告诉她如何动员担架和筹备粮食,发生危险情况如何处置。

而一旁的邓小平也嘱咐道:“情况很紧急,但是不要慌张。你们马上回去准备转移,要对伤员同志把情况讲清楚,我们主力部队正在调动,几天内就有大仗打。”他还告诉陈友孟,转移途中,要安排人警戒,有什么问题,去哪里找何人等。

陈友孟带着感激心情离开首长们,回到伤员们身边。她找来护士长、排长和几个负轻伤的党员,一起开了个会,研究制定了晚上转移方案。

这天深夜,北方的秋风吹得人身上发抖,部队也没发棉衣,伤员们只能将被子披在肩上,到村外集合。此时,村干部和师部同志也在附近动员群众送来十几副担架,抬上重伤员走。

转移途中,有的伤员胳膊被敌人枪炮打断,受伤不轻,走一步就疼得“哼”一声,头上汗珠直冒,走不了多远就要休息一下。就这么走走停停,大家走了三个小时,才走了十五里地。

眼看大家累得走不动了,陈友孟只好让大家原地休息。有人想在夜里打火吸烟,马上被别人制止了。

没休息多久,从远处传来狗叫声,来时的路上也隐约听到一阵急猝的马蹄声。这下让陈友孟着急了,是不是敌人追来了呢?她赶忙让护士长带几个有枪的护士到后面看,其他伤员紧急转移。有些伤员惊慌中,向前面跑起来,队伍有些乱了。

没过一会儿,护士长带着一个全副武装的战士跑到陈友孟面前。这名战士说:“刘邓首长派我们骑兵连来护送伤员,有三十几匹马……”陈友孟这才松了一口气,又惊又喜中,也顾不上保密了,大声喊道:“同志们,不要乱,刘邓首长给我们送牲口来了。”

伤员们这才知道不是敌情,立即欢呼雀跃起来。

这名战士又道:“我们刚执行任务回来,没有休息,师首长就命令我们赶快帮你们护送伤员。师长还特地叫我们把牲口停在离你们一两里地的地方,步行来找你们,免得把伤员惊动了。”

没想到首长做事如此细致,一股暖流充满了陈友孟的心田。

三十多匹马牵来后,受伤较重的人员全部骑上牲口,整个队伍行军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到天色大亮时,陈友孟已经带人转移到西山一带。而东面传来一阵激烈的枪炮声,证实敌人已经到了东山上,这让陈友孟暗中捏了一把冷汗,要不是刘邓首长及时指挥他们转移,并派牲口来帮助他们护送重伤员,凭她一个没有战斗经验的人带队,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啊!

邓政委话中药

为了保证首长们的身体健康,医护人员会定期到机关驻地巡诊。

1942年初春一个夜晚,年轻的医生萧战国背着一个药包,来到一二九师师部驻地所在的涉县赤岸村巡诊。

萧战国过去跟其他同仁们来过几次。他们每次见到政委邓小平,邓小平都会询问一些关于医药方面的问题。萧战国过去只在卫生学校呆了两年,只能算是个“半拉子”医生,回答经常丢三落四,有时还得邓小平纠正和补充内容。这次他一个人前来巡诊,心里有些忐忑不安,生怕又被邓小平问住了。

萧战国轻轻来到邓小平的门前,有些犹豫,心想是不是应该立刻进去。

门开了,没想到邓小平听到院里的脚步声,推门走出了屋子。他看到萧战国,“哦”了一声,说道:“是萧医生,请到屋里坐。”

萧战国走进屋子,邓小平请他坐到一把旧木椅上。萧战国按惯例问:“政委,近来身体好么?”

“谢谢你们的关心。不过,病魔对我有些惧怕,轻易不敢往我身上附。”邓小平有些幽默地说。接着,邓小平如以往一样,又问起了部队中发病和药品供应的情况。

由于太行山區菌痢、疟疾、流感等疾病流行,部队生活和医疗条件差,敌人封锁致使药品奇缺,人员发病率高,有些伤病员还因得不到有效救治而牺牲。萧战国说了这些情况,邓小平心情很是沉重,说:“是啊,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顽固派妄图困死我们,我们绝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没有药,光急也不行,要想点办法。”说到此处,邓小平沉思了一会儿,又道:“其实,药还是有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载的药物近两千种,我们这么大的太行山,怎么会没有药呢?前些天,我在村口散步时,就看到路边有野菊花、柴胡、马齿苋,这些都是中草药,有消炎和清热解毒作用,采回来用,不是也可以么。当然,还有其他药,你们可以到群众中请教么。”

这一番话,让萧战国颇有茅塞顿开之感。是啊,群众中也有治疗疾病的土方法,他们认识很多草药,自己不认识,可以让群众指点啊。

只听邓小平又说道:“历史上,(下转18页)(上接30页)我国的医药曾经比西方进步得多。华佗在一千七百多年以前,就采用‘麻沸散内服,进行剖腹手术。后来,因为社会制度的原因,使我国的医药落到了后边。将来,我们一定要让我国的医药学和其他科学重新走在世界的前列。”

邓小平的讲述,让萧战国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了在当前缺少药品的情况下,他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好医护工作。

之后,萧战国和门诊所的同志们积极向当地群众请教,了解中草药知识。亲自寻找中草药。他们在驻地附近的山坡、河滩上采集了很多野菊花、柴胡、金银花、元胡、蒲公英、白扁豆、翻白草等中草药,拿回来晒干、储存,用于给部队和群众治病,收到很好的效果。

抗战时的医护工作是非常艰难的。不过,在刘伯承、邓小平等八路军首长的关怀和支持下,一二九师的广大医护工作者们献身医疗事业,舍生忘死,救死扶伤,在烽火硝烟中抢救了大批伤员,医好了太行山很多老百姓的病,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后人缅怀和追忆。

猜你喜欢

刘伯承战国医护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抗疫医护共赴樱花之约
大生产
战国少年孟轲
歌颂抗疫医护
战国少年孟轲
脑壳落了都不怕
脑壳落了都不怕
孟母教子
刘伯承倒穿鞋甩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