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救援训练现状及思考

2018-10-11于志军武警指挥学院战役战术系抢险救援行动教研室

消防界(电子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训练场地分队中队

■ 于志军 武警指挥学院战役战术系抢险救援行动教研室

■ 唐勤 武警指挥学院教学考评中心

一、当前应急救援训练的现状

随着工化救援中队任务不断拓展,大型和高精密型系列装备陆续配发部队,这支新生救援力量在遂行维稳、处突、反恐等多样化任务中地位作用更加凸现,但通过调研发现,工化救援中队对新型大型装备刚配发、训练场地难保障、技术人才短缺等具体困难,还缺乏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对应急救援分队“训什么、怎么训、如何保”等问题,还缺乏深入研究探索。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一个不足、两个突出、三个缺乏”的问题。

(一)“一个不足”。即思想认识不足。通过与基层78名官兵座谈了解,部分官兵对工化救援分队地位作用认识不清,训练热情不高,训练氛围不浓,专业训练进展缓慢,主要表现:11人认为,本地区地质自然灾害少,近年来中队也没有担负过什么救援任务,救援训练不需投入太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12人认为,应急救援主要靠体力、靠专业装备,觉得自己离开部队所学技能基本派不上用场,平时选择重点内容训一训就可以了;11名技术骨干认为,高空救援、破拆顶撑等专业训练危险系数大,大型工程机械操作安全隐患大,一旦出了安全问题,救援训练抓得再好都会被 “一票否决”,致使各级不愿训、不敢训;3名干部认为,部队只要把上级赋予应急救援任务完成了,平时训练好坏并不重要。虽然只有少数官兵有这些消极思想,但其产生的负面作用较大,不同程度影响了应急救援训练有力推进和有效落实。

(二)“两个突出”。一是勤训矛盾突出。随着任务的不断拓展,机动部队执行临时性的勤务量、用兵量逐年增大,急难险重任务日益繁重,导致训练落实难度较大。人员上,某总队一支队每年担负中国-东盟博览会安保勤务,还有某总队一支队常年担负藏区维稳任务,两个单位半数以上兵力都在任务区一线,工化救援中队部分骨干担负工化保障任务,无法随队进行救援专业训练。时间上,“兰州会议”至今,两个单位救援装备配到中队不足2个月,7至10月份部队主要进行相关专业理论学习,人装结合训练时间均不足40小时。内容上,两个单位都落实了简易通联和绳索运用两个课目。广西总队初步开展了人装结合简单训练;四川总队在落实单兵训练内容的基础上,组织了部分高空救援行动训练。两个单位均未落实大纲规定的训练内容。效果上,现场检查5个单兵技术课目训练,官兵初步掌握动作要领,能够完成作业,但操作还不够熟练。二是训保矛盾突出。“兰州会议”下发了《应急救援训练场地建设标准》《应急救援装备器材操作教材》,对应急救援专业场地设施建设和装备操作使用进行了规范和明确,但因缺乏专业训练场地、训练耗材和装备易损配件。

(三)“三个缺乏”。一是缺乏制度支撑。座谈了解到,在待遇上,同处一个大队的特勤、反劫机中队官兵均有特殊岗位津贴,且标准伙食费高于工化救援中队;在切身利益上,如立功受奖、考学提干等不能与特勤、反劫机中队官兵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应急救援专业暂无职业资格认证,致使退伍后难以找到相应对口专业工作。调研发现,工化救援中队60%以上的官兵心理“失衡”。某总队工化救援中队今年满服役期的19名义务兵和7名士官中,仅9名愿意继续留队,仅占34%。二是缺乏技术人才。调查了解,两个中队共12名干部,专业毕业干部2人,仅占17%;参加过总部组织的救援专业培训共12人,仅占9%。两个中队士官编制数均为45人,目前两个单位士官总数53人,缺编37人,缺编率为41%。其中,参加过专业培训8人,仅占9%。三是缺乏经费保障。应急救援中队刚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缺乏经费保障机制,经费筹措较难,致使训练场地建设推进缓慢,训练耗材购置、专业装备维护保养落实较难。

二、对策及建议

针对调研发现问题,我们认为,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应从树立正确训练导向、探索创新组训模式、建立健全训练机制、优化专业训练条件四个方面下功夫,真正把应急救援分队建设成为“一专多能、一队多用”抢险救灾“生力军”。

(一)牢固树立正确的训练导向。当前,工化救援分队的训练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全面形成抗灾救灾能力、高标准完成抢险救援任务,必须清醒认识到应急救援分队在地震、泥石泥、洪灾、火灾等自然灾害中所担负的艰巨任务,必须清楚看到应急救援分队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现实困难。各级要通过深入开展“四个特别”和职责使命教育,不断强化官兵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每月组织对灾害应急救援概论、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等内容进行一次学习教育,强化官兵对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增强自觉训练意识。

(二)探索创新科学的组训模式。要依据《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工化救援中队分册和配套教材,严格按纲施训、科学组训,在加强人装结合训练、基本技能训练、班组协同训练和整体联动演练的基础上,定期组织专业教学骨干赴基地轮训,组织救援队伍互换场地训练,最大化发挥专业人才和训练资源优势。

(三)扎实抓好各类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培养保留机制。依托地方院校、公司厂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训各类机械操作、装备维护等专业技术人才,每年组织分队警官、专业士官分类定级考核,推进应急救援职业资格认证,为特殊岗位人员争取政策上的倾斜和生活待遇上的支持,解决队员后顾之忧。二是建立健全联系协调机制。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等相关部门每年组织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任务需要随即召开;成立联络小组,定期联系会商,协调工作落实。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等相关部门建立顺畅的信息互联互通渠道,及时获取预警性、灾害性、动态性信息。三是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细化量化技术能手评选程序、标准和方法,对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定级考核。对考核过关者,颁发国家认可的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认定;对考核不过关者,及时予以淘汰或调整岗位。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营造良好氛围,激发训练动力。

(四)完善优化专业训练条件。一是搞好场地设施建设。依据总部《应急救援训练场地建设标准》,按照先基础训练后应用训练、先技术训练后战术训练、先中队合成后跨区演练要求,积极推进工化救援中队训练场及训练配套设施建设;依据总部《工化分队装备器材库建设基本标准》,因地制宜抓好库室及安防配套设施建设,相对笨重的装备器材落实以车代库管理模式,精密贵重和有特殊保管要求的装备器材入室进柜。二是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应急救援训练经费保障,采取总部划拔一点,总队补助一点,支队自筹一点,地方支持一点“四条渠道”实施保障。特别是在争取地方经费支持上,应通过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演示、参加地方救援行动和经济建设等形式,取得地方党委政府的信任支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省级地震局等部门,对工化救援中队装备器材更新维护、训练场地建设、训练设施(器材)损耗等经费支持补助,力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三是搞好野战化保障。加强平时与野战条件下后勤保障一体化建设,积极做好交通运输、装备器材、物资油料、医疗卫生和饮食等保障工作;工化救援中队单独遂行一般抢险救援任务立足自我保障;和其他部(分)队与军队共同遂行重大抢险救援任务,依托总队保障,积极争取地方支持。

猜你喜欢

训练场地分队中队
我热爱的中队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中队就是我们的家
中队就是我们的家
消费者视野下商业性羽毛球训练场地经营模式探索
新编制下陆军信息通信分队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如何合理安排初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的场地、器材、时间
我爱我的中队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陆军分队战术决策问题研究
武装泅渡训练安全问题剖析